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 514533
班级德育工作除了要以活动作为载体外,关键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班级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笔者做班主任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
一、向贫困学生捐款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老师的空洞说教不仅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何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一直是我比较头痛的一件事。正在我苦苦思索之时,一件事让我茅塞顿开。我班有一个叫小婷的同学捐款资助一个山区的失学女童,我感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把小婷同学找来了解有关情况。原来她资助的是自己老家的一个女童,并且在去年暑假到老家去了一趟,对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学校情况有所了解。我就和班级干部商量,能否由我们班级来资助这个女童,班干部们一致同意。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个实施方案,首先请小婷同学介绍了基本情况,接着进行募捐,为失学女童筹集下学期的学费。我还发动全班学生给失学女童写信,并将她的回信在教室里朗读。当同学们得知捐款给了别人很大的帮助时,从同学们脸上满意的微笑中我知道,教育的效果达到了。
二、尊重学生与平等信任共行
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礼仪进课堂,规范学生的行为
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个性、能力很强,却在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以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许多方面有所缺失。多年来,学校德育内容更多的是说教,而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行为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此,我校以“培养与世界同步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宗旨,开发礼仪校本课程,从礼仪行为养成出发实施礼仪教育,形成“礼仪育人”的德育特色。礼仪课上,教师以课本剧、情景剧、论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知识。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我的小手画一画”,用五彩的笔描绘文明礼仪场景;通过“我的小嘴说一说”,用充满童真的语言书写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我写我知道”“我写我感受”“我谈我收获”等形式真实生动地写出了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感悟和收获。各学科任课教师还结合本学科特点,把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礼仪特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学校还定期向家长开设“我与父母学礼仪”大课堂,邀请学生的父母到学校共同参与礼仪情景剧的表演、参与礼仪实践大讨论、参与到礼仪评价中去,使家长们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新颖形式和显著效果。
四、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爱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的情感传递。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爱严结合。
五、教育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能带动手巧。
六、用心交谈温暖心灵
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A同学,本学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均是由于父母闹离婚而引起的。我与家长沟通,多方面关爱孩子,使学生稳定了情绪,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另外,教师督促的方法也要讲究艺术。当前,有些学生沉迷于网路,我们应与学生细细分析利弊,给予学生关注、重视、多方引导,以心交心,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过程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
论文作者:罗挺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学生论文; 礼仪论文; 教师论文; 女童论文; 孩子论文; 班级论文; 心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