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工程有效措施分析论文_董玉聊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工程有效措施分析论文_董玉聊

董玉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分院 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摘要: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意外事故发生率的上升,建筑行业开始重视了电气保护与接地方面的安装工作,这对于整个建筑都是很关键的组成元素。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设备的持续运行,为建筑物自身及用户带来安全条件。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都会配备相应的接地系统设计。此外,因建筑内部的自身需要不一样,对建筑设备的功能选型也作出了调整,这就更加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全面的施工安排。本文对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工程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工程;有效措施

我国目前的建筑电气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筑电气安全这一点上。所以,身为电气工程人员,就一定要对建筑电气的接地问题有一个充分了解,并根据建筑电气设备的特点来选取合理的接地措施,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接地施工与设计,以避免出现人身遭受电击的情况发生、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正常、防止静电与雷击的危害,保证建筑的用电安全与质量。

1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建筑智能化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2现阶段几种常见接地方式分析

2.1工作接地

为了确保每一项电力系统都能正常稳定的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必须将其与大地链接,称为工作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的接地或者防雷设备接地等都是主要的接地项目。每一种工作接地都有自己的功能,例如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它能保证电气设备三相系统中相线对地的电压不变,保证电压的平衡,有效预防了零序电压偏移,这对智能建筑电气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变压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接地,在接地时有效消除接地短路点的电弧,预防电压过高,而防雷设备接地就是为了更好的释放地面的雷电流。

2.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2.1TT系统

用电设备一般采取单独极地接地法,和电源接地没有电气上的联系。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可有效保证用电的安全性,还能提供基准接地电位,这种方法在低压公共电网供电、接地要求较高的精密电子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中常常使用。该系统的主要危险来源于其保护接地的灵敏度低,如果接地时电流不足,就无法保证装置的正常运作,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就会出现危险电位。而将TT系统用放在智能建筑中,就需要大容量的漏电电流保护装置和电流保护装置。

2.2TN-S系统

TN-S属于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在建筑内部都会设置相应的配电设施。这类系统的特点在于,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只会在变压器内部实现接地,而对于其它位置则不会出现电气连接。中性线N属于带电体,而PE线则不会带有电荷。该接地系统自身则带有了相应的电位基础,能够保持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TN-S系统能够运用在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接操作之后,我们可以按照相关的标准设计来改善接地,通常都会选择TN-S接地系统。

2.3TN-C系统

电气设备系统的中性线(N线)与保护线(PE线)是二合一的,通称PEN线,所有可漏电的部分均与PEN线相连。这种系统安装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常用与三相负荷较平衡、单相负荷容量较小的工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系统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时,PEN线就会有不稳定的电流经过,会让有金属外壳的设备带电,也缺少一个准确的电位基准点,所以会影响电子设备和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TN-C系统的缺陷证明,其不适宜使用在智能建筑中。

3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

接地系统在目前建筑工程电气保护系统中最为常见,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保护系统结构。将各种电气设备的外壳接线到大地之中,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电力系统。这种电力系统主要常见的设备有:电力设备、通信系统、防雷装置、电子设备等等。其中目前的电气工程项目中接地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正常,避免由于多余电流和电压造成使用者人身安全。

3.1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接地是利用那些不带电的金属部分进行接地,但要与接地做好良好的金属连接。例如将建筑物内所有的电设备和附近的金属构造物用PE线连接起来,N线和PE线不能连接。在我们当代的智能建筑物中,这种连接非常常见,常用的强电的设备,弱电的设备或非带点导电设备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地的,以便电气设备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绝缘体被损坏,但电流直接接触到人体,就会产生导电,严重的电击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更严重的问题。但在中性点接地中,接地短路电流经过人体后再回到大地,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电流就直接进入大地,这会对附近电路的电气设备造成影响,也很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3.2工作接地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而将电力系统的某一点进行接地。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各种电路的工作地等。

3.3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许多智能建筑接地设计当中,设计人员都会把线路滤波器、电缆屏蔽层、屏蔽网以及静电屏蔽变压器进行接地设计,即为屏蔽接地。这样了设计方式不仅能够将外来各种电磁波的干扰以及侵袭降到最低,避免电子设备运行时出现的各种高频能量释放出来,而且还可以防止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变差。同时,智能建筑当中的电磁兼容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项目,而为了保证建筑布线与电气设备都能够预防各种干扰,因此在具体的设计环节,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有效保护措施,例如屏蔽等方式。屏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或者是防止电磁波的干扰的重要方式。

一般来说,依照设备工作频率,选用一点接地或是多点接地的方式对设备线缆屏蔽层进行连接,完成屏蔽接地。与此同时,在规定做防静电处理以及可能出现静电问题的潜在区域施作防静电地板,以此完成防静电接地处理。

3.4防雷接地方法

由于智能建筑通常都属于一级负荷,因此在智能建筑进行防雷接地设计时,必须根据一级防雷建筑物的标准开展防雷设计。在智能建筑的楼宇顶部,采用镀锌扁钢组成网格状的避雷带,并将楼宇屋顶的金属构件、楼宇柱头钢筋与网格避雷带进行电气连接,并建立防雷系统与楼层钢筋之间的连接,同时还要确保防雷系统与智能建筑楼宇外墙面中的全部的金属构件进行连接,且接地体要与大楼柱头钢筋进行连接,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防雷的笼形的多层屏蔽防雷系统,从而达到防止外来电磁干扰,避免智能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遭受雷击的目的。此外,当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与防雷装置在安全工作接地方式中,都是采用同一接地网的情况下,要确保接地电阻为最小值。

结束语:

智能建筑设备是整个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电气安装过程中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保证接地,以此来创造更加优越的建筑居住环境,保证建筑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强,任春琪.探讨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

[2]刘启龙.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的探析[J].福建建材,2014,02

[3]杜中海.智能建筑及其电气保护[D].华南理工大学,2015

论文作者:董玉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工程有效措施分析论文_董玉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