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管理高级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物流管理论文,高级人才论文,现状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北京市物流人才现状
关于北京市物流人才现状,我们以问卷调查和北京市商委(现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统计局于2002年10月—2003年1月联合对北京市的一次物流业现状专项调查为基础,并通过与2003年7月上海市关于物流人才现状调查采取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出北京市物流人才的大体现状。
据北京市商务局调查显示,2002年物流从业人员数共计107159人。在总计中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38311人。学历在大专以上7242人,占19%。工业企业中从事物流活动人员56029人。批发零售业从事物流活动人员12819人。其中,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
根据以上数据,假设2002年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亦为19%,得到大专以上学历物流从业人员总数为20253人。
上海市2003年7月关于物流人才现状分析显示,上海物流从业人员为36.5万人。具有大专以上(含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万人。物流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9%。上海市物流人才结构分析如下:
(1)学历结构:在总计为8万人的物流人才中,大专学历占到了一半以上为58.26%,本科学历占39.46%,研究生学历占2.28%。
(2)专业结构:调查显示理工科物流人才所占比例最大为38.2%,另外管理专业占35%,财经专业占12.3%,人文类占4.1%,其它为10%。
(3)年龄结构:30岁以下占37.04%,30-39岁占24.65%,40-49岁占21.3%,50岁及以上占17.03%。
在这里引述上海市物流人才的结构,并不代表北京市物流人才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我们认为差距不会太大,很具有参考意义。
从表1-1可以得出:
第一,京沪两地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4%、37.6%、60.0%;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3%、50.8%、47.9%。按发达国家标准来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要优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但是北京市若想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应当加大扶持第二产业,所谓“无工不富”,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第二产业的强大与否与第三产业能不能得到更快发展有密切关系。
第二,北京市在物流从业人员及物流人才数量方面与上海市差距较大。从表中可以看出,物流从业人员与物流人才数量,北京市仅为上海市的29.3%和25.3%,远远低于经济方面指标;北京市物流人才占物流从业人员的19%也低于上海市的21.9%。可见在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及结构方面北京市都逊于上海市。
表1-1 京沪社会经济指标与物流从业人员对比分析表
北京市上海市北京为上海的%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283.3
7450.27 57.5
第一产业(亿元)
102.996.71106.4
第二产业(亿元)
1610.4
3788.22 42.5
第三产业(亿元)
2570 3565.34 72.1
常住人口(万人)
1492.7
1742.15 85.7
物流从业人员(人) 10715936500029.3
物流人才数量(人) 20253 80000 25.3
第三,京沪两地在物流从业人员数量方面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一是,二者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是直接导致物流从业人员数量方面产生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因为在物流从业人员在三个产业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最大。在第二产业总量方面,北京市仅为上海市的42.5%。二是,二者的地理位置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上海市作为沿海城市航运物流极其发达,在航空及陆运方面也不逊于北京市。上海市在海陆空三方面对于发展物流业的比较优势明显,这也是造成两地在物流从业人员数量方面产生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2.北京市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数量预测
(1)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界定
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系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中级物流职称,在企业中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的物流管理人员。
(2)需求数量预测结果
我们分别用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对北京市高级物流管理人才2006-2015年的总量进行了预测,限于篇幅具体方法从略。其中用宏观方法得到两种结果,但是由于第一种结果可信度不高,故舍去。这样我们得到两种比较合理的结果:利用宏观方法,得出2006-2015年北京市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总量为50249人;利用微观方法,得出工业企业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约15000人,批发零售业(连锁业)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约16000人,物流业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约19000人,合计50000人。
利用宏观和微观两种方法得到的北京市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数量约为50000人,并将其作为预测结果。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关于大专及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这里仅限于企业,如果考虑到政府、军队、高校、科研机构等,那么这个数量应该是不够的,经过我们课题组及与有关专家、学者讨论,保守估计北京市企业及其他组织的高级物流人才需求数量应该在60000人左右。
3.北京市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1)人才需求数量总体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步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经济增长与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进入新世纪以后,北京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初步测算,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经济快速发展拓展的物流市场空间,体现在高档次物流需求不断提高,新型物流服务需求旺盛,一体化物流服务、个性化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服务的比重逐步提高,从而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新的事业发展契机,促进物流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北京市良好的经济前景和物流业的逐步成熟壮大,必将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产生旺盛的需求。
(2)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推动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高级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北京市逐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促使机电产业、生物和医药产业、IT产业等新兴产业以及外贸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从而导致物流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于这些产业所创造的产品附加价值高,单位价值量大,市场周期短、市场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对于现代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加之企业进行全球采购和销售的比重越来越大,致使企业在采购、库存、商品配送等领域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缩短库存周期,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快速反应程度,成为高附加价值商品对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在选择物流服务商和物流手段等方面,与传统的选择标准有很大程度不同。所以,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在未来10年中,物流管理人才结构将更为优化,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才将上升,人才层次将向高级化发展。
(3)物流业将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保持强劲需求
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需求的增加,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随着经济运行质量的逐步提高,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上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将导致物流服务需求的结构和质量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度化的趋势,物流市场的结构更加完善。
尤其中国加入WTO后,进口关税下降,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逐步取消,服务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这些变化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影响,将加速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入WTO后,国内的工商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寻找利润空间,将积极进行跨国经营,而作为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功能,将外包于专业物流企业,利用专业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提升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国内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为北京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市场的规模。同时,众多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北京市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对北京市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跨国企业进入北京市场后,将首先专注于其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外包于专业物流企业,这必然给物流市场带来更多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市场的扩大,也必然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产生更多需求。
(4)连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将加速
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连锁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商业物流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物流,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尤其是商业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发展较慢,从业人员素质也较低。北京市连锁企业中物流工作多半由年龄相对偏大的老人员承担,缺乏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
要培养懂物流的行业专才,提高物流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首先,通过连锁零售商店内部物流运作管理创新的实践,系统地培养和造就一批物流管理人才;其次,连锁企业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通力合作,培养适合连锁零售物流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再次,还可以积极加入物流行业组织,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总之,连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使其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增进对现代物流的理解,缩短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