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胸部化疗科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呼吸困难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晚期肺癌呼吸困难的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收晚期肺癌呼吸困难的患者14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4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各对症治疗。护理时间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2周之后,对其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焦虑测评采用焦虑自量表(SAS),抑郁测评采用抑郁自量表(SDS)。结果:经过护理后,在SDS方面,对照组实验前的抑郁分值为54.15±8.84,2周之后抑郁分值为53.64±9.81,实验组在实验前的抑郁分值为53.28±9.97,2周后的抑郁分值为43.12±8.32,实验组抑郁分值为43.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分值53.64±9.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AS评分方面,对照组实验前的焦虑分值为43.46±8.84,2周之后焦虑分植为42.42±9.81,实验组在实验前的焦虑分值为43.28±9.97,2周后的焦虑分值为35.12±8.32,实验组焦虑分值为35.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分值42.42±9.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治疗时,采用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SDS和SAS的分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晚期肺癌;呼吸困难;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75-02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并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呼吸困难的症状,该类患者的均伴随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倾向,5年生存率很低[1]。本文主要是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肺癌呼吸困难患者的心理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收晚期肺癌呼吸困难患者14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4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有74例,女性患儿者为36例,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1.2)岁。对照组患者74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0.9)岁。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并合并呼吸困难,对于本次实验,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后的情绪一般处于紧张、焦虑、不安等不稳定中,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护理操作时间和查房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和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情绪的变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患者的护理方案,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心理素质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和帮助患者找出心理不适和焦虑的原因,细心地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从而耐心地鼓励患者表达出其心里的真实感受,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准确的给予答复和解决,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身体状况达到最佳[3]。
对患者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严密监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为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如行纤支镜检查后患者要多食用温凉、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患者吞咽困难、疼痛不适等情况发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规范其饮食,以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维生素的补充,指导患者多进食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提高患者身体的磷钙含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患者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造成患者由于输液速度问题而导致心肺负荷增加,使呼吸困难加重。护理人员也不仅仅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生活的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以便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
还需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肺癌晚期的基本情况,使患者了解按医嘱服用药物及合理氧疗的必要性,提高其依从性及调动起应激能力,消除患者因呼吸困难不适所带来的恐惧感。同时了解一些预防呼吸困难的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用力排便等增加耗氧量的活动,同时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进而学会预防呼吸困难的方法以及处理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数据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在SDS方面,对照组实验前的抑郁分值为54.15±8.84,2周之后抑郁分植为53.64±9.81,实验组在实验前的抑郁分植为53.28±9.97,2周后的抑郁分值为43.12±8.32,实验组抑郁分值为43.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分值53.64±9.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医学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另外,职业和环境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感染、遗传、以及大气污染也都是导致肺癌的病因。其在早期的时候也会有症状表现出来,部分患者就是以呼吸困难而入院诊治,而晚期肺癌患者大多合并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呼吸困难给病人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均带来很大的影响。经护理显示,实验组焦虑分值为35.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分值42.42±9.81,实验组抑郁分值为43.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分值53.64±9.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治疗时,采用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SDS和SAS的分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冬梅,陈丽霞,王亚珍.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1:40-42.
[2]林晓珊,陈明华,雷丽婵,吴丽君,方婷婷.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伴呼吸困难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4:164-165.
[3]李翠芳,胡雪琴,徐燕琼,黄肿甜.针对性护理干预对35例肺癌晚期伴呼吸困难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06:992-993.
论文作者:陈世丽,龙凤娇,谢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实验组论文; 困难论文; 晚期论文; 呼吸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