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技术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统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内蒙能源长城三矿 内蒙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传统方法进行矿山测量时,使用手段包括:测角网、线型锁、边角网和导线网等。在实际测量中,必须要求测量点之间相互通视,测量工作受天气和地形影响较大,有时为了达到测量条件,还需要砍伐一定的树木,测试过程费用高、效率低。而GPS-RTK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测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地质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煤矿;RTK技术;矿山测量

引言

RTK技术是煤矿地质勘查测量工作的新方法,RTK测量技术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测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矿山测量效率。

1 RTK技术测量简介

1.1测量原理

RTK(RealtimeKinematic)监测系统包括测量基准站、流动站和通信系统。使用RTK技术完成一次测量,至少需要2台GPS信号接收机,1台为测量基准站,1台为测量流动站。测量时,基准站负责观测GPS卫星,并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将观测的信号传递到流动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将基准站和流动站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求出两个基站的基线值,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完成测量工作。

1.2系统结构

RTK测量系统主要由GPS信号接收器、数据传输设备和软件模块组成。(1)GPS信号接收器。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设立双频GPS信号接收器,保证测量精度,并且能够迅速计算出整周未知数。基准站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时,基准站GPS信号接收器的采样率应该同用户接收机的采样率相同。(2)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也叫数据链,由流动站的接收机和基准站的无线发射台共同组成,数据传输设备的频率和功率与流动站的距离、外部环境和设定的数据传输等参数速度有关。(3)软件系统。RTK测量系统的软件部分支持实时动态测量,为测量提供有效的保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静态、准动态和实时动态作业模式,可以快速计算整周未知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1.3RTK技术优点

(1)使用传统方式进行野外测量时,测量结果容易受地形、季节和天气状况等条件影响,能见度低或通视条件差时,通常无法保证测量精度,甚至无法完成测量任务。GPS-RTK技术采用卫星定位,地形、气候等条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2)测量精度高,数据可靠,测站之间不必通视。(3)综合测绘能力强,自动化水平高。通常条件下,一名工作人员便可独立操作GPS信号接收器,仅需1s~2s就能够计算出位置点的坐标,节约大量人力。(4)操作简单,作业条件要求低。系统的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能力强,拓展性高,测量生成的文件可以导入计算机,方便进行下一步分析。

2 RTK技术在西湾露天矿测量中的应用

某地区露天煤矿位于陕北榆神矿区的中部,开采标高1099~1030m。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边坡角度、采动影响、岩体力学参数(如弹模、泊松比、吸水性、抗压强度)、大气降水等,当边坡下沉量达到10mm/d时,需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边坡稳定。

2.1监测点的布置

在该地区煤矿进行边坡测量时,设立了1个监测基站,4个校验基站和若干边坡测点,测点和基站至采场的最小距离4800m。布控基站需满足下列条件:①基站所处地势高,视野开阔;②基站附近不存在较大障碍;③基站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好,土地坚硬;基站附近无电磁干扰。校验基站负责检查监测基准站的工作状态,当基准站出现异常后,校验基站通过逆运算求解正确坐标。边坡测点包括运输道测点、开采层边坡测点和矿坑外边坡测点。运输道测点沿运输坡道等距离布置,相邻点距离50m;开采层边坡测点沿开采破顶线、底线布置,相邻点距离110m;矿坑外边坡测点呈网格分布,测点距离300m,布置范围在矿坑1100m~2000m。

2.2测量系统

该地区煤矿边坡稳定测量选择的监测系统为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和GPS大地高程测量系统,将通过矿坑中心的子午线设置成中央子午线,经过矿坑最大深处的高程面为投影基准面。

2.3监测信息采集

(1)基准站坐标。在监测基准站安装1个GPS信号接收器,根据GPS卫星信号确定基准站的高程及经纬度,然后通过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面确定基站的WGS-84坐标,记录基准站的高程h和坐标(x,y)。(2)监测点坐标。监测点坐标的确定方法与基准站坐标确定方法类似,首先设置监测站的工作参数,然后流动监测站在各测点流动,测量监测站的空间坐标(x,y,h),每个监测点测量时间30s。一天能够测量120个监测点,只需一天时间便可完成一次边坡测量工作[1]。

2.4边坡变形测量结果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测量时,可根据开采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测点间的距离,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边坡稳定性。西湾煤矿27#测点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露天矿井27#监测点测量结果

根据图1可知,27#测点的变形随采深增加而变大,矿井开挖深度在35m之内,边坡变形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稳,但总变形持续增加,与岩石蠕变类似。

3提高测绘精度的方法

3.1基准站的选择

基准站是测量的基准点,能否达到测量目的与基准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选择基准站时必须慎重,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提高测量效率,基准站的选择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基准站尽量设置在已知坐标或未知坐标但条件相对较好的坐标点上,例如周围通视良好,地势相对较高,电台完全覆盖的测区中央。2)基准站200m范围内应无高压线、无线电发射台、电视差转台等干扰源及GPS信号反射源,以防出现多路径效应和数据链丢失现象。3)为了避开南北极附近卫星空洞区,基准站的天线应架设在基准站接收机的北方[2]。

3.2转换参数

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一般为1954北京坐标系,而GPS-RTK测量出的坐标是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这两个坐标系由于定义参数不同,在坐标上差异很大,因此在测量工作中需要进行两个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事先测定整个矿区的基准转换参数,若转换参数不准确,则会对测量结果精度造成很大影响。

3.3仪器设备的使用

GPS-RTK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仪器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另外使用人员的使用水平、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也会影响测量精度。GPS测量主要依靠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坐标,误差来源于GPS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接收机,其中GPS卫星和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操作人员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消除,只能提高操作水平,认真进行技术培训,正确使用接收装置,做好卫星星历预报,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保证观测时GPS接收机的POOD值不大于6,减小接收机的定位误差,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及效率。

结论

简而言之,GPS-RTK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具有测量方便、数据安全可靠、受环境影响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介绍GPS-RTK技术的原理及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测量中的应用[3]。

参考文献

[1]王翔,魏长寿.GPS-RTK定位精度的实验检测与精度分析[J]科技风,2018,(26):87-88.

[2]文述生,等.GNSSRTK在测绘测量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5):11-14.

[3]思生存.矿山测量在矿山建设中的作用[J].甘肃冶金,2018,40(4):116-117.

论文作者:陈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RTK技术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