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五线谱挑战的中国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线谱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线谱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讲,是阅读、演奏、记录的根本依据。它从发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多少年来尽管有相当多的人对它设计的合理性、表现的完美性提出挑战,企图进行改革,但均未能获得成功。
然而,中国旅意学者吴道恭在1990年向全世界公开了他的《论六线谱》。一时间,吴道恭成为意大利乃至欧洲音乐界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专著《论六线谱》在意大利欧洲出版社出版以后,各类音乐刊物、通讯社、电台和各大报刊连续发表了大量消息和评论,称吴氏六线谱为“道恭记谱体系”,并且认为它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当代音乐记谱体系的革命性突破”。《论六线谱》一发表,意大利国家专利局就批准了这项“重要发明”的专利。享誉世界的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研究院图书馆,已经将《论六线谱》编入重要文献。在欧洲,这意味着对音乐家作品学术上的最高承认。事隔五年,《论六线谱》在意大利几次再版,现在不单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1995年4月,中文版也终于在吴道恭先生的祖国正式出版了。
五线谱记谱法从产生到推广经历了几个世纪,敢在五线谱产生的故乡、具有音乐王国之称的意大利从事改革五线谱的工作。有人说,一个国人要在这里搬山,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美国一个教授看了《六线谱》的校样后,曾托人捎话给吴道恭:“别搞了,花钱太多,印教材,培养教师,印谱子,多少钱呀!告诉吴道恭这书不要出版算了。”意大利最有名的广播杂志《新音乐》主编也讲,这一改进是好的,绝对优越,但要知道人有惰性,多难呀!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反对,但可不可能实行,要多少时间?五线谱用了200年!意大利有一位教授曾经用六线谱写了曲子,但是当他得知吴道恭在“敲这扇门”时,深有感触地对吴道恭说:“改变一个习惯太难了”。这位教授说,他用六线谱给乐队试奏,演奏者都说很简单,但人的惰性没有办法,他们还是在六线谱下面注上1234567i,他退却了。
面对这些吴道恭有自己的想法:“五线谱有很多问题,改革五线谱是我当学生时的梦”。在异国他乡求艺之难不用渲染谁也能想象得到。而吴道恭在意大利本来已得到了罗马歌剧院乐队和国家交响乐团的邀请(在意大利,他曾师从著名小提琴大师佩里奇亚),但是都被他谢绝了:“我的时间要全用来研究我的六线谱”。意大利人夏天一般都要外出度假,他从来没有过这一享受。对于他来说,六线谱在梦里都想着呢,灵感来了不管正在干什么都要停下来,然后就是一口气写下去像水一样不断。吴道恭的家庭在海外环境很好,弟弟在那里一直想和他一起做大生意,可是他说了:我不能和你干,我怕分心。我国驻意大利使馆和在报社工作的几位同志说到吴道恭,都记得他曾因过度劳累骑摩托车晕倒在路旁。
研究六线谱,对吴道恭来说语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资料中大量的是德文、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还有北欧的文字。吴道恭一面学习一面翻译。能找到的,别人研究的200多项方案他都做了分析。今年4月11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的《论六线谱》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沨说起他在罗马吴道恭的家里看到的、少说也有上百公斤的稿纸时甚为感慨。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论六线谱》出版了。意大利《时报》上刊文:“音乐世界的新纪元来到了。一个关于音乐记谱法的革命性的发明,是旅居罗马的中国人吴道恭大师发表的记谱法体系”;意大利权威专业刊物《音乐事业》发表评论,号召年轻一代音乐家去开发“这块音乐领域的新大陆”,它相信,“道恭记谱体系”会吸引人们,将首先在现代音乐和电脑应用中发展。
如今,当接受世界各地的记者采访时,吴道恭谈得最多的是:要想改造五线谱,还真要走中西文化结合的路。我家里光我们中国的《易经》,就有40多个版本,现在的《论六线谱》里,继承了五线谱的长处,同时注入了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以及我国易学和八卦中的周期循环、阴阳消长、象数变化等哲学思维和推理方式等内容。
在我和吴道恭告别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我听得出来,这两个字他说得不那么轻松。我知道,他研究出来的六线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了,但是什么时候六线谱能像五线谱那样被人们广泛使用,吴道恭要走的路还很远,也依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