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海口海航城住宅小区2#楼特殊质地情况的基础设计为背景,考虑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等因素,结合现场地质情况、补充技术勘测资料等客观条件,充分分析原基础形式及地基岩土情况之后,对原设计的基础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更为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降低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的同时也缩短施工周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综合社会效益。
1.工程概况
海口海航城住宅小区位于海口市滨海新城,用地西边临东线高速,东面临20米规划路,北面临30米规划路,南面临40米规划路。用地面积为111610.5平方米,用地形状较为规整,整个小区拟建14栋18层的板式住宅楼及8栋26层的塔式住宅楼,地面以下设一层地下室作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项目总建筑规模为471838.74m2,地上建筑规模为389881.54 m2,地下建筑面积为81957.2 m2,容积率3.46,建筑密度17%,绿地率40%,总户数2928,停车位2576辆,其中地上停车位428辆,地下停车位2148辆。
本工程所在地基本风压值0.75KN/m2,100年重现期风压值0.9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地震基本烈度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30 g;建筑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体系采用剪力墙结构,为A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18层建筑高宽比为3.7,剪力墙抗震等级为2级;26层建筑高宽比为3.3,剪力墙抗震等级为1级。
2. 工程场地地质情况
项目建设场地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琼北新生代断陷盆地,该盆地主要由其南缘近东西向的王五—文教深大断裂所控制,盆地主要由于受到北东向临高断裂及北西向马袅断裂、颜春岭—道崖断裂和荣山—岭南断裂等及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的切割,次级构造自西向东划分为临高地垒、福山地堑、花场地垒、白莲地堑和云龙地垒。琼北地区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着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而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着内部次级构造的形成。四级断裂明显有多期次活动特性,控制着新生代多次火山活动。
地势总体上较为平坦,场地东部及北部存在数个采石坑,现为废弃鱼塘。勘察期间钻孔高程5.64~12.97m。地质勘察揭露深度范围内揭示的地层从上至下可划分为7个岩性单元层,即①素填土、②块石、③中风化玄武岩、③1角砾、④粉质粘土、④1中砂、⑤中砂、⑥粉土、⑦粉质粘土。各土层岩性及埋藏分部特征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
褐红色,稍湿,主要填料为玄武岩风化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含少量玄武岩碎石。
②块石
灰色,主要由气孔状玄武岩块石和玄武岩风化土组成,块石块径约20~200mm。该层分布于场地大部分范围。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
③中风化武岩
灰色,隐晶质结构,气孔-微气孔状构造,局部裂隙发育,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辉石等,岩质较硬,局部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 级,RQD=20~85,该层在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分布,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4500kPa。
③1 角砾
红褐色、褐色,稍密为主,砾石成分为风化玄武岩,砾石含量约55%~70%,含少量粘性土,局部含较多粘性土,呈含粘土角砾状。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④粉质粘土
灰黄色、灰色、可塑。该层在整个场地大部分范围内分布。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④1 中砂
灰黄色、灰色,中密为主,饱和,砂粒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呈棱角状,级配一般,局部含少量木屑和粘土,局部呈含粘土砂状。该层在整个场地分布不连续。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⑤中砂
灰色,中密为主,饱和,砂粒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呈棱角状,级配一般。该层在整个场地分布不连续。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⑥粉土
灰白色,中密,饱和,含较多贝壳,局部呈半成岩状。该层在场地分布不连续。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Pa。
⑦粉质粘土
青灰色,可塑~硬塑状态为主,中上部混含较多砂,局部含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大部分(深度30~50m)钻孔均有揭露,未揭穿。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
3.原2#楼基础设计方案
除2#楼及20#楼以外的其他20栋主楼所在区域中风化玄武岩完整分布,该岩层承载力特征值极高,因此其他主楼均以中风化玄武岩为持力层,采用墙下独立基础形式。
2#楼建筑室内±0.000相当于85高程17.50m,主楼下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相对标高-5.6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2#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本场地中风化玄武岩面标高西南区较高,东北区较低,其中 2#楼下面的中风化玄武岩面标高相对较低,岩面平均标高约为7.70m,其中场地采石坑范围内钻孔高程 5.64~9.24m,该区的玄武岩减薄或缺失的原因为采石所致,地勘其余钻孔高程7.79~12.97m。
2#楼的勘探点(ZK89~ZK94)显示,中风化玄武岩基本完整,面标高范围6.9m~9.24m,岩层厚度基本在3m 以上,最厚处(ZK91)厚度为10.3m,最薄处(ZK92)厚度为1.7m。原设计考虑到中风化玄武岩分布不均匀,且在中风化玄武岩厚度小于3m时,下卧层承载力计算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原设计塔楼范围内采用桩筏基础,设计如下:
1、将地下室底面以下的中风化玄武岩挖除;
2、挖除玄武岩后,采用碎石土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要求≥0.97;
3、回填后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桩径 800mm,持力层为粉质粘土⑦,桩长23~26m,单桩极限承载力4000~5000kN;
4、桩顶为基础筏板,筏板厚2.0m;
5、基础筏板顶有 4.25m的夯实覆土,其上再设置350mm厚C35 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其中地下室底板结构面标高为11.6m。
图1原设计桩基础平面布置(20#楼)
图2原设计基础形式剖面(2#楼)
4. 补充超前钻
考虑到原设计方案挖除中风化玄武岩所需费用较高,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对工期也有较大影响。中风化玄武岩在原地勘报告中各钻孔都有揭露,最大厚度达10.3m,要挖除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应设法予以合理利用。
根据2#楼的结构布置及场地岩层分布情况,首先对 2#楼进行详细的超前钻,了解其下的中风化玄武岩层分布情况。
补充超前钻资料显示,持力层中风化玄武岩在2#楼剪力墙下部均有分布,大部分区域没有出现岩层严重缺失的情况,厚度基本大于3m。 2#楼下部中风化玄武岩厚度不足3m 的区域如下图所示,主要集中在轴区域。
图3 2#楼下部中风化玄武岩不足3m 的区域(图中阴影区)
5. 基础优化设计
(1)对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2#楼区域进行详细的超前钻,了解其下的中风化玄武岩层分布情况;
(2)根据原地勘报告及补充详细的超前钻资料,详细探明中风化玄武岩层分布及厚度后,充分利用场地内的中风化玄武岩层作为塔楼基础持力层;
(3)局部范围补充钻(冲)孔桩基础;
(4)中风化玄武岩不足3m 的区域,可先用毛石混凝土将持力层岩面找平至岩面最高点;
(5)保留筏板基础。
图4 优化后桩基础平面布置
图5 优化设计基础形式剖面(2#楼)
6. 结论
结构设计是在实现建筑功能的需求,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实用性以及耐久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当结构设计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对工程造价和建设周期有较大影响时,通过优化设计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础优化后2#楼桩基础减少731 根,降低桩基础工程造价约1433万,桩基础施工周期减少50天;减少挖除中风化玄武岩约12500m3,减少回填土方工程量12500m3,土石方工程造价约节省275万,土石方工程施工周期减少30天。基础方案优化共节约造价约1708万元,总工期缩短80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孙芳垂、汪祖培等.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案例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关于高层建筑基础优化设计的探讨[J].规划与设计.2009年第19期.
[5]论结构优化设计[J].建筑科学. 2006年6月第22卷第3期.
论文作者:劳文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玄武岩论文; 承载力论文; 特征值论文; 场地论文; 基础论文; 岩层论文; 粘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