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圈子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圈子论文,中国人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遍布全国的同乡会馆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上出现过一种分布极广的建筑群:会馆。其数量之多,远非寺庙、官衙可比。大大小小的会馆遍布于省会城市、商埠码头、交通重镇,至今仍是古代建筑物中遗存最多的一种。以至于考古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只要两省交界,三步以内必有会馆。据史料载,会馆最早出现在周朝,到清朝时达到鼎盛,清光绪年间。仅各省驻京的会馆就达到了400多家,可谓会馆林立。
会馆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招待所,可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招待所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它只招待本乡人。比如在河北设立的山东会馆。它绝对只接待山东人。与之相对应的是,山东人到了河北,也绝对只到山东会馆落脚,而不会长住河南会馆。旧时考生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十之八九都住在各自家乡的会馆中,官府要找哪个考生,只要知道这个考生是哪个省的,直接到会馆就能找到。在那个通讯极其落后的年代,会馆的存在,无疑成为一个维系四方游子的家。
会馆不仅是家乡人在外地的聚住之地,也是家乡人在外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就是从南海会馆开始的。当时赴京赶考的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理所当然地住进了南海会馆。他在会馆写好请求变法的奏折,然后带领一群广东举人发起了变法运动。
这些遍布会国的会馆,反映了中国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圈子文化。就像以会馆为中心,在大范围划出小范围择群而居一样,中国人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这种传统悠久的自我定位方式。
无处不在的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在中国可谓无处不在。中国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各种圈子之中,并且派生出许多深具中国特色的人文观念。比如门生制度,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参加考试前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到自己认为可以做老师的达官贵人、文化名流那里,投书问路、请求举荐。一旦获得某人的举荐,这个读书人从此就被视为是某人的门生,两人自此便产生出特殊的裙带关系,并且终身不变。古代的读书人,往往以这种门生制度为基础,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社交圈子,这些按大小一环套一环,最后一直套到皇帝那里,凡是参加过殿试的考生,都可以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是天子门生。
百姓的起居生活也逃不出圈子的范畴。中国的饮食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饺子也分南北。在南方城市中,你常常能看到小吃店挂着这样的招牌;正宗北方水饺。何谓北方水饺,其特点就是饺子皮是圆的。而南方的水饺则是方皮的,这种方皮的水饺到了北方就得不到承认,北方人称其为馄饨。同样的肉饺子馅,同样的面饺子皮,只是因为形式的不同而有了南北之分。因此,与其说是饺子不同,不如说是包饺子的人把南方人、北方人的圈子划到了饺子上。
这类圈子现象无处不在;新兵到了部队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老乡;新生到大学报到的第一件事,也是找同乡学长;邻里间玩得好的;饭店里常聚在一起的也都是固定的朋友……总之,总是那么几个人,中国人习惯按各种标准划分出许许多多的圈子,并且按照需要或者说是习惯,生活在一个个的圈子之中。
圈子文化的本质
与西方突出个体、张扬个性的生活习惯不同。中国人的圈子文化以寻觅依附、个体整合为特点。这反映出中国人一种古老的处世哲学;个人必须服从集体。这种处世哲学来源于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改造。儒家强调秩序,强调社会分工,强调社会角色各安其位,反对任何游离于秩序之外的东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按社会分工被划分在了一个个的圈子之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党,小人无党。也就是说君子往往是以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形成稳固的群体,而小人则为了个人的利益朝秦暮楚单打独斗。在这种思想下,中国很少有人游离于观念与组织之外。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如果不依附于某个团体,就会遭人孤立排斥,最后无法立足于社会。儒家有句名言很能说明这种圈子定位已经细化到了什么程度;君子远庖厨。意思是说君子是不进厨房的,君子做的事,是治国平天下,做饭的事,那是厨子于的,大家各有各的圈子,互不逾越。这种划圈子治国的后果,必然造成了社会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圈子,人生活在其中,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圈子思维,以圈子思维对人对事分门别类,属于一个圈子的亲善,不属于一个圈子的打压,这种思维反过来更促使了社会的圈子化,人只有置身于某种圈子,才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人的圈子文化,其实是五千年封建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圈子观念同开放的现代思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中国人一方面已经意识到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重要性。开始走个性解放之路,但是独立思考、独立创造是要承担责任、付出代价、承受压力的,这又使得很多中国人在走出形形色色的圈子束缚时,又渴望把自己重新划归为某种圈子。这种思想上的矛盾,造成了现代中国人行为上的矛盾;一些离开贫困家乡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等他们挣到钱后,往往会选择回家乡盖房生活。重新回归当初竭力想要离开的地方;一些人在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富起来后,依然会很深情地怀念那些安贫乐苦、与世无争的大锅饭时代;一些渴望自由生活、独立创业的人,在买断工龄后会突然问变得异常失落,又重新渴望起那种有单位管着的日子……
这是一场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是痛苦的,更是深刻的。就像那句名言所说:当别人的皇帝有什么难的?当自己的皇帝,才是最难的。存在了几千年的圈子文化,在中国还能存在多久?这也许是所有中国人走向成熟独立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来源:《莫愁》(南京),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