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差分析的供应链可持续性合作绩效研究_供应链系统论文

偏差分析下供应链可持续性合作的绩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性论文,偏差论文,供应链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15)09-0091-07

      针对近年来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困境、社会认知感不足等问题,为寻求绩效提升、确保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地位的稳定性,制造商开始寻求与同一链条上的供应商、顾客合作,建立稳定持久的伙伴关系。传统供应链管理仅关注经济绩效的提升,忽略顾客利益、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着手于制造商、供应商和顾客的可持续性合作,力求实现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市场绩效的综合提升,顺应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该链条相较其他同类供应链条的竞争力。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设置一个理想的合作模型架构,探讨供应链各方实现企业供给、需求层面的有效合作,减少与理想水平的偏差,以适应社会发展水平,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套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相关文献回顾

      可持续性合作是企业之间一系列可持续性活动的有效组合,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顾客和供应商关系对制造商绩效有很大影响。Mentzer(2001)认为可持续供应链是对传统供应链进行系统性协调,对单个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三种效益指标进行集成化,目标是提升单个企业和整个供应链长期可持续性绩效,并从上、下游维度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兼顾需求和供给层面[1]。马士华(2005)将绩效分为内部绩效、外部绩效和供应链综合绩效三种度量方式,内部绩效是企业对自身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价,着重自身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最少化和资源利用最优化等;外部绩效主要指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合作绩效,用产品、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来评价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和紧密度;综合绩效是根据总体绩效和效率来评价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研究后发现绩效最大化是企业致力于供应链集成和上下游层面集成的结果[2]。张天平和蒋景海(2010)不认为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合作行为是战略、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而是作为整合战略、企业竞争能力、绩效的直接行为,整合战略分为战略客户整合、战略供应商整合、企业战略整合和制造工艺技术整合四个维度,通过超越制造企业自身来整合信息和知识,形成竞争能力并影响企业的市场绩效和客户满意度[3]。合作积极性通常依据一个高水平的知识交换以使可持续性产品和流程更便利,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协调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等各个环节提高企业运作绩效,增强市场响应能力、风险识别与规避的能力,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4]。制造企业熟悉供应商的生产流程、产品供需、大致成本等信息,通过互换信息推进企业整体生产计划的运作过程,使双方都能协调生产、顺畅运营,从而提高绩效[5]。Venkatraman(1989)指出绩效拟合主要包括调节、中介、匹配、完形、模型偏离和变异等形式,前三种形式是单个维度的两两结合,后三种形式是基于“系统观”或“整体观”的联合[6]。张艳和李景峰(2014)认为最优化绩效是外源性情境变量(如环境因素、组织规模、政策倾斜等)与内源性设计变量(如企业整合、集成优化水平等)恰当“拟合”或“调整”的结果,并假定企业依附程度与内部可持续性实践、绩效挂钩,研究将“拟合”作为理想模型的等级,绩效结果取决于变量之间的“拟合”[7]。

      以往研究虽认为绩效是对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合作能力的反应,制造商需建立与供应商、顾客的持久合作,强化供给层、需求层的可持续性实践以提高总体绩效,但受周围复杂网络干扰,依然没有与需求层、供给层实现完美匹配。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多分支的需求、供给层面的理想模型,并假设以绩效为前提的理想模型一定是各方面都可持续性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进行同步合作并实现绩效最大化。

      三、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我们设定一个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下文将依据理想模型进行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分析。企业得益于供应链参与者之间平等互惠的合作,在可持续性绩效层面和市场绩效层面形成协同相关。本文从可持续性绩效、可持续生产、市场绩效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与理想模型偏差的水平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偏差水平前提下各个企业应如何进行合作,使企业绩效和市场地位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企业与供给层、需求层的良性持久合作局面。

      

      (一)研究假设

      在可持续性和市场绩效环境下[8],企业通过紧密合作进行知识分享和转移,提升竞争优势。各个企业都以信任为基础,采取最佳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并将绩效弱化的反应力作为企业可持续性的指标。如果企业未达到理想水平,则在合作关系中出现低投资和关系租金,企业绩效水平降低。要实现企业高市场绩效[9],企业应具备一些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性资源,并有与顾客需求同步以提高市场地位的生产力。企业离理想模型越接近,则会比其他竞争者更能改变市场条件,提高市场绩效和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假设如下:

      

:企业离理想水平的可持续合作偏差越大,可持续性绩效越低。

      

:企业供应链合作构想距理想合作构想偏差越大,市场绩效越低。

      处于顾客、供应商之间的制造企业为保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完善内部生产流程,透过供应链甚至跨供应链来汇集互补资源和生产力。企业通过和外部伙伴合作[10],从伙伴成员中借鉴一些应用实践,并注重与外部企业合作的匹配。若某个伙伴企业投资变少,就会对其他伙伴减少合作努力,可能导致低水平的可持续生产积极性,使利益共享受阻。制造企业应确保供应链合作伙伴持续追求可持续生产,以防“搭便车”和没有投资就试图开发关系资产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投资到可持续生产不仅会被合作相悖的模式影响,而且匹配的效果也影响企业实践。因此,如果企业不在一个理想的合作构想中操作,就可能催生关系资产,进而难以实现高水准的可持续生产。据此,本文假设如下:

      

:企业可持续合作构想与理想水平偏差越大,可持续生产水平越低。

      供应商的可持续生产实践不会直接转变为制造企业的绩效优势,制造企业需发挥主观努力,创造一个充分的知识交换平台来吸收更多的相关知识,否则就无法拥有高水平的可持续生产绩效和市场绩效。一个拥有强大地位、清晰规则的网状企业优于一个单独创造、重组知识的企业,因此企业只有在其本身的产品和流程也在可持续供应链平台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从供应商和顾客那里得到可持续生产的期望值。若企业内部实践不具可持续性,供应链知识就不能有效集成。如果企业追求一个理想的供应链合作构想,但缺乏理解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的知识,最终也只能获得有限收益。基于此矛盾,假定可持续生产中存在一个调节效应,为检验此调节因素,我们认为调节因素对可持续生产和市场绩效有直接影响,由于包含了有价值资源,可持续生产就能提高绩效。为此,本文假设如下:

      

:企业可持续生产水平越高,可持续性绩效越大。

      

:企业可持续生产水平越高,市场绩效越大。

      

:在可持续性绩效中,与理想供应链合作构想不拟合效应能被可持续生产调节。

      

:在市场绩效中,与理想供应链合作构想不拟合效应能被可持续生产调节。

      

      图2 假设路径模型

      (二)研究设计

      研究数据主要通过网上调查问卷,以邮件或电话调查征求个体参与方式获得。供应链管理参与者是主要被调查者,最初的数据包括500个从事制造业的中外企业,调查采用翻译和回译的严谨流程来确保数值的持续利用。依据Churchill提出的流程进行问卷设计[11],问卷中设计70道关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可持续合作的题目,并在调查问卷中采用五等级比例测量,即强烈不满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非常同意几个选项进行结果调查,问卷经过实践工作者和供应链相关领域教授的严谨审核才得以通过。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3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复率为60%。鉴于回复率是在当前的供应链管理研究调查中实现的[12],回复率的样本比例对研究假设已足够且被认为是非常合理的。为调查答卷者对供应链供给、需求层面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自信度,我们通过网络与答卷者进行沟通,结果证明答卷者适合回答这个问卷,65%的答复者表示他们处于重要岗位(如董事长、副董事长或主管)。

      本文采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以结构方程模型、信度和效度检验为基础的路径分析对数据予以假设验证和整体拟合优度检验。通过设定一个理想模型,利用偏差分析对供给层、需求层、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性绩效和市场绩效等进行假设并实证检验。本文的假设路径模型如图2所示。

      四、数据分析及结果

      本文利用SPSS13.0软件对供应层面可持续性合作、需求层面可持续性合作、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性绩效和市场绩效等5项指标中

的24个测量项目进行实证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通过检验证明结论是否具备合理性。

      (一)信度分析

      根据表1显示,标准因子载荷控制在0.64-0.92之间且均大于0.5,Cronbach α系数控制在0.70-0.87之间且均大于0.7,整体调查问卷系数都在0.9以上,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变量是信度检验的一部分,详细的数据如表1所示[13]。

      

      供给层面的可持续性合作测定了与供应商合作程度[14],实现了物流绩效提升、信息共享和战略采购的目标。需求层面的可持续性合作反映了企业与顾客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业绩上的合作程度。可持续性绩效反映在改进废弃物排放、资源设备利用率、绿色材料和能源使用、环境治理等方面。市场绩效的调查问卷是在顾客忠诚度、市场地位和行业领导力等方面展开调查。为评估无反应偏差,我们将早期和晚期的调查者进行比较,依据调查作答的时间分为两组(早期被调查组200份答卷,晚期被调查组100份问卷)。为比较这两组,十个随机选择的变量和企业规模用t检验评估,结果没有暴露出任何数据上的显著偏差(P<0.05)。另外,对没有选为样本的变量进行遗漏变量检验,随机选择了200个未接受调查的企业,依据绩效、资源利用率和合作程度等指标检验被调查者是否不同于样本。遗漏变量检验的原假设H[,0]是添加变量后表现不显著,采用F检验和似然比(LR)检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加入变量后对模型进行估计,似然函数值没有改进,也没有超出给定的界定值,因此未被调查者不是数据考虑的关键。

      (二)假设检验

      鉴于研究可持续生产中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可持续合作匹配的重要性,我们采取模型偏离方法来导入可持续合作的理想模型。当前的研究表明,理想模型可在理论和实证上导出,实证导出理想模型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可持续合作构想的理想模型[15][16]。为此,通过可持续性绩效和市场绩效中的

的8项指标和样本中排在前20%的企业收集数据,目的是以拥有最好绩效的企业来呈现理想的模型。因此,对这8项指标的价值都进行了检验,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指标的反应后发现,一些样本没有显示出高价值,尤其是继前20%的领先企业之后,发现这8个绩效指标的值有轻微下降,因此选择排名前20%的企业作为最终的样本,它们在这8项指标中价值都比较高。结果显示,样本中的最优执行者在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可持续合作中展现了高价值,接着又对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可持续合作中

的9项指标的平均值进行了估算,每个指标的平均分意味着理想得分,用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来检验每一个样本企业和理想模型的偏离水平[17]。

      

      其中,

是样本企业第j项指标的得分,

是样本企业第j项指标的平均分。欧氏得分是每个样本企业的模型偏离得分,它意味着第j项指标的某个样本企业与理想得分的距离。也就是说,欧氏距离越远,说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中样本企业越不重要,每个企业的欧氏得分作为可持续合作构想中的一个测量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的欧氏得分进行综合的评估和计算,可以剔除与理想水平差距较大的前20%的样本企业,并用剩余的样本企业进行下一步检验。

      (三)模型拟合

      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验证,通过已知变量和Lisrel软件得出相关矩阵(如表2所示)[18]。

      

      通过表2数据得知,标准化路径系数都控制在(-1,1)间且相应的检验值都满足t>1.96的条件,已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各变量都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信度分析、假设检验和模型拟合分析得出的数据表明,本文的

各项假设都得到验证。综合上述分析,通过Lisrel软件对不同类型的整体拟合指数进行检验,以验证各项拟合优度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表3所示)。

      

      通过对表3中整体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

在[2,3]之间,这是可接受的范围。GFI、NFI、CFI、AGFI、PGFI值的变化范围在[0.90,1]之间,RMR、RMSEA<0.08,表明整体构建的模型与合理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也进一步证实上述各项假设。

      五、结论与展望

      制造企业若想与供应商和顾客进行可持续合作,实现市场绩效与可持续性绩效,需兼顾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并提升内在的综合生产实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可持续合作积极性能使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少关系租金的消耗,有效提升可持续性绩效。假设检验数据得知,偏离得分与可持续性绩效、市场绩效耦合度存在统计显著性,供应链企业间的可持续合作与可持续性绩效相关性得到验证,但实际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偏离合理构想模型,对市场绩效效果不明显,这需在问卷调查中减少误差因素干扰,并搜集更多现实资料进行更为严谨的检验证明。(2)供应链企业间应通过合作实现知识、信息共享,集聚资源和关系资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杜绝机会主义行为,努力形成各方面都匹配的理想合作模型。(3)制造企业要充分提升自身内部实践积极性,搭建强有力的知识交换平台,实现企业之间的知识传输,建立一个轮廓清晰的网状结构图,并设定一些有效规则来约束企业间行为,使可持续生产始终在一个相对理想的匹配模型中运转,进而实现可持续性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最优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考虑到了无反应偏差,但结论是依据某些企业有代表性的问卷得出的,这可能对其他行业并不适用。企业被调查者分别代表了供应链上下游层面,对研究等级线性模型很有帮助。另外,数据和许多资料来自于国外,它们对国内的研究不全适用,但这一局限性可通过补充性的二手数据克服。后续的研究将探讨不同水平的外部合作和内部可持续性实践互补的方式,对供应链中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一个深远认知。

标签:;  ;  ;  ;  ;  ;  ;  ;  ;  ;  

基于偏差分析的供应链可持续性合作绩效研究_供应链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