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十一中学校,黑龙江省 151100)
摘要:在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汉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宝库,是古人人文智慧的结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传承、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纷纷扰扰的电视娱乐风潮当中,成为广受关注并被观众喜爱的一股清流,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在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传承的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媒体;文化传承
引言
近些年,《一站到底》、《中国好声音》等娱乐节目一直霸屏,热度居高不下,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热捧。然而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连续举办几期之后迅速爆红,成为每年夏季人们翘首企盼的热点节目。2013年,我教初一,恰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季热播,我们师生立即全情投入,在看节目、搞听写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档节目对当下国人的文化传承意识极具重要意义。汉字听写这种非常普通、非常熟悉的方式,逐步开始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折射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的复苏。
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助于人们认清汉字的使用现状。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考题当中,出现很多生僻字,折射出国人在汉字使用方面能力减弱的现实。比如说我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初中孩子居然把“谈笑风生”的“生”写作为“声音”的“声”,还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蹉跎岁月”的“蹉跎”两个字写错了,在“水龙头”一词听写的过程中,还将“水龙头”的“龙”字少写了一点,这些都并非生僻字,属于一般常用字,尽管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能把一些笔画繁复的生僻字写出来,然而他们只是代表少数的一些人,而大部分人在熟练掌握汉字使用方面,还需要逐步努力。
再分析一下现场媒体竞赛团的选手,他们的表现更能折射出当前国人在使用汉字方面的现状。比如说,在听写“运筹帷幄”的过程中,正确率只达到了53%,更有甚者,“大蒜”的“蒜”字正确率只达到了26%。记者在进行随机调查了解听写结果的过程中,获得的结果更让人触目惊心,有人把“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鳜鱼”写成了“鲑鱼”,有的人甚至写成了“松鼠桂鱼”的“桂鱼”。凡此种种都说明我国在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很多大学生在汉字学习方面,没有重视基本功,在手写作业的过程中,有的人甚至无法正确书写姓名,比如说无法分清士字旁和土字旁,以及一些常用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高的错误率。更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得、的、地”使用情况。通过教育部对北京一些高校学生使用汉字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及格的人数只有68%,这就体现出当前我国人群当中在应用汉字方面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的严重问题,学生无法正确使用汉字,而侧面反映的问题在于在中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降低。
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纠正汉字读写错误、弘扬中华文化的节目,借助国家传媒特有的号召力和吸引力,逐步开始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很多观众利用听写大会的契机,进行自我测试,发觉很多汉字在书写的过程中较为模糊,只是依稀记得一些轮廓,无法正确书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人认为主要是电脑的使用,让人们忘记了提笔写字,然而这仅仅是一个表象,诚然,键盘化书写,导致了人们在汉字书写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人们开始慢慢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失去了对汉字书写的热情,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让人们警觉到汉字书写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当前在传统书写方式方面越来越生疏,这就导致人们与汉字之间越来越陌生,如果无法熟练地使用汉字进行书写,就会造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断档的情况,严重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助于人们抵制网络语言。
在文化生成的过程中,结构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语言学理论家认为人们的语言听说是外在的,交流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认同感,也就出现了文字。文字是进行历史记录以及文化传承的最直接纽带,集约定俗成和集体习惯于一身。简而言之,中华文化漫长传承积淀的最终结果就是汉字的生成,文字属于一个民族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很好的存储库。汉字是对汉语进行记录的符号,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独特的民族感,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传承的关键,当前网络语言的产生颠覆了大众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程,很多网络语言在后现代光鲜的旗帜下,逐步开始冲击传统文化,比如说人们把“偶像”解释为“呕吐的对象”,把“孩子”说成是“孩纸”,把“去死”说成是“去屎”,还有什么“886”“同九教,汝何秀”,这些网络语言流传盛行在一些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之间,大多数人不知其所云,这些看似创新的网络语言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汉字的传承产生误差。
“国破山河在”,汉字是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的山河,如果我们无法正确运用汉字,无法传承文化,将导致中华的文明传承产生较大的问题,人们在进行汉字篡改、调侃汉字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到他们是在调侃祖宗的智慧,调侃文化的结晶,一定要警惕网络语言当中的低俗趣味,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的侵蚀汉字的纯洁性,这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尊重汉字的传承,这是中华文化的印记,只有刀耕火种产生的方块字,才是中国人诗意栖息的乐土,也只有这种方块字展现的铁骨铮铮才能进一步传承中华文化不屈发展的历史。
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
汉字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字,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当中汉字成为了主角,让人们逐步了解中华文化传承的细节,然而在听写的时候,人们发现很多汉字具有较大的难度,通常被人们视为生僻字,然而在人们交流的过程中,很少产生,比如说旱魃、饕餮等,这些词都来源于古代的经书典籍以及神话传说。属于一些书面语。由于在日常交流当中很少被使用,也很少为人所了解,然而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生活积累当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这些生僻词挖掘出来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到中华文化传承的这些细节,更好地让人们理解了历史的变迁。另外,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词,比如“粉墨登场”等,会随着历史变迁改变原来的意思,也是需要注意的。
结束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高扬汉字文化传承的旗帜,让古代经书典籍当中的汉字逐步走向前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有魅力,不单单让人们意识到汉字应用水平的退化的现实,抵制网络文化的冲击,也进一步让人们了解到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些独有魅力,这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传承的相关演讲,加强文化传播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春晓.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张进珏.试论媒介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v.7;No.91(7):125-126.
[3]白河.文化传承之要,强国发展之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启示[J].天津中学生,2013(11):8-9.
[4]谭振江.汉字的文化特征与书写传承功用刍议——从文字学视角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10):90-94.
[5]石琳.传承民族文化,引领价值传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文化传播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15(4):124-129
论文作者:乔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汉字论文; 中国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大会论文; 文化论文; 生僻字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