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的护理论文_殷雪平,尹江宁,王文燕,何建强,贡惠芳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镇江2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的护理。方法:以2013--2017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后2天内即开始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50例,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合理的穿刺方法及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方式,观察患者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1年内的动脉压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50例患者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的使用时间均超过了1年,血流量达到230-300ml/min,动脉压监测﹤-200mmHg,均未出现血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内径均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共发生3例并发症,包括2例血管狭窄,1例内瘘再闭塞。结论:动静脉内瘘取栓后,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合理的穿刺方法及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方式,可以早期使用,不会损伤血管,并可保证良好的血流量,且避免了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入给患者带了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但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反复穿刺、压迫、低血压等原因造成瘘管流量不足,甚至血栓形成,这也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对50例内瘘血栓形成后行原位取栓术和内瘘吻合术,术后1-2天使用,避免了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入给患者带了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2岁,平均58.21±9.0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功能衰竭29例,糖尿病肾病17例,多囊肾4例。所有患者第一次手术均采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内瘘成熟后使用,血流量达到230-300ml/min,动脉压监测﹤-200mmHg,均在发现内瘘血栓形成后行原位取栓术和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

1.2 内瘘早期使用的维护

1.2.1 内瘘使用的时间和指征:取栓后1-2天,如果内瘘血管震颤良好,吻合口无渗血,即可进行穿刺。

1.2.2 穿刺针的选择:1周内选用JMS17G穿刺针,减少对内瘘的损伤;1周后再选用JMS16G穿刺针。

1.2.3 穿刺方法:内瘘血管内流动是动脉血, 压力较大,同时避免内瘘吻合口受压,因此不可使用止血带。我科通常操作中采用的是“触摸探索法”穿刺,选择动脉穿刺点远离吻合口6cm以上的部位,离心方向穿刺,每次采用绳梯法穿刺。穿刺前触摸血管的震颤搏动确定进针的位置,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安尔碘消毒穿刺者左手食指,将消毒的食指横放在穿刺部位前(进针的方向前)1.5 cm-2.0 cm血管震颤搏动处的上方,轻微用力下压,使血管充盈,左手大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向左倾斜,位于血管上方进针,针头紧贴皮肤,与皮肤呈40°-45°,向左手感知到的血管方向穿刺,在进针的同时让助手回抽注射器针栓,见有回血,即表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再放平针头向前进入至2/3,要求穿刺一步到位,勿停顿。静脉穿刺点选择下肢静脉或者对侧肢体的静脉。

1.2.4 透析血流量的设置:在内瘘取栓早期,瘘口水肿,无法承受血泵抽吸时较大的压力 ,首次使用血流量应设定为 180-200ml/min,以防血流量过大引起血管痉挛,使血管内内瘘针的针尖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1.2.5 透析中穿刺侧肢体的摆放位置:术后1-2天,由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软组织的损伤,加之术后局部的纱布压迫,会有肢体不同程度的水肿,透析中,使用小枕将穿刺侧肢体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肢体的肿胀。

1.2.6 透析结束后内瘘的压迫:透析结束后,采用密闭式回血法, 血流量 < 100 ml /min,当全部血液回输到体内后,前三次透析我们是使用手指压迫法,将纱布叠成的2 cm × 3 cm小枕,用示指、中指的指腹沿血管走向按压在穿刺点处,使得局部压力集中,以免只压迫穿刺点导致皮下血肿而影响后期使用; 压迫的力度以纱布无血液渗出, 同时压迫的纱布上方能触摸到内瘘的震颤为宜。压迫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压迫 15 -30 min;如患者凝血时间延长,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1.2.7 透析间期血管的监测:患者透析间期,除常规的血管维护外,由于术后1周内内瘘侧肢体肿胀,加之局部有纱布包裹,触诊吻合口的震颤会较弱,护士每班做好内瘘的听诊交接,使用听诊器沿血管走向依次听诊流入段、瘘体、流出段血管杂音,如果收缩期与舒张期是并存的双期、低调、持续的杂音,则表示内瘘是通畅的。

1.3 观察指标

①动脉压监测;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血流量小于200ml/min,动脉压监测连续3次以上﹤-200mmHg,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血管瘤形成、内瘘狭窄和闭塞,并观察血管内径[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量、内径及并发症。

1.4数据处理

所有动静脉内瘘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疼痛程度和血流量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动静脉内瘘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患者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的使用时间均超过了1年,血流量达到230-300ml/min,动脉压监测﹤-200mmHg,均未出现血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内径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患者共发生3例并发症,包括2例血管狭窄,1例内瘘再闭塞。

3.讨论

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成功进行血液透析的关键是良好的血管通路,而血栓形成是导致患者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此情况我院对50例内瘘血栓形成后行取栓术。利用合适的穿刺针以减少对内瘘的损伤;采用触摸探索法和绳梯法穿刺,减少了对患者内瘘血管的损伤;下机采用密闭式回血方法并以内瘘震颤为压迫有效;透析间期做好血管的监测。综合以上方法,有效地恢复了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的血流量,促进动静脉内瘘的血管径增粗和动脉化,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减少了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置管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50例患者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的使用时间均超过了1年,血流量达到230-300ml/min,动脉压监测﹤-200mmHg,均未出现血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内径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共发生3例并发症,包括2例血管狭窄,1例内瘘再闭塞。进一步说明了使用护理干预能够延长患者的内瘘取栓术后使用时间,提高血流量,增大血管内径,且经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4.结论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后2天内,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合理的穿刺方法及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方式以及有效的监测,可以保证良好的血流量,值得应用。

【作者简介】殷雪平(1978.10-10),女,汉族,江苏,本科学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副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基金项目】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H2018054)。

【参考文献】

[1]杨志,林龙英,王家兴等.Fogarty球囊导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取栓术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10):576.

[2]陆明晰,李华,叶有新等.介入超声在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复合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1):38-42.

[3]刘晓明,向明,车正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的临床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7):488-490.

[4]刘池拽,胡锡祥,缪健航等.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中远期并发症的处理[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6,8(4):279-281,295.

[5]Saadat P, Adabi M.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 a case report[J].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6,30(4):639.

[6]Harms J C, Rangarajan S, Young C J, et al. Outcome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nd grafts with or without intervention before successful use.[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6,64(1):155-162.

[7]Masengu A,Maxwell A P, Hanko J B.Investigating clinical predictor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functional patency in a European cohort.[J].Clinical Kidney Journal,2016,9(1):142-147.

论文作者:殷雪平,尹江宁,王文燕,何建强,贡惠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后早期使用的护理论文_殷雪平,尹江宁,王文燕,何建强,贡惠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