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商人论文,独特论文,风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起温州商人,世人无不敬佩。温州商人具有独特的经商智慧,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到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商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越有风险越向前。温州商人天生具有闯荡江湖的能力,越是风险越向前。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商场如战场,有风险才有商机,闯过风险就有转机。做生意一定要适应人家的要求,这样才能生存、才能赚钱。这是许多温州商人总结出来的经商经验。前几年,杭州郊区拟建一座温州商城。当时投标的人很多,最后把投标的金额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在大家都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温州老板接下了这个竞标。这位老板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结果,温州城如期建成,他虽然亏了钱,可在杭州赢得了好声誉,为他以后的事业铺开了道路。
在许多时候,温州商人敢于在“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价格上与他人竞争。正是这种越是风险越向前的性格,使他们得以立足、发展。或许,绝大多数温州人对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理论并不知晓,但他们以实事向世人显示出了自己的精神实质:适者生存。
从散兵到安营扎寨。温州靠近海边,人多地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迫使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正因如此,温州商人在全国分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
改革开放初期,当绝大多数农民还是沉浸在自家田地里多种粮食的时候,温州人就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都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于是,这批温州商人纷纷开辟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成为中国的第一批老板。
说温州人天生就会经商,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互通信息,团结合作的精神。每当一个温州商人在某地发现了商机,就会联系在这个城市的其他温州人,那些散兵游勇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辐射到四面八方。不仅如此,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等都有新一代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经商看起来挺神秘,其实在其神秘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温州人的成功模式:常常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兵”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
利益至上,经营灵活。我接触过不少温州老板,发现他们大多数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头脑活,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投资。服装、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也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1995年到南京投资的,起初做什么好也心中无数。他发现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不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是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他要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南京办公房很难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引了许多中小公司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
抓住机遇,连拼带“抢”。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给温州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
“这是天上掉馅饼啊!哪有拒绝的道理?”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精明的美国人见别人替自己掏腰包去“旅游”,自然不去白不去,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又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人经商都是速战速决,连拼带“抢”。温州老板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是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巧妙融资,蚀小本赚大钱。经商需要大量资金,可温州老板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一是朋友互助。温州人的老乡观念很强,极富互助精神。二是赊货变现。这从温州人卖人参就可以看得出来。全国的参茸市场不在东北,反而在千里之遥的温州。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等级人参,东北供货价是2000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1900元/公斤。明摆着赔本买卖,温州人是图热闹还是图好看?殊不知,这样一来由于价格关系,东北没有形成参茸市场,反而在温州形成了全国专业市场,何等奇妙!
温州老板的精明之处还在于诚信。比如他们做参茸生意,一般第一次订货,开口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关系熟了后,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关系铁了后,东北老板觉得铁哥们不用交定金,来年再付无所谓。
温州老板与东北老板的看法正好相反,在他们眼中人参不是货而是现金。他们的一般做法是接到人参后,迅速在市场上销售,甚至低于进货价,变现后的这一年可以做五六回其他生意。这样到年底,人参生意虽然亏了,其他买卖可赚了不少钱,盈亏相抵,利润颇丰。这样温州老板有了一个货源不断的民间银行。用这种巧妙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再将其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温州老板盘活商业资源的手法真可谓绝了。
面对现实,利字当先。温州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小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半手工工厂;路窄街头挤就开菲亚特。总之,要干事业就要改变现状,要挣钱就得面对现实,干实的。
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上海人很是不明白: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著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唯独对股市避而远之?是的,尤其是那些“大款”,炒股的更少。这问题到了温州人那里,解释极为简单:不熟不做、不实不干。
在商场,温州人利字当先,即便是和别人闹矛盾吵架闹翻了,只要这人够朋友,有利可图,温州老板也会看在钞票的面子上,和仇敌化干戈为玉帛。
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
凭“义气”,驰骋商海。做人不能没有义气,而温州人的义气是有目共睹的。凡是接触过温州人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个性特点。它大约来自于海风的吹熏吧,温州面对东海。温州人经常驰骋于商海,见多识广,他们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综合的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温州商人的成功并非来自偶然,温州商人的成功来自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的机敏,他们的友好,他们的诚恳。这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温州人做生意的最佳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