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麻醉中不同剂量丙泊酚的应用效果以及应激刺激。方法:随机把近期到我院行手术的7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5例,全部患儿均于全麻下实施手术,且均用丙泊酚,对照组麻醉维持剂量为10mg•kg-1•h-1,研究组麻醉维持剂量为15 mg•kg-1•h-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深度以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麻醉效果好且应激反应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麻醉中丙泊酚剂量维持在15 mg•kg-1•h-1,可使麻醉深度维持在较好的状态中,缓解患儿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和完成。
【关键词】儿童麻醉;应激反应;丙泊酚
丙泊酚作为新型麻醉药物之一,起效快且恢复迅速,目前在手术麻醉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在手术麻醉中,影响麻醉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药物使用剂量,不同剂量麻醉药物对于机体所产生的反应差异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本次研究就儿童麻醉中不同剂量丙泊酚的应用效果以及应激刺激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把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行手术的70例儿童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麻醉禁忌证以及慢性疾病,手术位置均为腹部。随机将70例患儿分为例数均为35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35例患儿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8.3±3.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8.6±3.6岁。经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同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前半小时注射0.5mg阿托品和10mg地西泮。在诱导前20分钟静注0.3mg东莨菪碱。常规保温,控制好手术室温度,麻醉诱导按照顺序静注丙泊酚、 瑞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手术期间根据小儿补液要求静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中麻醉维持应用维库溴铵和瑞芬太尼,以微泵持注的方式静脉注射丙泊酚。对照组患儿丙泊酚使用剂量为10mg•kg-1•h-1;研究组患儿丙泊酚使用剂量为15 mg•kg-1•h-1。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麻醉深度(平均动脉压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以及应激反应(生长激素水平),时间点分别为麻醉诱导前(T1)、 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后即可(T3)、切皮时(T4)以及拔管时(T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用t比较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分析,研究组患儿麻醉深度可达到手术规定,应激反应轻,麻醉效果和应激刺激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从以往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来看,麻醉药物于体内麻醉浓度以及麻醉效果和药物使用剂量多少之间所存关系密切,因此在手术中如何正确选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也成为了当前医师研究的一个焦点[3-4]。本次研究就儿童麻醉中不同剂量丙泊酚的应用效果以及应激刺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儿童麻醉中丙泊酚维持剂量在15 mg•kg-1•h-1,可使麻醉深度维持在较好状态中,且应激反应轻,便于手术顺利实施以及保证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刘洋,李巍等.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5):470-473.
[2] 林艳艳,徐永清.丙泊酚联合异氟烷麻醉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79-280.
[3] 张海军,李玉兰,孙绕等.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小儿术后躁动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1):1367-1372.
[4] 吴映辉,姜山,刘欣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儿童声带息肉摘除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16):253-254.
论文作者:杨宏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剂量论文; 患儿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芬太尼论文; 儿童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