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配电系统中应用自愈控制技术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路径,能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诊断单元,在配电网不同状态下落实更加安全且可靠的经济运行机制,有效升级智能配电网管理效率。本文从自愈控制技术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对智能配电网领域的自愈控制技术应用路径展开了详细的讨论,旨在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技术建议。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特征;应用路径
含有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结构中,要结合其不同层次和区域结构进行协调和技术控制,落实自我诊断、自动恢复等能力,有效建构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针对配电网故障建立及时响应的指令,将预防控制作为主要手段,及时消除故障隐患。
一、自愈控制技术概述
(一)自愈控制技术内涵
智能配电网领域内应用自愈控制技术,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实现的继承和发展,应用对象存在大量的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介质,能有效调度负荷,这些因素构成了自愈控制技术应用的基本环境。并且,在自愈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仅局限在故障的处理方面,还能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提高智能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借助自愈控制技术的“智能化”特征,能实现配电快速仿真和模拟,也为配电网运行以及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平台和载体[1]。
(二)自愈控制技术特征
在自愈控制技术应用和落实的过程中,其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和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第一,自愈控制技术能实现实时状态的估计,并且为系统的安全监控以及优化评估提供更加直观的理论数据和信息。第二,自愈控制技术能实现系统的连续优化,并且对功率交换单元、系统运行单元等进行集中整合,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第三,自愈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预测仿真能力,能有效避免对系统产生影响的事故因素,就算是事故发生,也能减少损失,确保配电网迅速实现正常运行。第四,自愈控制技术无论从运行还是规划层面,都能发挥其辅助决策的功能,确保管理效果的最优化[2]。第五,自愈控制技术能对市场、政策以及风险进行全面整合以及分析,将相关因素直接聚合到系统模型中,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常规化标准。第六,自愈控制技术能支持多馈线网络的重构,实现故障定位和自适应保护方案。
二、智能配电网领域的自愈控制技术应用路径
在智能配电网领域内应用自愈控制技术,要按照电区和负荷实际需求进行管理和规划,从根本上保证供电的可靠率指标符合标准,与此同时,要对配电网建设项目和运行经济效益予以关注,对不同等级类型的供电区设定适宜的指标,采取辐射型配电网接线方式、单环网型配电网接线方式、 供一备型配电网接线方式、双环网配电网接线方式以及多分段 联络配电网接线方式等。
(一)实现全程监视
监视方式主要是借助远传功能的故障指示器终端结构,结合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有效将故障信号发回主站系统,建立配电网络的实时监督和控制,并且进一步优化定位智能配电网的故障问题[3]。在故障指示器终端运行监视过程中,将其安装在架空线或者是电力电缆结构上,能有效建立切实有效的信息收集机制,依据检测故障电流的具体指示,对故障的分支和区段进行判定,从而将信号直接传输到主站位置,迅速确定故障区域,为电网的自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监视形式较为简单,并不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大面积改造,因此,对通信可靠性的要求并不高。然而,由于对故障隔离以及供电恢复的功能不强,只能是应用在城市交通便利且人工隔离耗时较短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时序配合下的全程控制
时序配合基础上的就地控制并不需要过分依赖配电自动化主站和配电子站系统,借助现场配电自动化终端,能有效对时序逻辑进行配合和管理,保证配电网在发生故障后能及时实现自动隔离,并对非隔离区直接恢复供电[4]。目前,主要运行的是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就地重合器方式,借助变电站的出线开关以及架空线路,能对电流和电压型开关进行逻辑处理,确保馈线自动化运行正常。第二种,电流级差保护,主要是依据变电站的带延时速断保护机制,将出口开关和分段断路器等电路保护装置进行配合。在控制过程中,要保证变电站出线开关尽量不跳,且短路电流没有流经的开关也要避免动作。
(三)分布式智能终端针对性控制
分布式智能终端就地控制借助现场分布智能终端,有效实现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无论是故障隔离还是非隔离区恢复,都需要借助分布式智能终端结合与设在微处理机上的程序有效落实,并不需要远程控制中心的直接干预,能在故障处理结束后,将报警和开关触头的状态参数直接借助 有效反馈出来,并传送到配电主站。这种自愈技术中,自主重构和协作重构都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和运行效果。分布式智能终端就地控制能优化故障处理速度,尤其是“协作重构”方式,处理时间能缩短到毫秒级至秒级,且不会影响故障处理和恢复供电[5]。
(四)配电自动化主站集中控制
配电自动化主站的集中控制方式要借助配电终端建立实时采集监视系统,依托远方控制有效实现配电网的故障定位,结合遥控机制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全面隔离,从而一定程度上恢复非隔离区的用电。在集中控制方式中,全自动集中控制和半自动集中控制应用范围较广。前者是当馈线出现故障后,主站要自动计算且实施相应的遥控故障处理机制;后者是主站自动计算,由人工实施遥控和故障处理。在集中控制体系中,配电终端、通信通道以及配电子站等是主要的组成模块,能实现遥信、遥测和遥控,对应的一次开关需要配置自动操作结构,为通信可靠性以及遥控成功率的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应用光纤以太网的通信方式较为常见,配电主站至少配置 和完整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实现潮流计算的拓展,并有效估计状态,一定程度上实现合环校验[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配电网领域应用自愈控制技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解决分布式电源带来的安全隐患,应用不同的自愈控制技术,升级供电管理效果,为优化电网供电质量、全面落实系统故障处理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丙垠,薛永端,李天友等.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控制应用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6(18):2-9.
[2] 秦红霞,谭志海,葛亮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4(22):134-139.
[3] 冯杰.基于图论的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4] 肖峻,贺琪博,苏步芸等.基于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1(19):52-60.
[5] 凌万水,刘东,洪俊等.形式化校验技术在智能配电网自愈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6(18):62-66.
[6] 高厚磊,庞清乐,李尚振等.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馈线自动化自愈控制[J].高电压技术,2013,39(05):1218-1224.
论文作者:许多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配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智能论文; 故障论文; 终端论文; 方式论文; 集中控制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