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_李绪聪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_李绪聪

李绪聪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 644600

【摘要】在高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学生学习思想意识形态未转变和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高一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004-01

一、高一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学生学习思想意识形态未转变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现行初中教材是按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初期,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这样使得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这给教学带来困难。

3.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历史学科是一门文字学科,要教学好这门课程、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对教学的老师要求比较高;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指导学生勾画重点、考点,让学生背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非常枯燥。

二、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认真备课,拓展自身知识面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将知识条理化、线索化。现在的高一历史新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没有按时间顺序。因而学生很容易产生先讲的发生的时间就早,后讲的发生时间就晚的错觉。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讲完一章,对没有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要将一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讲完一本书,排列出章与章之间的时间顺序。

其次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必须多看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宽自己知识面。现在的高一新生,他们的自觉性不强,凭兴趣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他们上课,如果老师只讲书本知识,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如讲过多的故事,时间又不允许。 因而对老师来说,上课如何做到既生动有趣又突出重点?我认为自己在抓住历史书上的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多看相关的历史课外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重点知识。这样达到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觉得轻松、容易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如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辉煌中国》的视频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陈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2]史料教学之我见[J].孙卫英.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3]对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技巧[J].刘洋.中国校外教育.2017(18).

论文作者:李绪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_李绪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