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体系的要求逐渐增高,针对自动化控制体系探究工作来说,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情况下,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控制端,另一种是执行端。这两项内容的性能都需要由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来落实,并且控制端和其他外界端链接时,主要是利用光通信形式得以实现。本文就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及组态展开探讨。
关键词: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组态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不断发展进步,工业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谈及工作与自动化,我们必须谈到工程控制计算机,在当前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离不开工控机,而在工控机众多的类别中,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好,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本文将针对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及组态情况进行分析。
1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必要性分析
我国现代化生产离不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帮助,传统分布式控制系统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控制作用,但是其自动化控制效果有限,加之系统具有独立性,无法对其直接开展相关监控。此外,传统控制系统没有比较固定的界面,无法正确显示界面情况,也不能对控制系统开关及多个组件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记录。例如,某大型发电厂在开展实际生产时,曾出现2次切换开关现象,导致跳机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信号的状态及ETS数据变化无法及时了解,对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较大制约。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应对控制系统开展设计,满足自动化控制的实际需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2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作流程
2.1PLC主要含义
PLC是一种能够针对相关自动化操作要求,依靠自身CPU的处理帮助,来进行逻辑运算并将相应情况下正确的操作指令传递给用户,用以来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相应控制流程。在长期研究中我们发现,PLC不仅能够在编程处理中发挥其相关作用,同时他对于数字信号的输入及输出功能完全能够用于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上,自动化系统的构件,主要依靠于在相关情况下控制系统对于操作端下达的相关指令,在CPU的帮助下,PLC能够有效利用自身的指令输出能力来实现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数、定时、计算等相关工作,并依此来实现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控制。PLC系统的保障基础是电力的供应,只要保持正常供电,该硬件设备能够完成既定的多种任务,并且在循环性造作上显著减少人力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加快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因人为操作产生失误的概率,是一种能够有效保障工业自动化生产顺利进行的控制系统。
2.2主要工作流程
(1)供电及初始化处理:通常,PLC工作过程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输入采样部分,利用系统的扫描功能,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判定。针对部分无用数据,可直接将其过滤掉,从而留下完整有用的数据资料。不仅如此,还能将过滤处理好的信息直接储存。对PLC进行供电后,可对继电器等相关构件进行一定处理,主要为清零操作,从而复位所有定时器。初始化处理后的同时,PLC可直接开展自行诊断,这种自诊断具有周期性,可对电源、电路系统及相关程序进行相应检查,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2)扫描及信息交互:进入到扫描阶段后,可开展信息交互处理,检查外接设备与PLC两者之间的连接情况,从而抱枕扫描效果。对用户设定的程序进行启动,从而按照指令开展相关工作。也就是说,程序执行部分,利用PLC,可按照用户需要,对程序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一定逻辑顺序,对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情况加以计算。(3)输出及信息处理:输出刷新部分,严格按照I/O数据的实际情况及状态,对执行数据的输出状况加以了解,并采用中央处理器对数据及相关资料实施锁存。这样一来,相关指令可直接下达到外部生产设备中,实现良好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LC的循环扫描作用,能够保证相关工作的持续性,对连续生产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3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及组态分析
3.1配置原则
首先我们要明确各不同品牌产品的使用差异性,明确其质量,要根据自身需求尽量选择具有继承性的产品,这主要是为了实际应用后的相关维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是确定模块数量,其主要条件是满足自身自动控制要求的情况下所需相关模块的数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整个控制系统的安全与持续生产特点,要在模块数量确认的过程中留出备份,以防止任何一部分的控制器出现问题。最后是经济性问题,构建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所需的资金投入非常巨大,我们在整体组件的选择上都需要注意到其经济性特点,首先明确自动化控制需求,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控制器,在质量和性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更具经济性的PLC模块进行使用。
3.2设计方案
确定通讯协议,为电子控制器选择行业通用语言,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内部组件之间的联通性,实现良好通讯效果。在对通讯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开展配置时,要做好系统设计,严格按照外接设备的数量,结合布置实际距离,确定接口,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多点连接,还能保证信号的传输速度,并保证其自身的抗干扰水平。在设计时,选用RS-485接口,此种方式布线便利,能力创建多个网络节点体系,从而实现远距离传输。从应用情况来看,最长传输距离能够达到1.0-1.2公里以上。对于电子控制器而言,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设计,能实现不同参数、型号、厂家设备的相互联通,形成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从而保证集中管理的实效。
3.3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方法
针对公用PLC自动控制系统来说,应用控制设备的需求更高,并且安置点也比较分散。站在系统费用的角度进行思考,两个远间距终端柜能够在公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配置,PLC室内部能够安置相应的变频器设备。一个远间距终端柜可以在液压站中实现配置,同时对相关设施实现检测。除此之外,要想实现对设备的合理把控,另一台远间距终端柜应用安置在切割站中。
3.4组态分析
(1)组态基本内容:系统组态主要指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模拟过程,其在PLC控制系统方案的修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用户发出信息要求进行修改时,应该使用外部设备与主站连接或调整网络通讯的有关配置,与此同时需要采取组态的操作。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机架包括扩展的机架与主要的机架的组态,按照相关的规则(电源对应槽位安装、处理器对应槽位安装、接口模块对应槽位安装)对机架进行配置,并在设备安装位置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组态标准增加模块。(2)组态参数情况:模块组态的参数决定模块的名字、机架的安排号与组态匹配特性,从而由模拟信号的l(输人)/O(输出)端口传输并标定过滤时间、偏移数值等。通过调整过滤时间,处理器以扫描的手段得到输人、输出值的平均值,使模块根据相关的比率实现期变换器件的上下限。然而,CPU在没有根据相应的方法使参数进行过滤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得到参数的。
结语
在使用传统的控制手段对自动化系统实施控制的过程中,继电器开关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但是其工作中的弊端非常明显,我们需要利用更具操作连续性及控制效果的PLC系统来进行更新换代,确保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确保整个自动化流程处在安全透明的条件下,随时可以由实际情况来改变控制方案,以求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辉,吴晓雪.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及组态分析[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8,37(2):56-59.
[2]胡毅.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及组态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2):183.
论文作者:刘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组态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 模块论文; 系统论文; 机架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