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大首富两种路径”看现代组织行为管理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两大论文,首富论文,路径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12月,《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刘永行VS黄光裕:两大首富两种路径》的封面评论,该文的作者从近两年内国际“富豪榜”上数字排名的变迁,揭示并挖掘出了两大民营富商——刘永行和黄光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创富路径,虽然该文并没有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去论述组织管理这个话题,仅仅是对两大首富的政商关系、扩张道路、行事风格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直截了当地对比分析,以简洁而通俗的方式向读者们展示了企业家的创富路径,让人们看到了企业家的内心风景,但是在笔者看来,此文却以另一种独特的眼光、犀利的笔端触及了当前企业组织行为管理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拟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中所蕴涵的组织行为管理中的新概念一一进行分析。
一、从“政商关系”看组织的社会资本和政府的治理能力
在政商关系的处理上,“刘永行兄弟与黄光裕兄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典范”。刘永行兄弟很“听话”,他们的每一步发展都配合着政府的政策节奏,看着政府的脸色做事,从不钻政府政策的空子,让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也让家族生意能避开政策调控的锋芒。但是刘永行的“官场哲学”在短期内确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路径。而“黄光裕兄弟从创业开始,便一直是踏着政策和法律的边缘迈步前行,而且黄光裕与某些官员的关系,则显得亲密无间得多”。他们对法律和政策底线的试探和触犯,在“客观上拓展了他们的边限及商业的空间,但是黄光裕两次重大的危机,也都是由某些官员的腐败行径暴露所引发”。
通过刘与黄二人在“政商关系”上处理的行为及后果差异的对比,很显然引发了我们对一些问题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政商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会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政商关系从另一个方面是否也影射了当前政府的治理能力对企业的影响?”、“究竟该如何把握与管理好类似的组织关系问题?”
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太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政策,而国家政策随着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变得“不确定”——即制度是不确定的(张维迎),而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企业不可避免地会与其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个方面,对政商关系颇有研究的冯仑,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企业与所在体制的关系;一个是企业家与官员的关系;一个是民营资本与国营资本的关系。在中西方,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及企业与政府存在关系的事实是一样的,但是,企业在政商关系的处理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中国企业家很多时间在忙于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忙于制度的创新,而西方企业家主要在忙于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商业的创新。这种现象不仅仅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在组织管理效率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当前的组织体制与组织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要面对的,而且也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应当着力去重视与解决的。
将处理与把握好“政商关系”问题引伸开来,企业应以“网络”的观点重新审视组织行为管理。因为,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多个方面已证实企业价值的创造不仅来自于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而且还来自于企业的社会资本优势,企业加强内部成员间信任及其与外部组织行为主体的广泛合作与联系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活动。因为,企业不仅会受到制度规范与社会惯例的约束,同时也要受到组织间或个人间互动的强度与范围的影响。企业通过建立外部关系来获取信息与资金等自由的程度则受到潜在关系中的资本量的约束。关系中的社会资本促使企业充分利用交换对象的各种资源,通过紧密的社会互动,企业能够增加资源交换的深度、广度和功效。
二、从“扩张道路”看组织的变革创新、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
实际上,任何组织的管理者一直都在关注着变革,所不同的只是组织实施变革的性质(包括变革的时间间隔与方式)和变革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与责任。
对比黄光裕和刘永行的企业发展最大的差别,在于一个大胆冒进、一个步步为营。在“有钱能壮胆”的心态支配下,黄光裕从创业开始到不断扩张,多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却越来越呈现类似金融模式的特点,国美电器似乎更多地充当的是他融资流转的平台,因而当冒进的黄光裕在资产估值高峰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后,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成为他措手不及的“死穴”;而刘永行却胆小谨慎,在他的“东方希望”越做越大、商机无限时,刘永行却尽力控制了冲动的欲望,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主业。虽然刘永行在后来也涉足了化工、金融等领域,但是农牧业一直是他的第一业务。
对比黄与刘二人在组织扩张道路上的作为,不难看出,他们都非常重视如何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组织进行变革,而不是让组织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但是两人之所以使组织变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其管理决策风格的不同而造成的,但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变革创新的道路上对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持有的态度上存在着分歧。
关于组织的变革,过去的做法是每10年引进一两次主要的变革项目就可以了,现在不同了,变革成为管理者经常的活动,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持续改善组织的概念意味着不断地变革。而且以前的组织管理特点是长期的稳定伴随着偶尔的短期的变革,但今天的情形正好反过来了,长期的不断变革伴随着短期的稳定,组织陷入了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之中:组织不断地重组部门,卖掉经营不善的业务,扩张“有前途”的新业务,缩短作业流程,用临时工取代长期工。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及市场竞争激烈的组织世界中,许多人被迫抄近路走捷径、行为越轨或卷入其他不正当的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道德困境。尤其在当今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形势下,民营资本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实力不断壮大的民营资本不仅是中国“增量”改革的推动者和试错者,也常常是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的制度违反者。在既有的框架约束下,他们对资源和财富的渴望使得他们往往需要通过潜规则或者以违法的手段求得企业更大的发展,直到后来发展为主动发现并利用体制的漏洞,出击寻租,为个人获取暴利。
熊彼特说过,企业家的职能本位是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汽车疯子”亨利·福特悬赏2.5万美元,征求有办法让他在每一台汽车上节省一个螺钉和螺帽的人。正是这种没有止境的技术创新,让他拥有了汽车王国。刘永行每生产出一种新的猪饲料,都要尝尝是什么味道,“这样我才知道猪吃了是什么味道”。这个听党的话、看政府的脸色做事、从不钻政策的空子的“常青树”,始终在危难时刻,能让家族生意避开政策调控的锋芒。他远离官场的潜规则,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实业创新、社会责任的承担上。他与黄光裕同样被称为“首富”,却有不同的路径。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断言:中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是不是由寻租活动转向创造价值的活动。
三、从“行事风格”看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从“两位首富两种路径”的对比中,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企业家行事风格不同对企业发展会有影响,而且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对“何为真正的企业家,何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当今变幻莫测,充满诱惑与陷阱的环境下,组织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组织业绩的竞争,更是企业家组织行为管理能力的竞争,而构成这种能力优势的重要核心资源正是“企业家精神”。
黄光裕刚刚以英雄的姿态成为商业杂志的封面人物,却又在几个月之后销声匿迹甚至沦为阶下囚。“似乎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如螃蟹般,一红就死。”
2008年,不仅黄光裕,李彦宏、牛根生、任正非、王石等一批人都因触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而使企业陷入了“负担门”。有人说,黄光裕出了问题,是不守规则惹的祸;李彦宏出了问题,是股东要求利益回报逼的;牛根生出了问题,真正的祸首是行业潜规则。但是,当黄光裕、李彦宏、牛根生这样一批人都出了问题时,难道都是制度的陷阱?
的确,由于限于中国国情和制度的不完善,很多企业家把才华过多地花费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上,正如“工夫在诗外”,稍有不慎,企业家就会掉进各种“陷阱”。但是,在中国也有像刘永行这样的企业家,他的企业理念不为人左右,他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我们的目标是要做百年企业,所以,不能去做一些过分的事情。所以不要随大溜,要独立地思考”。因此,刘永行不愿耗费太多精力在那些“不正经”的事上。
实际上,企业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必然会经历资本这道坎。刘永行虽然保守但并不迂腐,“人家上市能拿100个亿,我不稀罕!我自己慢慢来做,我不稀罕!人家很便宜地拿块地方做到几十个亿,我慢慢做,也能做到几十个亿。既然把事情简单化,我同样能做好,为什么我要这么复杂呢?”——这种稳扎稳打的心态、内外兼修的管理修养的确耐人寻味。
在面临现实困难时,刘永行善于摆正自己的心态。他认为,民企也要对社会有一个宽容的心态。“有些困难必须自己承受,有些困惑要自己思考,心甘情愿就无怨无悔。”
事实上,同为“首富”,黄光裕与刘永行具备的是不同的管理决策风格与成功,前者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个人的胆识、眼光和控制能力,而后者的成功则是在于他有着“恒定的道德与伦理底线”,而这种底线是企业获取永续发展的根本,也正是真正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马云有言,做企业有三重境界,分别为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商人重利轻离别,但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就永远不会成功,就永远不能成为企业家。只有当一个人想着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时候,才能真正成功。
鉴于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受其重要影响,企业家的精神将决定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活动必须由企业家自身承担,因此,与其说组织的管理行为模式会决定企业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否形成,倒不如说是企业家精神将支撑与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