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优先建设和发展货币市场——从美国货币市场的运作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市场论文,美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与借鉴
发达的货币市场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货币市场却是这些国家当今进行经济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此,我们介绍并分析美国货币市场在金融商品供求、市场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希望能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启示和借鉴。
美国货币市场的金融商品及其特征
(一)金融商品的个性与市场专业化
美国货币市场是由各自专门经营某一金融商品的许多子市场组成,故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商品种类繁多,与各子市场相对应主要有国库券、联邦机构证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本票、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与联邦基金等几大类。就某一类金融商品讲,因期限的长短,发行者的差别等因素,还可进行具体的划分。比如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依发行者的形态区分,可分为国内可转让定期存单、欧洲美元可转让定期存单、亚洲美元可转让定期存单、洋基可转让定期存单及储蓄机构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五类。如依发行期限区分,则可分为短期性可转让定期存单及长期性可转让定期存单两类。如依发行利率的订定方式区分,可分为固定利率可转让定期存单、变动利率可转让定期存单、及浮动利率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三类。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这种多样化、明细化特征,不仅有利于主管机关的专业化管理,而且丰富了市场上的交易工具,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投资者与筹资者,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与灵活性。
美国货币市场上的各大类金融工具存在巨大的差距,他们在期限的规定,发行方式,利率计算,收益性与风险性、可售性(即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状况)等方面很不相同,这显示了各子市场专业化与独立运作的特色。
(二)金融商品的共性与市场同质性
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作为短期金融资产,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
1.货币市场工具均采用不具名方式,高度流动性是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若金融工具采用记名形式则定会给其转手交易产生诸多限制与障碍,故美国的主要货币市场工具除极少部分(如联邦机构证券,少数公债)外,均采用不记名方式,这是保证其流动性的基础条件。另外,为了票券的安全,市场上的各种票券均由银行代为保管,联邦储备银行又代各银行保管政府证券,买卖成交时由卖方或其经纪人通知保管银行转帐即成。这种证券的保管与交易制度也有助于提高证券的流动性。
2.货币市场工具大部分是合格票券。所谓合格票券是指符合联邦储备银行规定的,持有银行能凭它向联邦储备银行签订“买回协议”,或向其“贴现窗口”申请办理贴现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票券。当今在货币市场上的合格票券颇多,主要有公债、国库券、国库票与联邦机构证券等政府证券,银行承兑汇票与部分事先核准的商业本票。合格票券因有央行的融资基础,故其流动性,可售性远比其它票券高。由于合格票券涉及到了政府、银行、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利益,且在货币市场上有重要份量,这使得它不仅是美国货币市场发达活跃的重要原因,而且也为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3.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变化在方向上同步,在数量上类似。货币市场工具均属信用风险最小的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除具备流动性调整的基本功能特征外,各种资产的利率水平差距不仅相当低小,而且利率变化不仅同升同降,数量也非常接近。
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商品在利率上的这种变化,表明了货币市场是一个非常同质性的市场。这种同质性当然也表现在买卖流通的证券都是流动性较强的合格票券方面。市场参与者对各种金融资产进行不同的组合、替换,主要是基于风险与收益的考虑。货币市场上,以无风险资产的国库券利率为最低,其他资产的利率依据其风险大小,市场供求状况而定。总之,货币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同质性特征,不仅有助于整个货币市场的稳定,也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对货币市场的制约效力。
美国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
在美国证券发展史上,早期的货币市场是指证券经纪人间的短期拆款市场;但到今天,货币市场系指能获得一年期以下短期性资金的市场,或者指买卖交易代表短期债权证券的市场。货币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其市场运作为企业、政府、银行及家庭经济单位的流动性管理提供重要手段。从这个角度讲,货币市场又可定义为为其参加者提供可以调整他们的流动性头寸的场所。事实上,如果我们分别考察不同参与主体的行为及其影响的话,货币市场的功能远非如此。就商业银行而论,通过参与货币市场活动,不仅可以借之减轻流动性压力,协调经营管理中的“三性”关系,而且还会促使其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金融服务。就中央银行来讲,它以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参与货币市场,是把货币市场作为宏观调控的缓冲器,通过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来适时张缩货币供应量,实现金融宏观调控之目标。而政府参与货币市场,却是把其当作高效率、低成本的筹资场所,以之来平衡财政赤字与政府开支,从而促进政府的政治职能与经济职能的发挥。对一般工商企业来讲,货币市场可为其拓宽短期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渠道,扫清生产流转所需的货币清算障碍,促成生产流转活动的循环与扩大。美国货币市场已成为美国经济最重要的一环。美国货币市场运作呈现为以下机制:
(一)市场的多元化与专业化
多元化是指美国货币市场是由一群发达的子市场组成。主要包括政府证券市场、联邦资金市场、商业本票市场、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对经纪人贷款(又称“买回”市场),与欧洲美元市场。专业化是指这些子市场都各自专门经营一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为其主要参与者提供专门的服务。如联邦资金市场主要通过储备头寸的买卖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管理手段,同时美联储也把其市场利率变化,作为分析宏观经济中金融压力程度和当前货币政策形势的指示器而加以密切关注,以便实施银根张缩政策。而联邦证券市场却是政府筹集短期资金的有力场所,也是联邦储备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之主要领地。值得指出的是,美国货币市场在多元化、专业化发展中,也强调市场之间的协作、联系。这种协作与联系,不仅体现在各子市场上有着不同性质的众多的参与主体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子市场间各种证券的相互替代与利率的紧密相关方面。
(二)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与相互替代性
美国货币市场,可称得上完全竞争的公开市场,因为货币市场上几乎所有证券价格与利率全凭市场供求状况自由决定。联邦主管当局只在必要时实施公开市场操作这种间接的经济手段加以干预,通常他们以大宗买者或卖者的姿态影响市场供求。这正是公开市场操作得以有效的根本原因。另外,货币市场的竞争公开性,还体现在证券的发行方式、参与者与买卖价格的市场决定性上。如国库券的发行通常是采用富有竞争性的公开拍卖方式标售,商业本票的发行需要有著名的或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各种证券价格是在充分考虑期限长短,风险大小,供求状况等因素后按质定价。对凡是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都允许进入各子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市场的相互替代性,是指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基于对市场的敏感与资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不同信用工具的选择与替代,使资金在各类市场变换转移,从而使得美国货币市场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货币市场。
(三)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相辅相成
在美国货币市场上,除了联邦资金市场与“买回”协定市场无流通市场外,其他的子市场都有与发行市场匹配的流通市场,其中尤以政府证券市场、银行承兑汇票与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最为发达。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是货币市场运作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的美国货币市场主要指流通市场而言。
(四)市场交易全凭“信用”提供保证
美国货币市场所有交易全凭买卖双方的诚意与守信。不论是近在国内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国库券买卖,还是远在天边的“欧洲美元”市场交易,只需一个电话,同意便成交,即便有书面文件也是日后的确认。即便货币市场的利率瞬息万变,众多票券经纪人时常卖空,然而无法交割与事后纠纷的现象几乎无从发生。这足见“信用”在货币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市场交易额大,不具名
货币市场买卖交易均属大宗交易,动则上百万或达数十亿美元。交易商收取的手续费与买卖价差尽管都很低,但其利润仰仗交易金额庞大,交易活动频繁可观之故。对只做批发买卖业务的货币市场银行来讲,其进出金额更为惊人。另外货币市场买卖双方勿需面对面商洽,其买卖活动全凭充当市场中介的交易商与经纪人去达成。在美国货币市场上,有数量众多、身负不同职责,经营有方的专门中介机构。发达的中介机构不仅加速交易进程,而且也降低交易成本。另外,美国货币市场是一种无固定地点的电话专线市场。市场的各种交易活动主要通过电话专线系统来联接开展。因此发达的金融中介机构与现代通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美国货币市场的特色,也是促成美国货币市场发达的重要原因。
(六)市场资金供求渠道众多、畅通且对称
在美国,为货币市场供给资金的渠道有:(1)商业银行;(2)企业公司;(3)投资机构;(4)政府及其机构;(5)外国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6)联邦储备银行;(7)个人。相应的,资金的需求者也有:(1)商业银行;(2)企业公司;(3)交易商及经纪商;(4)政府及其有关机构。总体上讲,资金供求者都联系到经济之三大主体: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政府(包括代表政府的央行,财政),家庭经济单位。相对来讲,资金的供给渠道较之需求渠道要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的资金供给实力。
几点启示
启示一:货币市场应成为我国当前发展金融市场的优先目标与重点对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之初,离不开货币市场发展与支持。尤其是当前许多现实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完善货币市场来解决。首先货币市场严重落后于资本市场,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跛足运行、资本市场投机性较重的现象。因此要通过加速发展货币市场来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协调发展。其次需要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票据贴现市场来解决银行企业汇路不通,结算梗阻的现象。第三,需要通过发展货币市场来理顺银行与企业、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融资关系,确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融资格局。第四,需要通过发展货币市场来塑造中央银行的间接宏观调控机制,并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改革提供活动环境。
启示二:应尽快建立介入货币市场的准则。首先要明确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职责及操作程序。应明确规定,中央银行参与货币市场是为了促进货币市场的稳定,为货币市场运作提供服务,并进行有效管理,推行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中央银行绝不能象商业银行、企业等参与主体一样,抱着盈利的目的去参与市场活动。其次,要明确商业银行介入货币市场的准则。要按照市场法则,允许各种商业银行参与货币市场的各种活动。第三,确立企业的介入准则。对商业票据的发行、流通、抵押、贴现等应有一套科学、严密的管理办法,引导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并促使其向银行信用的顺利转化。
启示三:按市场规律建设、管理、发展各个货币市场。当前我们急需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国库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尽力减少各个市场运作的行政干预,主要是对利率的订定、证券价格、证券发行及流通等方面尽力按市场规律办事。我们要不断增加市场工具,还要让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及利率逐渐由市场供求、风险大小、期限长短等市场力量决定,以建立起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
启示四:加速金融立法进程,努力运用现代高效通讯技术。目前要尽快颁布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国债法》、《票据法》等法规,以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尤其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中央银行的市场参与行为,及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参与市场买卖的行为程序。通过立法来建立货币市场运行的保障机制。与此同时,大力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把货币市场建设成一个统一、高效、无形的市场,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启示五:努力扩大市场参与面,提高市场竞争度。当前,我国一方面在规范,调动各金融机构的参与行为外,还要调动工商企业、机构投资者、广大家庭经济单位的参与积极性,以改变货币市场上参与主体过份依靠金融机构,造成参与者单一,缺乏竞争的局面。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中介机构建设,以此来促进资金供求密切结合,活跃市场交易,促进货币市场运作的健全与普遍化。
启示六:建立严密的征信评估制度。当前,我国缺乏完整而周全的征信制,投资者无法全面、准确了解发行公司的信用状况等有关信息。当前急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快建立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二是建立发行公司的资信征询,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建立专职的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以评定工商企业之信用级别。
标签:央行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货币流动性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货币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流动性资产论文; 金融论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银行论文; 流动性论文; 信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