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技术扩散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社会资本、技术扩散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资本论文,社会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3;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89(2004)02-0095-006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忽视自然资源再生和受环境服务水平制约的传统增长模式仍然主导着经济的发展,对它们来说,落后的技术条件使得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改善间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传统发展模式的后果是它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p166]那么,发展中国家如何能够在不损害环境的条件下保证经济的跨期性增长(注:在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当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而且还要考虑经济的跨期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呢?

在本文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采用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的扩散过程显然是一个关键,虽然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和制度框架的变迁对一国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但这只不过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外生激励,而新技术的扩散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激励。进一步而言,在低消耗高产出的新技术的扩散过程中,我们应该在重视技术供给的同时强调技术需求对于技术扩散的决定性作用,因为通过技术采用个体间的合作与互动,体现为社会网络、规范和制度集合的社会资本在需求过程中对技术扩散发生着关键性的激励作用。

一、技术扩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激励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刘易斯、库茨涅茨、钱纳里和泰勒等人看来,一国要从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经济结构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当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取代农业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部门时,才可能实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水平的目标。其次,诺斯认为,有效的制度环境可以促进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从而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本文看来,以经济结构和制度框架的变迁来解释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依赖度的降低只是从外部激励角度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机制,这些解释显然忽略了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更为关键和迫切的内在激励因素,忽略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所起的广泛影响,而对于大多数缺乏自我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忽略了新技术扩散过程的作用。

另外,在新经济增长模型里,技术进步在忽略自然资源消耗水平以及自然资源消耗极限的条件下,被认为是内生于经济增长过程,从而有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增长明显受制于自然资源、环境服务消耗的生态极限时,这一忽略资本间不可替代性的发展显然只能是“弱”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强”可持续发展模式[2]。

实际上,对于各国而言,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然资源消耗水平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吸收具有低消耗生产技术的能力。因为,只有当采取那些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要求较低的新技术(注:本文中新技术即代表低消耗高产出的技术,旧技术则是指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技术。)来取代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旧技术成为可能时,经济结构的转换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同时那些旨在消除自然资源市场价格扭曲现象进而保护环境的政策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技术进步从本质上有着减少资源投入、增加产出两个方面的特性,“就劳动资料来讲,如果生产这些劳动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发展了……旧的机器、工具、器具等等就为效率更高的、从功效来说更便宜的机器、工具和器具来代替……旧的资本也会以生产效率更高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再就劳动对象来讲,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付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3]。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利用,同时又保证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通过技术进步来减少传统产业的污染,使产业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4-p147~148]。当前,对于大多数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前半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进步的具体内容并不是主要表现于自身开发能力的增强上,而是体现在提高低消耗、高产出新技术的使用能力上,也就是体现在本文所关注的技术扩散过程上。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可持续增长问题简化为如下一般动态最优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新技术扩散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上式说明,跨期效用函数现值最大化的实现取决于消费(C),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宏观政策杠杆来达到这一目标:技术激励、技术激励下国内储蓄净值的生产资本份额(a)和人力资本份额(1-a)、给定时期里消耗的自然资源(n)。同时,政策选择有几个限制条件:

(1)产出总水平(GDP)是由总生产函数给定,它取决于可利用的生产资本存量(K)、人力资本存量(H)、自然资源的消耗量(n)以及通过参数向量(θ)反映的技术扩散因素;

(2)生产和人力资本存量取决于国内储蓄(S)通过控制变量a在生产资本(I)和人力资本(h)之间的分配情况;

(3)储蓄等于总产出减去消费(C)和技术激励(Sb);另外,自然资源存量(N)的变化由再生率(R)和自然资源消耗量(n)决定;

(4)向量θ随着新技术进入经济运动过程而变动,这个过程也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变动相一致。实际上,新技术的扩散改变了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以及他们之间的替代弹性。这些改变通过一些取决于人力和生产资本存量、生产者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n)、技术激励(Sb)等因素的函数(g(.))来给定。当然,最后我们还要考虑环境破坏的作用,它仅在自然资源总存量低于极限时发生。

二、技术扩散动因的结构分析:需求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从上可知,具备低消耗、高产出特性的新技术的扩散将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对于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仍然知之甚少。当前主要的可持续增长宏观模型尽管已经认识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对其中的技术扩散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一方面,大多数模型都是在引入自然资本要素之后,将技术进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外生给定因素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忽略了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三者间的替代性(以标准的生产函数为例),尤其是自然资源在技术进步下的被替代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仅仅满足于弱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另一方面,那些试图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研究却又往往将技术扩散过程排除在外[5],这对于大部分尚未具备足够技术开发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注:这里也包括发达国家,因为即使是具备开发能力的发达国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仍然是技术得以进步的重要过程。)而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他们来说(包括发达国家的技术应用者而言),如何获取低消耗、高产出的新技术并加以有效使用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作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和研究者,他们更多关注的也是这个技术扩散过程。

在技术扩散过程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技术供给,也就是研究与开发,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另外就是技术需求,也就是技术应用,对此过程及其激励机制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就最近的一些技术扩散模型[6][7][8]而言,重点更多是放在技术扩散的供给过程上,也就是“干中学”和不确定性水平(成本收益的不确定性)的降低上,如何消除技术开发的外部性问题显然是它们关心的焦点。与此同时,它们却极少关注技术扩散的需求过程,特别是忽略了在需求过程中,技术的潜在应用者通过社会互动获取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有关技术扩散的经验模型[9],也没有对技术需求过程的影响机制进行解释性分析,传统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显然并不能满足对技术采用过程激励机制的解释。

经验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解释新技术采用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潜在采用者社会网络的规模,将社会资本引入到技术采用的激励分析中可以发现,合作程度以及决定合作的社会资本数量对技术扩散的需求阶段产生激励作用,社会资本对技术采用的决策阶段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对所采用的技术领先程度的影响却不如决策阶段来得大。

以上这些研究意味着嵌入于社会互动中的技术需求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促使新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扩散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不确定性和外部性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因而,体现为“决定社会互动过程的社会网络、规范和制度”的社会资本和技术扩散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技术扩散的需求动因:互动与社会资本

在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经济个体(包括厂商和消费者)行为选择是在个体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做出的,他(她)并不需要考虑群体内其他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然而,实际上每个经济个体都处于不同的群体网络中,他们的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个体间社会互动关系的影响,从而可能偏离原有的选择路径。这一点同样体现于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技术采用上,在互动化的条件下,社会资本对于技术扩散的影响既体现为它可以促进新技术使用上,同时又体现于它设置了旧技术转向的障碍(注: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水平下是有利于技术扩散的,超过了一定水平就阻碍了新技术的扩散。)。

广义地说,社会资本指的是在给定经济体系中决定个体互动过程的一系列社会网络、规范和制度,包括存在于给定经济中的正式、非正式制度,它们通过作用于个体互动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并最终影响经济体系的演进。

在这个极为宽泛的界定中,这里主要关注它的结构性部分:体现为社会联系度和社会多样性的社会网络。前者是在诸如人均电话拥有量、人均网络节点等指标基础上进行构建,后者则是依斯特里和莱温所提出的三个指标的综合[10],它原来用于测度两个随机选取的个体属于不同种族、语言群落的可能性,在此则说明网络中个体的多样性。不同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联系度和社会多样性水平都是不同的。

波赫尼等人以加纳杂交可可(技术)的采用为例,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作用。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农户所处社会网络对于技术信息的获取和采用成本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杂交可可(技术)的采用是一个整合不同机制和因素的过程——包括经济的和社会……,经验证据表明在采用杂交可可的过程中,小型农户通过社会网络获取支持的可能性比大型农户利用农场优势获取支持的可能性来得大……。”[11]另外,在上海展开的一个有关高校学生创业状况的经验调查也从创业者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评价这一侧面验证了社会资本对于技术扩散的影响(注:杨浦区大学城高校知识经济课题组,2001。)。

实际上,上述界定下的社会资本对于技术扩散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互动过程本身对经济个体决策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社会互动是个体行为外部性(注:此处的外部性不是指传境意义上的个体行为结果对外部社会造成的正或负的外部影响,而仅是指个体在行为选择上受到其他个体行为选择溢出性的影响,譬如随大流现象。)的源泉,也就是个体行为选择在互动条件下将受到其他个体选择的影响,从而可能偏离原先的最优选择路径,体现于技术扩散过程就是个体的技术选择受到与之具有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技术选择的溢出性影响。其次,社会网络影响着经济体系内的信息分布和个体间的合作水平。前者包括信息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影响着与新技术采用密切相关的知识溢出程度。后者是指经济个体在行为选择上的协调与一致性水平。通过改变信息分布和合作程度,社会资本的结构性部分影响了经济个体对经济不同方面变化的预期过程(新技术购买成本和收益),以及与新技术采用相关的交易成本、使用成本。因而,有着相似技术结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禀赋的国家之所以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内部社会网络结构的不同。

具体而言,社会互动与合作对于技术扩散之所以重要,其中有两个原因:1.在这些互动与合作过程中,个体分享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促使个体产生对新技术和经济环境的预期,而存在于社会互动与合作中社会网络的类型决定了信息流的质量和密度;2.互动与合作也是不同技术之间互补的来源。比如,在安第斯山脉的“paramo”地区,一个印第安人采用拖拉机代替耕牛来耕种的成本看起来极为昂贵,而实际上,燃料、零部件、技术支持在仅离村庄几公里地方的一个中等规模城镇里就有。这意味着如果其他邻居都采用了这种新技术,就可以极大地降低耕作成本。因为首先,这将带来有关拖拉机使用和维修知识的溢出;更为重要的是,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在那儿设立一个能够提供燃料、零部件及降低维修成本的拖拉机维修站就变得合理了。每个新近利用该技术的农户就将产生一个正的社会外部性,因为这将使成本下降。但是,对旧技术的使用者来说,则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当使用者转向新技术,有关旧技术的信息流将减少。那么,农户是否能够采用社会最优的解决方法,就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社会互动类型。如果没有互动,或者这种互动并没有带来体现为信任和合作的社会一致性,那么社会有效的解决方法将不会出现。因此,社会网络的密度、节点间联系的强弱以及和这些联系相关的行为类型将影响新技术的扩散和由此决定的经济产出水平。

四、结论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基本框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受到社会资本影响的技术扩散过程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内生性的激励作用,这样,社会资本、技术扩散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核心因素就被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这也就是技术进步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技术进步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2.结论。可持续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相协调的过程,而且更是技术扩散内生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它还间接地受到经济个体间互动关系的影响。构建一个强调社会资本因素的技术扩散内生化的可持续增长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综合以上不同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决定机制。

本文对技术进步下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分析表明,可持续发展是技术扩散内生化的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及自然资本的最优跨期配置过程,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采取许多政策工具来影响这个配置过程,从而实现“强”可持续性意义上的真正发展。而实际上,任何类型的政策干预(贸易政策、社会保障及福利改革、税收改革、债务重组、货币和财政政策或者最低工资政策)显然都可以影响消费、储蓄和自然资源需求量,并进一步波及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在详细分析了众多政策工具的整体空间和适用于决策者的政策选择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全面的政策框架,才能够切实保证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从以上设立的技术进步下可持续发展框架出发,主要有以下三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是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关系到“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消耗率(注:指生产1单位GDP而必须消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NRES)总量。)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自然资源消耗率这个总体环境指标对于各国环境政策的制定和评价都是极为必要的,它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总体经济指标(比如GDP)或者社会指标(比如平均寿命)。

(2)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技术扩散过程的分析,研究社会互动是如何通过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个体的行为选择模式、以及社会网络结构如何通过改变个体的预期影响到经济个体对新技术的选择。

(3)通过构建技术扩散内生化的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最优跨期配置的宏观经济模型来提出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

[收稿日期]2003-3

标签:;  ;  ;  ;  ;  ;  ;  ;  ;  ;  ;  ;  

社会资本、技术扩散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