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导向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导向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引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舆论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宣传这一重大理论和改革目标,是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亿万群众投身于建立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给新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新闻舆论引导,为市场经济运动机制的建立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新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新闻界同行。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涉及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为中心的政府职能、企业制度、所有制结构等经济问题的重大变化,而且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纪念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场观念革命,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新时期新闻舆论引导的中心就是启动思想解放的闸门,运用大量生动有力的新闻事实,帮助人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扫除和克服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紧迫性与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鸣锣开道,发挥新闻舆论的先导作用。

小平同志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要求我们“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小平同志这个科学论断,从根本上打破了把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传统观念,把我们从“姓社姓资”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我们的新闻舆论要牢牢扣住这个光辉论断,联系丰富多彩的实践,生动有力、入情入理地向大家讲清这个道理,把舆论引导到这个“聚焦点”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现在不少人对它的内涵、功能、规律了解不多,对与市场经济伴生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甚了了,理论、思想、心理等各方面准备不足。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观念根深蒂固,有的习惯沿用这些旧观念、旧框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情况,造成思想、行动上的滞后现象。因此,新闻舆论要加以正确引导,介绍、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阐述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帮助人们分清是非,解除疑虑,造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新闻媒介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导舆论的崇高职责,协助党抓好这项重要的思想建设,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们从市场经济的“恐资症”中解放出来。有的同志陷入的思想误区,就是在市场经济和私有化、资本主义化之间划等号。我们的新闻舆论要讲清这个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经济学有三类经济范畴,一类姓“社”,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属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独有的经济范畴;一类姓“资”如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等,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独有;另一类既非姓“社”也非姓“资”,如商品、利润、货币、股分制等,属于发达生产方式的共有经济范畴。而市场经济运动中的一些通则,是人类创造的适应社会化生产需要的现代文明成果,我们可以大胆借鉴。新闻舆论要联系实际,冷静科学地阐明这些重大问题,有助于人们的观念更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激烈的竞争机制和灵敏的价格信号反馈,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利用与配置,因而使经济活动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与此相关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会摆脱僵滞凝固、呆板拘泥的窠臼,变得日趋活跃、开放、更具创见。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效益观念、开放观念、风除观念等会萌生、滋长。这些新观念群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即是市场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反作用市场经济,能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群众在市场经济实践中会有新的探索,新的创造,新的突破,为此,我们在新闻舆论引导中,要冲击那些依附于传统体制的旧观念,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推波助澜,要大力颂扬在市场经济中崭露头角的新人物,弘扬群众在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精神,使新闻舆论成为新观念、新人物、新创举的“催生剂”。

在市场经济实践中,群众有许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股票交易、择业自由、第二职业、“下海”经商、民工蜂涌进城、股息红利等非劳动收入等。对这些敏感问题,新闻舆论不应回避,要很好把握社会心态,在舆论上加以正确引导,多做疏导说服、舒心理气工作。同时,市场经济本身也会产生一些失衡现象,新旧体制交替中也会出现一些无序状态,约束松驰,行为失控。竞争既会带来机遇挑战,也会带来风险与失败。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新闻媒介既要看到其存在的相对合理性,不能因噎废食,又要加以正确引导,发挥舆论的释疑解惑作用,说明发展市场经济中出现这些现象,并非是市场经济搞过了头,而恰恰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只有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某些失衡、无序现象。

(二)

市场经济的主导面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经济活动的潜能与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市场经济大潮也会卷起一些泡沫。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法规和秩序还不健全,调节和规范经济关系的社会约束机制还未确立,同市场体系相适应的思想意识、人文价值、伦理道德尚待培育,因此,市场经济可能会诱发出一些消极影响。从这一点上说,市场经济犹如一把“双面刃”。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新闻媒介应保持清醒头脑,要坚持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市场经济是一种实利经济,它的自主性与功利原则,在客观上会强化自我利益与小团体利益,导致人们行为的倾斜,重实惠而轻理想,重等价而轻奉献,重眼前而轻长远,重局部而轻全局,严重的还会诱发利已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一些道德水准低的人会乘机钻空子,不择手段谋取私利,坑害国家,损公肥私。因此,新闻媒介要加以正确引导,宣传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仰,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积极倡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倡导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尤其要注意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国家昌盛,人民富裕和民族进步而奋发拚搏,艰苦创业的典型人物,生动形象地宣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64字的创业精神。舆论引导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化什么,淡化什么,要旗帜鲜明,对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舆论要进行制约与批评。

过去,在计划体制下,由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人们之间的利益比较单一,差异不大。而实行市场经济,由于经济运行主体的自主决策和相对独立性,必然导致利益格局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犬牙交错,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呈现出利益多元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在利益关系的调节、处理上也会出现新的矛盾。面对这种新局面,新闻媒介在舆论引导上要注意发挥沟通功能。通过报道媒介,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各社会群体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加理解,促进社会安定。

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应该是法制经济。但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规章、法制建设尚不完备,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会发生一些非规范、反规范的行为,如出现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虚假广告、非法集资、走私牟利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新闻舆论要加强法制宣传,通过舆论力量,保护合法经营,保护平等竞争,同时,要强化舆论监督功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对干拢、破坏市场经济的行为,如以权力经商,地区保护主义盛行,大户操纵垄断市场,行业不正之风肆虐,商业道德遭到践踏……新闻媒介可以进行揭露与鞭挞,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促使规范化的市场经济早日建立。

(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要引导好舆论,并非轻而易举。除了要遵循一些正确的方针、原则外,还必须十分讲究策略方式,提高引导艺术,注重宣传效果。在提高引导艺术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把握好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使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新闻媒介对此要坚定不移,满腔热情地进行宣传鼓动,使亿万群众投身到这个历史性的壮举中。然而,建立完整、成熟的现代化市场经济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时要有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思维方式,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切忌在报道上刮风起哄,搞“一窝蜂”,“一陈风”,“一边倒”式的报道。过去,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上有个弊病,就是“听到风就是雨”,上头来个新精神,各种宣传机器就“开足马力”,连篇累牍地“快速反映”。用同一种声浪把空气“煽热”起来,这种“热膨胀效应”对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危害。近几年,有些地方出现的“开发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固然主要是由实际工作失误造成的,但与新闻媒介宣传失度也不无关系。在市场经济宣传上,新闻舆论要“冷热”结合,切实把握好“度”。

二是舆论引导要注重务实。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人从未实践过的伟业,需要有勇于探索,开拓奋进,脚踏实地的精神。因此,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崇尚务实。切忌搞花架子,力戒形式主义。记者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挖掘群众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经验和作法。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注意宣传多种模式。

三是要讲究辩证法,切忌“木匠斧子一面砍”舆论引导上要力戒片面性。新闻媒介在舆论引导上正确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把握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国家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宣传,有的先制定方案,有的先在局部试验,再在面上推广,即注意改革的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在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推动全局的改革。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在报道中要加以分析,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改革对事物“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简单化评价,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其侧面、反面。在报道改革成果时,也要把改革遇到的困难、问题如实地告诉群众,既报成绩,又报缺憾;既报“利”,又报“弊”;既报“得”,又报“失”以增强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可信度与贴近性。

四是引导舆论要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经济实体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者,纵向行政指令趋于淡化,横向经济信息跃动频繁、社会成员都以平等角色参与市场竞争,平等意识普遍增强。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报道方式,多用启发式、参与式来宣传群众。新闻媒介对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着眼于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是正确的把握新闻的指导性与服务性。新闻媒介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讲新闻的指导性。这种指导性,就蕴含了用正确的思想、理论、价值观、伦理道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人们。市场牵动亿万人的心,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受众也投来关注的目光,这就要求新闻传媒从严肃的殿堂中走出来,走向普通人的生活,强化新闻的服务功能,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舆论引导有不少是通过强化服务功能来实现的。比如,经营者要选择正确的市场行为,就需要及时捕捉资金、商品、外汇、股票、债券等各方面的行情,新闻媒介就要通过及时传播、各种信息来加以引导。加强服务功能,还要求新闻报道的视角发生相应变化,从领导角度转向受众角度,从工作角度转向生活角度,从平面视点转向全方位的“扫描”。

标签:;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导向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