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要多少钱?_大学论文

上大学要多少钱?_大学论文

上大学要花多少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大学论文,要花多少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大学不再遥不可及,能得到大学深造机会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这是令每个家庭都感到荣耀的事,但同时又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孩子上大学,就必须花钱,而且对多数家庭来说这不会是个小数目。是啊,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

话说上大学不交钱到交钱

建国之初,我国有高等学校205所,教职员工24.5万人, 大学生不过六七十万。当时,在盲目冒进地迈向共产主义的社会形势下,高等教育享受着一种虚假而脆弱的幸福。曾几何时,一个大学生,只要跨入大学校门,国家就会一包到底:不仅不收取学杂费,而且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上大学真够荣耀的,也够实惠的。然而,这种由国家一包到底的大学体制毕竟是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随着国家的发展,各项建设都需要大批资金,因此,每年财政上拨给高等教育的费用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实质上只起到了传授基本知识的作用,而无法进行科研,教学质量当是不言而喻。这样的教育体制持续了很长一个时期。

80年代的到来不仅是时间的推移,更具变革意义的是国门打开。面对外面的世界,我们发现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巨大落差,不得不奋起直追。进入90年代,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国高校发展到1075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300多万。1997年,高校数目合并减为1020所。 再经过1998年的大拼盘浪潮之后,目前我国高校数目下降为990多所, 在校大学生320万人。据分析,目前国家实际上培养一名大学生, 每年至少需要的财政补贴达1万元,多则达2万元,加上其他的教育开支,要这样一个尚不富裕的国家再全部承担培养大学生的费用,已是力不从心。以1997年为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00亿元,虽然比96年增加了20%,但分到每个学校手中,却是杯水车薪。我国每年拨给高校的经费加起来,还不抵哈佛大学一年的教育支出。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没有绝对强大的教育经费支撑,只能是妄谈。面对这种情况,适当地交费上大学几乎已成趋势。更何况,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教育也必须面向市场。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列为服务业之一,许多国家也明确把教育当成国家的重要产业来发展,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借鉴。事实上,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富裕的小国家大学教育是免费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收费制。按我国的有关政策,大学不是义务教育,不应由国家包下来,就学者的家长或本人理应承担一部分教育费用。

附表一 七大城市1999年高校收费基本情况(硬费用)

地区

北京 上海

费用(元)

类别 高一般低 高一般低

外语类

4300

3500

320010000 3500

3500

文史类 32004900 3400

1600

3800

理工类 32009500 3800

3400

体育、文艺类 3100

(体)

地区

南京 武汉

费用(元)

类别 高一般低 高一般低

外语类

3200

3200

30003900

3900

2700

文史类 3200

3900

3000

3000

理工类

4500

3200

20003900

3000

体育、文艺类 8000

3200

6000

(艺)

(体)

(艺)

地区

广州 西安

费用(元)

类别 高一般低 高一般低

外语类

3500

3200

32003500

3500

3000

文史类 3000

2800

2750

2300

理工类 3500 2800

体育、文艺类

地区

成都

费用(元)

类别 高一般低

外语类

3200

3200

2400

文史类

3500

2400

2400

理工类

4000

2800

2400

体育、文艺类

注:1.部分院校收费标准待定。2.属增招计划将一次性收取建校费用1.2~1.6万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校招生开始实行“双轨制”,即一部分属统招的学生仍享受着一半国家承担,一半由自己交费的模式,另一部分则属于扩招的自费生必须自理全部学杂费;到了1997年,高校招生终于实现全部并轨,清一色由学生自己掏钱上大学。从“双轨制”到“并轨制”,上大学的学费已由最初的二三百元上涨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翻了100倍之多。

1999:多少钱能培养一个大学生

对于今秋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人,到底需要多少价码这一问题,因家庭经济条件、所上学校所学专业,以及各人消费观念等的差异,费用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做出准确的考察不但不可能,而且也不现实。我们只能就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家庭阶层,将上大学费用划分为硬费用和软费用两类,加以宏观地考察,给出一个普遍的答案。所谓硬费用这里特指高校每年固定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软费用则是指除学杂费外的一切可能性花费,包括伙食费、买书费、生活用品等费用,这部分费用因人而异,弹性较大。

另将学生分为外语类、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在这几大类别中,又分为计划内招生的与计划外招生的,其收费标准不尽相同。而且专业的好坏,热门与否等也决定了收费的差别。

从总体上看,目前高校收费具有四大特点:名牌大学收费相对较高,一般大学收费略低;热门专业收费相对较高,长线专业收费略低;艺术类院校收费较高,普通院校收费略低;发达地区收费较高,欠发达地区收费略低。

这样算来——外语类:如果在北京地区读书,假设是北京大学,根据北大1999年外语系收费为3200元来计算,那么4 年学费加起来是12800元。根据对北京大学外语类学生消费的调查显示, 其平均月生活费用为450元。一年除去两个假期大约两个月时间,剩下的10 个月总生活费用就是4500元,4年18000元。

硬费用加上软费用,大约38000元。 因为全国外语类院校收费标准基本在3200元/年左右,上下浮动不大。因此,在其他城市,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数字。在上海、广东,可能稍微高一些。在西安、成都略低一些。但浮动不会超过1000元。

文史类:南京的高校统一为3200元,在上海热门专业如复旦新闻法学等专业为3800元,冷门为3400元,最低是1600元,如华师大思想政治、历史等专业。最高达4900元,如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 北京普高为3200元,西安统一为2750元,兰州2100~2800元,四川成都为2400 ~3500元,武汉为3200~3900元,广州为3500元。

理工类:南京3200~4500元。东南大学的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收费为4500元。而农林等院校收费一般为2000元。在北京,为3200元,上海,3400~9500元,前沿学科,如复旦大学的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收费为3800元。而上海二医大的临床医学(七年)收费高达9500元/年。武汉3000~3900元,广州3500元,成都2400~4000元。

体育类:一般为3500元左右。

艺术类:这类院校收费普遍高,6000~8000元不等。

除此之外,民办大学现在可以面向全国招生,这些学校收费一般都在8500元/年以上。

按国家有关规定,若属计划外的定向生、自费生等还要一次性交纳1.2~1.6万元的建校费用。

通过调查,仅就计划内的大学生而言,4 年硬费用全国最低为6400元,最高为40000元,一般为12800元。软费用,就我们调查所及,最低为2400元,最高达7200元,一般为12000元。

十年寒窗苦读,以图一朝学有所成。然而,一旦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另一只脚不得不拖着沉重的钱箱。

附表二

不同类型大学生消费水平基本状况(软费用)

用途伙食费 衣着费 购买书籍

费用(元) (月)(年) (年)

趋时型500-7001600-3000500-1000

温饱型300-400 700-1500200-1000

贫困型 80-150 100-200 50-100

用途 娱乐 其他

费用(元)

(年) (年)

趋时型1500-40001000-3000

温饱型1000-2000 500-1500

贫困型

300-500

考大学的人们,准备好了吗?

可以说,有两类家庭为即将考大学的孩子准备好了。一是那些已经真正富起来的家庭,他们既不愁吃喝,也不愁穿用,只要孩子争气,别说掏个三万五万,就是拿出十万八万也行;另一类则是那种小康型家庭,他们持家从长计议,理财具有新理念。比如,上海市的一份调查说明,教育已成了众多家庭储蓄的首要目的,远远超过养老、买房,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89.8%,所以,当他们面对昂贵的学习费用,虽感担子不轻,但毕竟还能承受得起。问题是高校并轨收费后,大学校园里属于那种贫困和比较贫困的学生群体正日益扩大,其沉重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建立了一个包括“奖、贷、助、勤、免”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量小面窄,其次是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之间的不平衡。面对这一状况,寒门学子是否应当考虑走贷款上学之路(其实,作为学生贷款还包含着另一重意义)。一位资深教育家说,我们一提到学生贷款,就想到特困生,这是一种误区,即使是家境富裕的学生就不能通过贷款来付学费么?他指出,贷款上学是一种超前消费行为,实际上是自己用自己的工资付学费,推广助学贷款也是推销自强自立精神。许多有识之士都很赞成这个观点,他们几乎一致认为,贷款上学将成为中国大学生付学费的主要方式。

那么学生们怎么看呢?去年,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 份,回收208份。经统计,有44.2%的人认为应自己付学费,39.5 %的人认为应由家长付学费。74%的学生认为向银行贷款付学费在中国“可行”,26.3%的认为“暂时不可行”,8.1%的人认为“不可行”。 关于贷款金额,认为应在每年2000~3000元的占最大多数(33.8%),认为应在3000~4000元/年的人占15.8%。有不少人(占61.9%)认为贷款的偿还期限应在毕业后2~3年,而不是毕业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挣钱能力有信心,63.2%的人认为自己毕业后能很快靠工资还清贷款。正是因为这些原因,74.2%的人认为贷款上学是今后的一种趋势。

看来,路还得要靠自己去走。据悉,最近一些银行已开展教育贷款业务,以实际行动积极介入学生资助体系中来。也许,这意味着未来正需要新一代大学生们更加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标签:;  ;  ;  

上大学要多少钱?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