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彩红
(黑龙江省海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黑龙江海林 157100)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性激素水平以及1年妊娠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机体性激素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048-0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指宫体外处形成子宫内膜组织而导致的痛经、白带异常等症状。育龄期女性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不孕。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变大,该疾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它具有病变范围广,浸润性强等特点,往往与附近组织产生广泛性粘连,不仅极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积极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段治疗该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选择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探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1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9.70±2.36岁;R-AFS分期:20例Ⅰ期、18例Ⅱ期、26例Ⅲ期、7例Ⅳ期。对照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29.71±2.34岁;R-AFS分期:21例Ⅰ期、19例Ⅱ期、25例Ⅲ期、6例Ⅳ期。纳入标准:(1)经CT、X线片等检查方式而确诊者;(2)意识清晰者;(3)无行腹腔镜手术史者;(4)有生育需求者;(5)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近期行其它方式治疗者;(3)伴有哮喘及癫痫等疾病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两组年龄、R-AFS分期等方面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于经期第1d口服孕三烯酮(生产单位:北京紫竹药业;批准文号:H19980020)治疗,2.5mg/次,2次/w。(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米非司酮治疗: 于经期第1d口服米非司酮(生产单位: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10633)治疗,每天一次,12.5mg/次。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1)总有效率:①显效:痛经、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盆腔肿块;②有效:痛经、白带异常等症状明显改善,B超检查未发现盆腔肿块;③无效:痛经、白带异常等症状、B超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性激素水平: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以及雌二醇 (E2)水平;(3)1年妊娠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研究
治疗后,观察组40例显效,2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7.18%;对照组34例显效,2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8.8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性激素水平分析
术前,两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性激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1年妊娠率分析
两组均随访1年,观察组1年妊娠率(76.06%;54/71)明显高于对照组(39.44%;28/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作息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卵巢子宫内膜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育龄期女性群体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明显地浸润性,往往会产生重度大范围地粘连情况。该疾病还会并发腹痛、月经不调以及不孕等症状,极大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2]。由于病灶处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独特,因此常常紧贴于附近组织壁以及卵巢皮层,再加上疾病所致的血管增生及解剖变异等情况,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困难程度。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具有创伤性大、患者恢复慢以及复发率高等不足,如果操作不当,则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加重,因此在临床中应用逐渐受到限制。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线方案,其中以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为代表药物。孕三烯酮属于三烯类激素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雌激素以及抗孕激素的功效,且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雄激素活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阻碍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等因子的分泌,同时并影响卵巢分泌能力,进而降低血清孕激素等因子水平[3]。孕三烯酮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细胞受体,进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快速萎缩消失,最终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米非司酮属于抗孕酮类药物,它不仅能够抑制早期妊娠,同时还可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有利于子宫颈的快速成熟。米非司酮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服药后,它可有效结合激素受体,进而明显改善了雌激素、孕激素等因子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程度,具有良好的抗孕酮的效果。另外米非司酮还可降低卵巢合成激素的能力,大大加快了子宫内膜的萎缩速度。有关研究资料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细胞周期,从而使其一直处于G1期,进而减小了S期细胞数目。提示米非司酮不仅能够明显降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同时还可诱导细胞快速凋亡,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性激素水平,同时还可促进病情的快速康复。总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机体性激素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红.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34例[J].中国药业,2016,25(1):101-103.
[2]林国粹.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131-132.
[3]杨慧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0):48-50.
论文作者:闫彩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两组论文; 性激素论文; 异位症论文; 水平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