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王吉浩

输电线路工程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王吉浩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33

摘要:我国拥有着广袤的国土面积,各个区域的地质特点也有所不同,对于我国高海拔地区而言,冻土无疑成为了各类基建工程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输电线路工程中,为了确保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则要求施工单位对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予以关注,并加以科学、合理应用,以此来进一步一高冻土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冻土和冻土地基的基本特点,重点探讨冻土区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海拔地区的区域经济,增加对高海拔区域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对于我国高海拔地区而言,当地存在着广袤的冻土区域,同时高海拔地区存在较长时间的冬季,温度也更低,所以导致冻土在此区域的形成,进一步增加此区域输电线路施工的难度。为了保证冻土区域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要针对冻土区特点,采取相应的基础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冻土区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运行。

一、冻土和冻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冻土是当地极为常见的特殊土地,并且随着温度与季节的变化,冻土则也会随之出现融沉、冻胀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当外部温度上升后,冻土层中的地下水则会下降,同时也会引发土层下沉,从而出现损坏地基的情况。此外,当外部环境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后,则水分会在地基中出现冻结,从而出现反膨胀现象,同样也会因此导致地基被破坏。因此,如将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在冻土区域,则为了保证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务必要对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予以深入研究,使之与实际工程相适应,以此来保证输电线路工程可以高质量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冻土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冻土区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1、基坑开挖

(1)在开挖基础前,为了避免冻土基坑遭受日晒,则要将必要的遮阳设施准备完毕。其中,可将一定规格的排水沟设置在基坑上坡侧,并将排水泵予以妥善设置,避免基坑存在过多的积水。(2)在开挖基坑时,需要预留不小于300mm厚度的防冻层,待浇筑前再挖至设计深度,当基础底板下存在冰层时必须将此挖除,并用粗石料换填至设计标高,以避免气温上升冻土解冻后造成不均匀下沉。(3)基础坑开挖后,若不能及时浇筑则在坑底铺盖棉被等保温、防冻融材料。在坑口采取遮阳、覆盖等隔离措施,尽可能减少开挖面暴露在外界空气中。

2、玻璃钢模板安装

2.1 玻璃钢模板的工作原理

在基础附近土层最大冻结深度或最大融化深度范围内,将基础表面裹一层玻璃钢,玻璃钢一方面可代替基础模板,另一方面由于玻璃钢表面光滑可减少与地基的冻结力,从而可减少冻土切向冻胀力。

2.2 玻璃钢模板的质量检查

(1)玻璃钢模板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程要求,材质必须是有机玻璃钢,夹有石膏的玻璃钢不能用。(2)玻璃钢模板的厚度应大于10mm(装配式基础玻璃钢模板厚度应大于6mm),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玻璃钢模板的断面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不得有损伤、变形。(4)玻璃钢模板的内、外侧必须平整、光滑。

3、混凝土浇制和养护

3.1 混凝土的浇制

(1)冬期拌制混凝土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加热水的办法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当加热水达不到所需温度时,才加热砂、石等骨料(骨料加热一般优先考虑加热砂)。(2)在自然气温不低于-8℃时,为减少加热工作量,只加热水就能满足拌合物的温度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任何情况下,水泥均不得直接加热,但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为防止水泥“假凝”,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为此投料顺序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不得使用带有冰团的骨料拌制混凝土。(3)对拌合水的加热要求是水温准确、供应及时,保持先后用水温度一致,为此应准备有足够的热水,以免拌和物前后在温度上有过大差异。(4)对于砂的加热则可采用铁板烘烤或蒸汽直接加热的方法,用蒸汽直接加热骨料时要注意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搅拌混凝土时应随时加以调整。骨料加热应均匀,对已加热的骨料应用帆布覆盖等措施进行保温。(5)混凝土的拌合水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水的要求,同时要严格控制拌合用水及混凝土的坍落度。(6)混凝土搅拌次序应是:先将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中与热水进行搅拌30s,再加入水泥与外加剂搅拌120~150s。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在150~180s。(7)防冻剂、早强剂等外加剂不需进行加热,与水泥一样,置于暖棚内即可。(8)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搅拌机进行预热。(9)在-1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6℃~8℃,低于-15℃条件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适当提高至10℃左右。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灌入基础模板内,及时捣固,尽量缩短浇筑时间。对于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2℃。每个基础必须一次浇完。

3.2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保温)。混凝土养护是冬期施工中尤为关键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根据混凝土作业量,备足保温防风材。(1)-15℃以上气温条件下,可采用一层塑料布加一层保温棉毡进行防风保温。(2)-15℃以下气温条件下,应采用一层或二层塑料布加二层保温棉毡进行防风保温。(3)保温材料不得受潮,否则会失去保温的效果,施工队应注意在贮存与施工过程中的保管。(4)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迎风面、棱角突出部位、不易蓄热部位,应加强保温措施,并加强温度的监测。(5)冬期施工中,任何时候都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为防止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失,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用防风、保温材料进行围护。(6)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温度的监测。混凝土在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之前,每2h测量一次,在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之后,每6h测量一次。(7)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持续发展,满足验收龄期的要求,混凝土在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前,不得将混凝土直接暴露于环境中,应继续保温养护至达到设计规定强度

4、热棒安装

热棒安装孔成孔前,应准确定出热棒成孔位置,并有明显标记。应根据地质报告选用合适的钻机,并进行预先试验钻孔。待钻孔复核合格后,才可进行正式钻孔。热棒就位后,四周同时对称回填,不得随意充填。应用细沙土分层逐段填实,并且每层用水浇透。热棒安装应该确保无空隙,不得出现未夯实等问题。必要时,应用铁棒逐层进行压沙,确保密实。

5、冻土回填

冻土回填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避免形成水囊和滑动现象。回填应从填方区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水平分层铺填。冻土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打夯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对称进行。应用细沙土四周分层逐段回填,每层用水浇透,并用钢筋或木棍捣实。

6、沉降位移观测桩设置

沉降观测点一般在基础施工结束后设置。沉降观测桩应用C20混凝土浇筑而成。桩顶观测点记号应清晰、牢固。观测桩最好预埋铁钉或钢筋,以便实现桩身稳固。

结语: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则必须要对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予以关注,并下大力气对其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冻土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对确保我国电力事业可以得到均衡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蓝先育.浅析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问题解决方法[J].通讯世界.2017(06)

[2]杜旭伟,彭小川.浅谈500kV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2)

论文作者:王吉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工程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王吉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