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_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涟源市人民医院 产科 湖南 4171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行LEEP锥切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进行评估,并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宫颈黏液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为(6.32±2.34)周;术后随访2个月~1年,成功受孕率为23.33%。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采取LEEP锥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改善宫颈功能形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宫颈功能形态改变

宫颈病变是指宫颈区域发生宫颈肌瘤、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各种病理改变。虽然宫颈病变本身并不一定能导致不孕,但宫颈炎症所致内环境局部改变的影响,易引发不孕症[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病变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文献报道,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不仅可改善宫颈功能形态改变,同时可治疗不孕。由此,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采取LEEP锥切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均经妇科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妊娠妇女、绝经者和产后≤6月者;子宫切除者及宫颈术史者。其中年龄21~40岁,平均(32.1±2.3)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2±0.5)次;疾病类型:宫颈肌瘤14例,宫颈赘生物18例,宫颈上皮样内瘤样病变(CIN)88例;按CIN分级:I级45例,II级25例,III级1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4~6d进行手术,术前所有患者无性生活史、无明显阴道及盆腔炎症史。选择淄博华健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YT99 LEEP治疗仪(参数设置:切割功率90W,电凝功率40~60W,)以宫颈管<1.5cm为基线,CIN者采用相应型号的半圆形LEEP刀,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切除病变组织;宫颈赘生物者采用LEEP刀将病变组织切除,再采用环形电极电凝宫颈创面,电凝功率为50~60W。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宫颈组织的切除深度,约为1.6~2.0cm,切割宽度需超过病变范围的0.4~0.5cm,切割面涂以四环素眼膏,切除物送病检。术后定期清洁阴道一次,并定期来院复查,详细记录宫颈愈合情况,包括阴道分泌物、月经周期、月经量、阴道出血及下腹疼痛情况等,术后随访2个月~1年,观察记录患者的妊娠情况。

1.3 评价指标

LEEP锥切术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阴道分泌物正常,宫颈光滑,宫颈功能正常,宫颈管壁无增生结节、无接触性出血,无息肉、无纳氏囊肿、术后随访半年无宫颈病变;显效:术后大部分宫颈病变面积得到修复;无效:术后病情未见好转,术后半年内仍有CIN病变,有效率=痊愈+显效。术后2个月对患者宫颈功能形态变化采用宫颈黏液评分标准Insler score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宫颈功能改善情况越好。观察所有患者的宫颈功能形态改变、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

术后宫颈黏液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本组痊愈、显效、无效分别为116例、4例、0例,有效率为100%,治疗时间为6~10周,平均(6.32±2.34)周。

2.3 妊娠结局

术后随访2个月~1年,成功受孕者28例,占23.33%,2~6个月受孕者15例,占12.50%,6~9个月受孕者9例,占7.50%,9~12个月受孕者4例,占3.33%。

3 讨论

宫颈病变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因炎性介质和炎性细胞的增加,提高宫颈黏液的黏稠度,使PH下降,精子难以成活,进而引起不孕症状。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且效果令人十分满意。目前临床上多采取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其中,CIN患者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具有广泛的移行区域,由于其在低压状态下工作运行,切除深度可达到2.0~2.5cm,可完全切除病灶,同时边缘组织无碳化区,有利于病理学检查诊断。宫颈环形电切术后检查与术前活检相比,不仅取材全面,同时也有效避免阴道镜下活检深度不够而引起漏诊的现象[3]。

LEEP锥切术在临床妇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诊断与治疗同步、可同时进行电切电凝、的特点,同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治愈率高。LEEP锥切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电极尖端产生高频电波,并直接接触患者身体,通过吸收电波产生高热,将病变组织切除,并修复炎症创伤后的宫颈组织,组织结痂并产生新上皮组织,可达到愈合的目的[4]。有研究发现,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可治疗不孕,不影响妊娠[5]。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术后宫颈黏液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表明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改善宫颈功能形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为(6.32±2.34)周;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成功受孕率为23.33%。可见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宫颈功能形态,且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代满荣,程艳香.LEEP锥切术对宫颈病变的诊疗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4):46-48.

[2]张立冬,裴静,李冰等.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8):634-635.

[3]沈建花.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4(18):72-72,73.

[4]邓勍,古冷梅,段文琴等.应用LEEP锥切术治疗91例宫颈CIN的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41-1042.

[5]王晓莉,苏志红,李妍芹等.宫颈病变LEEP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治疗[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4):288-289.

[6]李凤娟.LEEP锥切术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33-34.

论文作者: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_宫颈病变LEEP锥切术后宫颈功能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