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以美国Ende物流与电子供应链的互动为例_美的电器论文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物流论文,为例论文,供应链论文,服务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任何一种产品或者服务都不可能由一个企业单独完成,更多的是通过供应链的形式生产并传递给消费者,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下,大多数现代制造企业为了在供应链层次上进一步谋求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加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就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进一步的深化。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机理,以期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对生产性物流服务的内涵进行界定:(2)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供应链之间的互动过程如何展开,互动的动力机制如何?(3)如何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之间的互动过程进行案例分析?

二、相关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分工视角。从社会分工的视角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是目前文献中最为成熟的研究思路。魏江认为该视角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基于产业层面从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其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2]。根据斯密的观点: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3]。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集中自己主业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结果,从而导致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并且,由于分工所产生的收益导致了交易费用的节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交易越来越频繁,导致它们之间的交易费用不断增加[4]。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进行互动,以节约交易费用。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的运作过程中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不断促进制造业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产业共生视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相互依赖、共生互动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共生理论是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的,它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一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张长森通过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即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制造业的升级[5]。孙久文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6]。他们通过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分析,认为其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从以上分析可知,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于制造业,并依存于制造业,它们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7]。

(三)产业关联视角。产业关联就是产业间的联系,只是产业关联理论中所涉及的产业间联系,是从产业与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方面来分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投入产出理论[8]。方芳从直接消耗系数、依赖度和影响力系数三个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发现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联不足,同时探讨了制约二者互动的内在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9]。魏江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投入产出表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10]。胡晓鹏、李庆科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共生思想;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共生关系[7]。综上所述,产业关联视角是从宏观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视角。

(四)价值链视角。该视角运用价值链理论,基于企业层面以解释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2]。价值链的概念是由波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实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主要活动和支持性活动[11]。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集中于主业,而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增强自身的灵活性。从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产品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时,要经过研发、融资、投入品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和销售等环节。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生产性服务环节,这些环节可以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完成,也可以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完成[12-13]。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分别看做是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服务业务的剥离促使制造企业集中自己的主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促进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动。

(五)产业链视角。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视角,魏江于2010年提出来该研究视角,他基于产业链视角,从产业链提升价值环节的价值与增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两大方面,深入剖析了产业链上生产性服务环节与制造环节的互动过程机理,他认为制造企业应该采用归核化、服务化、剥离三种策略,增加自身价值,并通过服务外包和另立公司两种方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采取服务工业化、协作联盟两种策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刺激并推动制造业的发展[2]。并通过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链的案例进行了佐证。这个视角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视角的总结和归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视角,采用不同的理论,都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理做出了深刻的分析,这些研究视角对本文所研究的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对以上研究视角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微观方面基于供应链视角提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并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发展过程进行探讨。

三、生产性物流服务的内涵

目前各类研究中生产性物流的概念尚存在差异。如徐杰、赵权刚认为生产过程的实物流动发生在工序之间,空间上可能在同一车间内、不同车间或不同工厂间[14];杨剑、贾仁安和郭凤梅都认为生产物流包括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成品送至消费者的一系列过程[15-16];韩莉、黄毅然和徐辉、梅强都认为生产性物流是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到产成品仓库,也是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17-18]。

本文所指生产性物流是面向生产制造活动的物流服务,是生产性服务中的一部分,侧重于为生产者提供的物流服务,强调服务的性质,其范围按生产者的需要而定;如果生产者将生产的范围延伸到售后服务,认为最终产品包括了实物产品和服务过程,那么生产性物流就相应延伸到售后服务;如果生产者的控制范围到产成品制造完毕或成品仓库,则生产性物流服务范围也到相应的节点;如果生产与研发形成了一体化的活动过程,生产性物流就包含研发活动所需的物流服务。从以上分析可知,生产性物流服务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是由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延伸而来的,主要是指物流服务系统中面向生产制造的侧重于为制造业提供的物流服务[19]。生产性物流服务是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存在、运转流畅、实现国际分工和转移的基础条件,是最具有生产性服务特点的行业之一[20]。

四、供应链视角下的互动机理

(一)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链的区别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在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的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链是相似的,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比较如表1所示。

图1:供应链网状结构图

资料来源: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本文中所说的供应链是以制造业为核心企业[1]。

(二)供应链视角下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

1.互动的过程

在对供应链内涵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需要经历生产性物流服务的多个环节,如运输、仓储、包装、分拣等。对制造业供应链而言,为了使企业本身更加专注于自身的主业,往往会采用两种手段。一是设立物流公司;而是将生产性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原因是这样做可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投入在其核心业务方面的资本,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制造商和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制造业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力。

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业而言,它是整个制造业供应链运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生产性物流服务与制造业业务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它们之间的互动可以推动彼此的不断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物流服务创新,二是通过设备投资。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而且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更为完善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也可以提高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制造业供应链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供应链之间的互动过程如图2所示。

2.互动的动力机制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并不是自发的,而是存在一些因素推动和促进的。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推动和促进二者互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制造业供应链和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推动因素;(2)外部促进因素。

(1)内部推动因素

对内部推动因素而言,主要表现在制造企业内部推动因素和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推动因素。首先,对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内部推动因素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集中自己的主业

集中自己的主业,有利于使制造业供应链核心成员企业获取战略优势,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时,制造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物流能力来支持与其主业相关的物流活动,即使有,也通常不具备竞争能力。因此,制造业供应链所采取的解决办法就是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进行互动合作,借助其物流方面的优势来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支持。总之,制造企业本身资源有限,集中主业及自身物流管理与运作能力不足,是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建立互动合作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②提高资产利用率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它们在履行物流作业的时候,需要一些专用性的物流设备,如果自己购置的话往往成本较高,同时也需要一些维护设备的成本,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外部寻求资源,即通过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来完成。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通常拥有大量的专业化物流设备,可以为制造企业提高全方位的生产性物流服务。因此,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的资产专用性是吸引供应链核心成员与之建立互动合作关系的因素之一。另外,供应链核心成员通常也拥有一些物流设备,但是其利用效率往往较低,很难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那么通过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它可以让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托管这些设备甚至卖给对方,同时让其管理与运作自身的物流,从而达到提升自身资产、设备利用率的目标。

③利益的持续稳定性

制造业供应链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是希望借助于外部资源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所以总是希望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是稳定和持续的,因为稳定的物流服务是保证稳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基础。因此双方可以建立紧密型的互动合作关系[21],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所以说,制造业供应链利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双方建立互动合作关系的驱动因素之一。

其次,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的内部推动因素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享供应链利润

市场上所存在的企业,其基本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本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也是这样,其根本目的就是提供生产性物流服务以满足制造企业的需要,同时获取利润以维持企业的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之所以与制造企业供应链之间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就是希望能够不断地为制造业供应链创造价值,并从中分取合理的供应链利润。

②降低经营风险

通常,传统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都是提供分散的物流服务环节,与客户的关系也是短期的、不稳定的。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物流外包的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希望拥有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的不稳定意味着物流企业较大的经营风险和利润的不稳定。为了降低其经营风险,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期望与制造业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互动合作关系,通过持续地满足客户需求,获取稳定的利润,从而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③实现规模效益

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与多家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可以把多个客户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实现生产性物流服务运作的规模效益。

(2)外部促进因素

外部促进因素是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形成互动合作关系的外部环境条件,反映了二者之间的相容性与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从其构成要素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①相容性

企业的相容性主要包括不同企业之间呈现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的相互配合与融合的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是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政策的内涵因素,也是一切运作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与当地的历史、民族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相容的企业文化是促进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有效互动的驱动力。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管理,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管理特性相同或者相似的话,更加有利于它们之间的融合与合作。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和系统性的特征。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是企业战略相容的必然结果。

②对称性

所谓对称性是指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市场地位的对等程度。但通常情况下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市场地位是不 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的市场地位高于制造企业。二是制造企业的市场地位高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21]。出现这两种基本情况的话都会对二者的互动合作产生影响,因此,确保二者市场地位的对称性是促进二者互动的重要因素。

③互补性

互补性主要是指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正是制造企业及其供应链所稀缺的。因此,只有二者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了一种最佳的吻合状态,双方的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才能对二者之间的互动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互动的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动态演绎的案例研究,案例来源于美的集团,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美的电器供应链与安得物流的互动发展上,具体分析它们之间互动的过程与动力,以佐证上述理论。

(一)美的集团简介

美的集团创建于1968年,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到1999年,美的集团设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安得物流有限公司。目前,美的集团员工大约13万人,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及荆州,江苏无锡、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河北邯郸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超过30个分支机构。

(二)美的电器供应链与安得物流互动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美的电器的发展阶段,本文按照几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将美的电器供应链与安得物流互动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共分为三个阶段,如表2所示。

(三)美的电器供应链与安得物流互动的过程

基于供应链的视角,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供应链之间的互动是如何展开的?即互动的动力机制和互动的过程如何?是本案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上文分析,制造业供应链在提升自己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的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的参与才能够完成。因此,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之间的互动主要发生在1999年之后。具体的互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过程与因素

(四)美的电器与安得物流互动的动力分析

对美的电器而言,其与安得物流的互动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业务整合。美的电器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三次业务整合,第一次是1985年开始制造空调,通过进入空调行业,为美的集团在电器方面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是1999年成立了信息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设立信息技术公司使美的集团实现了信息化,设立物流公司整合了美的集团的物流资源,提高了美的集团的物流效率,增强了美的集团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第三次是2001年通过产业整合形成了微波炉产业链,通过产业链整合,提高了美的集团在微波炉行业的地位,也使美的集团在微波炉方面的制造力大大增强。正是通过这三次整合,使美的集团形成了以电器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群,同时物流也在其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导致美的电器与安得物流之间呈现“紧密型互动”关系。其次,提高研发投入。美的集团自1980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研发,并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从而保证了美的电器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间接上导致了生产性物流业务的频繁,使美的电器与安得物流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再次,实施多元化经营。2003年,美的集团相继收购云南、湖南客车企业,正式进军汽车业,进入多元化经营,通过多元化经营,生产了更多的产品,制造和销售都更加需要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美的不仅加强与安得物流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开始与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互动合作关系。

自安得物流成立以来,一直都承担了美的集团大量的物流业务,为美的电器降低物流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与2000年相比,美的集团的运输成本下降了35%,仓储成本下降了30%,整体的物流成本下降超过了30%,以美的集团现在13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4亿多元的物流成本推算,美的集团因此节省了1亿元的物流成本。这正是安得物流不断投入物流设备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结果。另外,近年来,由于安得物流开始走向市场化,成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不仅接收美的集团物流业务(比例比原来有所下降),而且开始大量接收其他企业的物流业务,以此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大型物流设备的规模效应,不仅可以更好地为美的集团服务,而且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外部促进因素主要表现在美的电器与安得物流之间的相容性、互补性和对称性三个方面。相容性主要是指美的电器与安得物流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方法方面的相容,由于隶属于美的集团,其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与方法等方面是相容的。互补性主要是指安得物流所提供的服务正是美的电器所缺乏的,二者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了一种最佳的吻合状态。对称性体现在二者在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市场地位各方面的对等程度。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推动了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之间的互动合作。

六、研究结论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关系已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也被各国或地区的发展事实所证明[2],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工、产业共生、产业关联、价值链、产业链等角度,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研究了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指出,两者的互动发展分别由内部因素的推动和外部因素的促进两方面共同作用。从制造业角度看,其内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聚焦核心主业获取战略优势、提高专用资产利用率、保持供应链利益的持续稳定等方面,通过物流服务外包、设立物流公司等方式刺激和推动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角度看,其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分享供应链利润、降低物流服务经营风险、整合链上企业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通过物流服务创新和专用设备投资等方式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外部促进因素主要包括反映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相互融合特征的企业相容性,反映生产性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市场地位对应程度的企业对称性,反映企业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互补性等方面。供应链企业为了谋求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不断推动了生产性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互动,反过来,正是两类企业的互动发展和深化进一步促进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促进了产业链价值的增加。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分析为整体供应链如何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发展借鉴,也为我国的制造与物流服务企业进一步加深互动,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发展思路。

标签:;  ;  ;  ;  ;  ;  ;  ;  ;  

生产者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以美国Ende物流与电子供应链的互动为例_美的电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