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理念下的审计创新_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治理理念下的审计创新_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治理理念下的审计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念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发布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计公告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的范围已覆盖了国家经济的很多领域,审计的触角已经伸展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审计工作涉入到大量的微观经济中,也直接或间接地涉入到国家的宏观经济中,在审计中能收集到大量的经济运行数据,了解到许多经济社会的真实情况,洞察到国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国家审计要积极探索,汇集和整理掌控的审计资料,尝试发布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计公告。

国内其他部门已有这种类似的报告,如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发布的经济数据报告,该报告主要反映国内GDP增长的情况,工业、农业、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出口、投资、消费增长情况,居民消费指数CPI的情况等,通过该报告,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可以让人对中国的金融货币、资本市场等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国外也有类似的报告,如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等等,这些报告一方面概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了一些问题的原因、部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情况及其影响,另一方面对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警告,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探索发布有关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计公告,可能现在暂时难以做到,但这应成为国家审计努力的一个方向。可以先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某个方面或某个经济领域运行情况发表审计公告,待取得经验和条件成熟后再对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表审计公告。

探索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监测系统

在国家治理中,要建立审计预警机制,构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系统,增强审计工作的防御性。选择符合我国国家经济安全要求的指标,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预测,在安全指标接近或突破“警戒线”时提供预警信息,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防御作用。

监测系统相关的安全指标要逐步建立,目前可以将一些国际公认的指标纳入监测系统,如财政赤字的“警戒线”是不能超过当年GDP的3%;政府债务总额不能超过当年GDP的60%;基尼系数不能高于0.4等,还有我国制定的通货膨胀率控制指标,年度通货膨胀率不超过3%等。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审计情况选择安全指标,如银行审计,银行存贷比的“警戒线”不能超75%,外汇存贷比的“警戒线”不能超85%,房地产空置房的泡沫“警戒线”不能超10%等。有些指标数据当地统计局就有,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总之,审计在工作中,要将发现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威胁到经济安全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防御作用,从而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

积极开展政策性绩效审计

政策性绩效审计是以政府制定出台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或重大措施为审计对象,与传统的绩效审计有所不同,传统的绩效审计是以资金为审计对象,审查、评价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政策性绩效审计是以政策为审计对象,评价政策的有效性,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并做出相应预测。

以往我们也开展过政策性绩效审计,但还不够规范。政策性绩效审计应围绕以下重点开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分析政策对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评判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政策今后的走向和影响进行预测。

大力推进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被认为是政府审计发展先进水平的标志,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呈递减趋势,因此要开辟新的审计领域,培育审计边际效能新的增长点。国外发达国家其绩效审计所占比例都较高,如美国审计署其绩效审计就占审计工作量的85%左右。审计署《2008至2012年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一方面能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国家治理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因而经济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向质量和效益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通过开展绩效审计能够发现资源配置和公共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配置不合理、效益不高和损失浪费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审计另一方面还能适应促进政府转型的需要。政府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型政府有两个特征: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提供公共产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节约,提高效率和效果,所以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为了促进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客观上需要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

强化审计问责制度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问责主要有三种方式,即通过《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书》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直接提出纠正处理意见;对发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理;责成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由于目前法律不够健全,执法环境不太规范,问责带有较大的弹性,有时查出问题不知道是该集体承担责任还是个人承担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也一直难以规范,不好把握;审计中发现的许多问题只是说今后要怎么规范,没有实质性的处理、问责;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由于种种因素的介入,也会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所以出现了违纪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现象,其重要原因就是问责机制不健全,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成本很低,长此下去国家审计怎么去完善国家治理?

问责是改善国家审计效力的重要手段,构建国家问责制度成为改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要强化审计的问责制度。强化审计问责在当今世界也是一种趋势,我们可以从美国审计署改名看清这一点。美国审计署原名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按字面翻译叫总会计办公室,简称GAO,2004年美国审计署改为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按字面翻译叫政府责任办公室,简称也叫GAO,这准确地诠释了美国国家审计的职责,体现了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彰显了审计问责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审计机关实际上也是一个问责机关。如果该问责的没有问,或问责不到位,那就是失职,将来别人有可能就要问审计的责。

提升国家审计的前瞻功能

目前开展的审计工作大部分是事后审计,基本上是“回顾过去”,“回顾”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将近30年了,“展望”的工作过去也有做,但做得不够。从目前情况看,事后审计已不能满足国家治理对审计的要求,国家审计是属于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监督系统,是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三种功能的“免疫系统”,其中预防与前瞻有关。2008年的金融海啸到现在还没完,欧洲债务危机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危机的影响正在向全球蔓延,我国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加之我国经济在过去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改革面临攻坚阶段,政府的国家治理任务艰巨繁重,因此,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充分提升前瞻功能,在审计工作中要前瞻性地关注社会经济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早识别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风险,提前做出预判,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促进政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确保国家经济运行安全,提高国家治理的水平。

标签:;  ;  ;  ;  ;  ;  ;  ;  

国家治理理念下的审计创新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