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最佳疗效。方法:分析黄芪的常用疗效。结论:黄芪有加强人体免疫能力、保护肝功能、排尿、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降低血压和抗细菌作用。
【关键词】中药黄芪疗效;黄芪药用历史悠久(因为黄芪有加强人体免疫能力、保护肝功能、排尿、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降低血压和抗细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1])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44-01
一.黄芪又名绵芪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二.生长环境
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尤其适合种植在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土层深厚的沙壤土里。不宜种植在强盐碱地。黄芪的根可垂直的生长有时达1米以上,亦称“鞭竿芪”。土壤如果粘重的话,根的生长缓慢,可有畸形;土层若薄,根多横生,分支多,可呈“鸡爪形”,质量差。忌连作,黄芪不宜和胡麻、马铃薯轮作。种子的硬实率可达到30%~60%,直播的话,当年只生长茎叶,不开花,第二年开花结实并能产籽。
三.药用价值
(1)中药疗效:①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②阴虚盗汗:可与麦冬、生地等滋阴药物同时用。③急性肾炎导致的水肿:可用于阳气不足,所导致的阳虚性水肿,并且常常和茯苓、白术、防已等联合应用,方剂有防己黄芪汤等。④慢性肾炎导致的水肿、脾肾虚:常常与白术、党参、茯苓同用。⑤阳气虚弱症:可用于疮疡久而不溃破而内陷,黄芪有促进疮疡溃破及局限的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同用。⑥疮疡溃破:久不收口,黄芪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地丁、银花、皂刺等。脓液清洗,可与党参、肉桂等同用。⑦;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⑧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性味归经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2)药材选方有:①玉屏风散;②防己黄芪汤;③黄芪桂枝五物汤;④补中益气汤[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黄芪的西医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2)对干扰素的作用;(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4)促进机体代谢;(5)改善心功能;(6)降压作用;(7)保肝作用;(8)调节血糖;(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10)激素样作用六。
五.临床应用
(1)高血压病;(2)缺血性心脏病;(3)急性肾小球肾炎;(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5)银屑病;(6)糖尿病;(7)慢性鼻炎;(8)骨质疏松配伍禁忌。
六.配伍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3]
七.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有较好的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人参和黄芪都属于补气良药,黄芪主要以补虚为主,常常用于脉细无力、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者。而人参则偏重于回阳救逆,大补元气,常常用于休克、虚脱等急症,效果比较好。有些人因天气变化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称此为“表不固”,此种情况可以用黄芪来固表,常常服用黄芪可以预防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的功效有:保肝、抗衰老、利尿、抗应激、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可消除肾炎所致的蛋白尿,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水平。黄芪还有扩张心脏冠状动脉,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4]。
八.食疗组方
(1)黄芪建中汤;(2)黄芪补肺饮;(3)黄芪桂枝五物汤;(4)当归黄芪乌鸡汤;(5)参芪大枣粥;(6)黄芪山地粥[3]九。黄芪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临床上,使用黄芪进补的方法为,首先由少逐渐增加剂量,边服过程中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原发病有无加重,是否出现其他不适如闷、痛的感觉,一旦发现有副作用,停用或调整配药后才能用;如果感觉多汗、乏力、气喘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和体力较前明显改善,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黄芪的用量。最安全的办法是:先使用党参,临床有效而且无副作用以后,再应用黄芪,黄芪使用时采用逐步加量的办法,使身体能适应耐受并且无副作用为度。最安全的办法是配方使用。
【参考文献】
[1]熊明彪.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10.
[2]唐立明.中药黄芪的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03).
[3]李淑芳.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06).
[4]张国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6).
论文作者:贺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黄芪论文; 本草论文; 作用论文; 党参论文; 中药论文; 白术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