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父母首先要滋养自己的心_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教育,父母首先要滋养自己的心_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教育,父母先要滋养自己的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己的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感恩教育之父母篇

当我们感慨孩子不知感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常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镜头回放:

高女士的女儿今天过生日,她专门请了半天假去买了生日礼物,又忙活一下午做了一大桌菜……此前,她早已多次“邀请”女儿能在这天放学后及时回家。

可当饭菜已基本到位仍不见女儿的踪影。已经晚上7点了,高女士将家门打开、关上、再打开,还是没能盼来女儿的脚步声。家里的两位老人不免有些着急,让高女士给老师打电话问问情况,得知学校早已放学,女儿大概是和同学在一起,但无法判断具体去向。9点了,女儿还没回来,高女士生气地说:“不等了,我们先吃!”两位老人坚决不答应,要等孙女回来他们才吃。4个大人就这样坐在沙发上等待,直到快10点了,女儿终于回来了。进了门,她懒洋洋地冲一桌饭菜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进了自己的小屋,“砰”地一声将门关上……4个大人4双泪眼,他们理解不了孩子究竟怎么了?后来高女士得知:女儿在生日那天和10多位同学凑份子,就在自己家附近一家小饭馆庆祝生日,“忘了”一家人还在等着她回来。

孩子不会感恩,往往源于不懂得感恩的父母。如果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对家人、对邻居、对社会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每天我们传达给孩子们的,也不会是一种温暖的感恩之情。

误区一:如果情况不是这么糟,我就会感恩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抱怨。父母抱怨经济压力大、孩子不听话、老师打电话告状……孩子抱怨作业多、老师批评、父母责怪……这种抱怨、沮丧、不知感恩的态度相互传染,结果是彼此伤害。

要跳出这个怪圈,父母要先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做父母的常陷入幻想中:如果我们的孩子更知道用功一些,我们就不会抱怨;如果孩子受教育的环境再好一些,他就不会变坏;如果我们有多余的钱能带孩子出去度假,他就不会整天找事……诸如此类的“如果”,使我们不能感恩。但幻想不是医治不幸的妙方,抱怨、不满足不是生活的必然,而是你的选择。有箴言说:“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的,常享丰筵。”“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

误区二:感恩是件沉重的事

有一个家庭,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但女主人甜美的笑容却显示出她内心真实的感恩。她向客人一遍又一遍展示她丈夫做的搁东西用的木架,并不在乎房间里没有厨房和自来水。她说:“我们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我就很满意了。”感恩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内心的宁静快乐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个女主人来说,每天生活无限精彩,梦想总会成真,生活被恩典浇灌,必有永恒的福乐。

与感恩相伴的是真正的快乐。你是否感恩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不满,也可以选择感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生活,你可以活在怨恨的谷底,也可以飞翔在感恩的天空。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带着你的孩子一起飞。

误区三:感恩是自然而然有的,不需要培养

感恩不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却可以学习,以至成为习惯。每天,父母和孩子要练习用正确的心态回应各种事件,练习用赞美的话语彼此鼓励,学习快乐地享受生活。对待一件不公平的事,你可以选择火冒三丈,也可以选择平静安稳。为你的现状感恩,因为原本情况可能更糟。智者告诉我们“应当一无挂虑”,就是说,不要忧虑也不要追求凡事完美,要对自己拥有的知足。

感恩从说“谢谢”开始,不断提醒自己,向身边的人表达感激之情。怀着一颗感恩、宽恕、快乐的心,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把每一刻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刻来过。想一想,一个快乐地唱着歌,和孩子们一起拿着扫把和抹布清扫房间的母亲,把每一件家务都变成舞蹈和歌剧,孩子们怎能不从中学会感恩和快乐!

父母用真爱牧养感恩的心

《六A的力量》作者麦道卫在书中讲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他的儿子在12岁那年参加了一个棒球队。在赛季开始前一个星期,麦道卫买了12张冰淇淋优惠券送到教练那里。教练非常高兴,表示在赢了第一场球之后就带孩子们去吃。但麦道卫纠正说:“我想让你在他们输了球之后带他们去。”教练非常不解,但他兑现了承诺,虽然孩子们在后面输了几场球,他还是带孩子们去吃了冰淇淋。

之后,这个教练感谢了麦道卫5次。因为,他记住了麦道卫反复说的一句话:“无论孩子是输是赢,我都爱他们。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我爱他们,哪怕他们一场球都不打。”麦道卫先生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爱。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力量,也让每一个接触到自己的人被这种真爱感染。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培养孩子感恩的心的几个简单原则。

1.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榜样原则。

父母要走出感恩教育的误区,父母的心首先被真爱感动,然后才能用心牧养孩子的心,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天夜晚,约翰·卫斯理全家正在熟睡,突然家中起火,当时他还只有五岁,火焰很快蔓延上楼房,约翰·卫斯理被一位勇敢的邻居从窗口抢救出来,随即房子就倒塌了。他的父亲充满感激之情与众邻居跪在地上感恩,他说:“我的八个孩子一个都没有损失,你把最好的为我保留,我感谢你!让房子烧毁吧,我已足够富足了!”

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是因为被爱而感恩吗?我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是在分享这种爱吗?

2.牺牲的爱带来感恩的恩典原则。

行为动力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去爱别人,有三个基本的动机:交换式,责任式和分享式。交换式以自我为中心,关注付出爱后是否能得到回报,如果得不到回报,就不会再付出去。父母的表现是:我对你好,你就要有回报。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你就要考满分,考上重点学校。如果你没做到,我就不爱你了。这样的结果是,彼此只有交易,没有感恩。

责任式有不得不为的心态,施者和受者都觉得很累。父母的表现是:我对你好,是我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有这样的孩子,父母也很无奈。这样的结果是,父母只有勉强维持的关系,孩子学不到感恩。

唯有分享式是爱的最好动机,施者自己被爱,然后将爱和他人分享。父母的表现是:我对你好,是因为我首先被真爱滋养,我心甘情愿传递这种爱。无论你怎么样,我的爱不变。麦道卫先生就是在分享这种真爱。当孩子比赛失败后,按照常理,他不配得到肯定,他应该得到批评和惩罚,但是他的父亲却给了他接纳、赞赏和奖励。

一个陷入网瘾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到网吧打游戏。起初,作为老师的妈妈非常苦恼。然而,当她明白要用牺牲的爱来给孩子恩典的时候,她毅然放下了工作,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打游戏,她就在孩子身边陪他一起打;孩子不打游戏的时候,她就跟孩子一起做其他的游戏或是谈心。一个月后,孩子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打游戏了。我觉得和你在一起更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你伤心。”

每个父母和老师都要问下自己,我在和孩子的关系当中,是否给了孩子恩典?这份恩典,他接收到了吗?

3.爱是永不止息的守望原则。

牧养孩子的心,就像在他的心田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父母和老师要用不变的爱每天呵护。如果我们的一次改变就渴望孩子也改变,那么我们要么会失望要么会回到交换式的爱中。爱是永不止息,真爱不会停止,守望的心也一直不改变。

TIPS 温馨感恩节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全家一起行动,过一个温馨的家庭烛光晚餐感恩节吧!

1.全家一起参与,不要忘记邀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可是全家人的盛大节日。

2.在晚餐开始前就准备好背景音乐,晚餐时间一直播放,温馨的气氛不可少。

3.就餐之前,每个家庭成员说一句感恩的话。美味的饮食、爸爸妈妈准备晚餐的辛苦、长辈的照顾等,都可以成为感恩的话题。

4.晚餐之后,大家把早已准备好的感恩卡片拿出来,相互送卡片,传递感恩和祝福。卡片一定要是每个人亲自动手做的,看谁送的多、收的多。

5.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起数算一年中的恩典。

6.全家一起动脑筋,齐心协力为乡村的孩子准备一份礼物。礼物准备好之后,和孩子一起将礼物寄出去,并关注之后的情况。

标签:;  ;  

感恩教育,父母首先要滋养自己的心_感恩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