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学科论文,现状论文,质量论文,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搜索服务为主的水平门户(综合性)网站,曾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信息的发展和利用,一直是用户使用最多的网站类型之一。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已不满足这种服务方式,而越来越要求个性化和专门化的服务。从用户获取信息的基本规律看,无论是职业需要还是情趣爱好,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一般都是在不同的网站上浏览同样的内容,而不是在同一个网站上浏览全部的内容。于是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垂直门户成为网络信息服务新的亮点,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从水平转向垂直是一种必然趋势[1]。学科信息门户是垂直门户中的一种,我国一些图书情报机构通过学科信息门户帮助用户快捷、有效地去发现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同时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信息资源。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与发展将使图书馆针对用户的信息服务更加有效、更加系统。
1 学科门户与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2]
学科门户(Subject Gateway)是支持系统资源发现的因特网服务。它们提供信息资源(文档、站点或服务)的链接,使用户很容易地访问因特网,其服务是基于资源的描述并通过学科结构浏览资源。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则是应用了一套丰富的质量量度标准支持系统资源发现的因特网服务。与学科门户相比,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主要特点有:较多的人工参与,通过质量标准规范资源的选择,并提供对资源的丰富描述;提供依照学科体系结构和资源类型分类的浏览和检索入口;有对资源的管理和长期发展的政策、元数据应用与标引规范、资源共享与互操作机制等。在习惯上,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被称为学科信息门户。本文所提及的学科信息门户均指的是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
2 现状与问题
从质量受控的学科信息门户的基本特征看,在国内已建成的学科信息门户寥寥无几。上海图书馆1999年开始建设“数字式图书馆资源总汇”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图书馆”资源门户[3]。随着国外大规模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以及国内学者对学科信息门户的研究[4],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思想和理念已被接受。2002年3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项目”的子项目首先资助开始建设生命科学、化学、数学物理、资源环境和图书情报五个学科信息门户和一个中心门户[5];同年,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也积极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体系,到2003年3月,建成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6]。2003年9月,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开始建设“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信息门户”。三大系统的图书馆都已介入这一领域,大多数学科信息门户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均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规模,尤其是中科院系统所建立的学科信息门户,无论是规模、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处于领先地位。这些质量受控的学科信息门户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质量受控的学科信息门户基本情况表*
*表中数据最后核实日期:2003年11月10日。
**SPT(Subject Portal Toolkit学科信息门户软件包)是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ISP项目的成果之一,是源代码开放的免费软件,由华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汉化,现在作为CSDL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软件平台[13]。
***QSIG(Quality-controlled 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s)是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发的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管理系统[14]。
总的来看,我国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起点高,有长期发展的政策,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应用了都柏林核心(DC)元数据标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学科分类体系与资源类型标准和规范显得凌乱
学科分类体系与资源类型一方面是对资源的初步整合和组织,另一方面是提供不同的浏览入口。目前各门户根据各自服务目的和资源选取特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学科分类浏览结构。物理数学学科信息门户中物理分类采用《国际物理学分类法》,数学分类采用《数学主题分类表》。图书情报信息门户主要收集机构资源,按照机构资源的所属国家、所属类型(公共、高校等)、所属学科领域三种方式提供分类浏览入口;而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则根据材料复合研究领域的新技术专题作为学科分类浏览入口;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学科体系在参考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Edition 21)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生命科学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制定其学科分类体系。资源类型的选择方面各门户也不尽相同,CSDL各门户与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基本上都是在DCMI Type Vocabulary的基础上根据学科资源特点制定自己的资源类型。而数字图书馆研究资料门户的学科分类体系与资源类型显得过于简单和随意。学科分类体系与资源类型若无合适的标准和准则,则对学科信息门户大规模建设、信息资源组织、服务和长期发展不利。
2.2 软件平台不够完善,三大系统图书馆使用的软件平台各异
由于中科院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建设分布式的学科信息门户,其各个门户在建设初期由各自开发的软件开始向统一的软件SPT转换,后期建设的学科信息门户则直接使用SPT,如“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信息门户”。但SPT也有其不足:①尽管是源代码开放的免费软件,但只提供基本功能,对于软件汉化、个性化服务、网络地址检测等功能模块则需要购买;②页面风格的调整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实现;③不能整合本地对象信息资源,仅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不能满足核心资源本地化的要求,使学科信息门户的功能和服务效果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使用的QISG在元数据的处理和互操作等方面开发还不够完善。而“数字图书馆研究资料门户”则只是一个动态网站,并未形成软件包。
2.3 学科信息门户数量少,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多
目前仅仅涉及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理、化、天、地、生和部分工程领域。对于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还是空白。与国外上百个学科信息门户,几乎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的状况相比,学科信息门户数量少,整体建设规模小,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都不够。
2.4 描述对象单一
除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和数字图书馆资源门户能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和本地实体信息资源外,其它门户均只链接网络信息资源,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的发展方向,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的要求。
2.5 学科信息门户之间数据共享和互操作不够
尽管SPT和QSIG声称能解决共享和互操作问题,但由于学科信息门户建设数量少,三大系统图书馆之间缺少协调和沟通,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具体实现都很难一致。目前还看不到实际的例子真正能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
2.6 信息输出过于繁杂,对信息的可用性认识不足
学科信息门户单条记录的显示囿于传统图书情报处理习惯的影响,不注重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门户元数据显示复杂化,没有脱离MARC标目的影响,想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却不关心用户是否接受(据调查,很少有用户能将这些信息看完,即使看完,对于以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表示方式也不甚理解)。许多对于图书情报专业人士来说很关心的信息,但用户却并不一定在意。如联系分为几个子字段:联系.Email,联系.姓名,联系.机构,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内容合到一起显示即可,既简单,又容易理解。
2.7 藏品发展和管理没有完全贯彻
选择信息资源的标准作为学科信息门户的主要要求之一,所有学科信息门户都提出了明确的质量受控标准,部分门户全部公开发布这些标准供用户查验,但从学科信息门户中的记录看,普遍没有完全贯彻这一标准,有的学科信息门户甚至没有提及链接的定期检测、记录资源描述内容的定期核实、资源更新频率等。
2.8 附加服务功能少
附加服务作为学科结构与资源类型人口浏览和检索以外的服务,尽管不是学科信息门户的必要条件,但这些服务对于提高信息门户的易用性、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吸引用户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不是所有学科信息门户都注重附加服务,一些学科信息门户对于个性化服务、定制服务、推送服务、学术论坛等只是设置了空栏目,而无实际内容,
3 思考与对策
3.1 学科导航库和特色数据库向学科信息门户整合
国内许多图书馆建立了学科导航库或特色数据库,许多部成为了“死库”、“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长期发展做得不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既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跟不上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潮流,但这些数据库也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如通过成熟的学科信息门户管理系统,将学科导航库和特色数据库中的数据整合起来,制定复合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要求的信息选择规范、元数据描述规范和信息搜寻策略来提高藏品质量,则能在短期内建设成一定规模的学科信息门户,解决学科信息门户数量少,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多的问题。同时由于整合了学科导航库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数据和特色数据库本地实体资源,也扩大了学科信息门户信息资源描述对象。
3.2 协作建设,联合服务,构建资源发现网络
各学科信息门户应加强协作,避免重复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的交换、翻译来节省建设成本;通过交叉浏览实现虚拟整合;通过与不同学科信息门户、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学科信息门户联合服务扩大服务对象,增强服务能力;共同制定元数据方案、信息资源标引规范、互操作标准、学科分类体系与类型标准、受控词表和藏品的长期发展政策,实现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通过协作建设,联合服务,最终构建面向我国用户的高效信息资源发现网络。
3.3 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软件平台
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软件平台作为网站建设、资源采集与管理、共建共享和信息服务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好坏,成为应用先进技术和最新理念的集中体现,因而需要建立标准、规范、符合学科信息门户特点、甚至统一的软件平台,降低学科信息门户建设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应该加强数据共享、互操作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对于现有的软件平台一方面通过合作研究开发来完成;另一方面使用第三方软件来完善附加服务功能,如免费论坛系统、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等,进一步完善学科信息门户系统的输出形式,更改、整合只有图书情报专业人士才能理解和接受的字段名称,从用户和揭示信息资源的角度确定输出的字段及形式,避免堆积信息。
4 结语
学科信息门户的提出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兴起和数字图书馆的一些工程实践,带来了对信息资源的组织、传递、共享和服务等方面大量的技术和理念。数字图书馆将既是网络中的重要资源节点,又是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门户。我们有必要将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纳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来,使之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丰富数字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可喜的是,国内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学科信息门户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