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酶法制胶工艺研究

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酶法制胶工艺研究

宋小岩[1]2003年在《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酶法制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考察了明胶现有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国内外酶法制胶文献资料的优缺点,提出论文课题。本论文以牛骨为原料,用AS1.398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酶解反应代替传统工艺中的浸灰过程,对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酶法制胶工艺系统的研究,以期找出制取酶法高质量明胶的合适条件s,并为酶法制胶工艺在我国的工业化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数据和理据。首先,通过测定脱钙速率的变化及跟踪浸酸对胶原蛋白的破坏程度,研究了骨料脱钙预处理的方法,并确定了合适的脱钙条件。其次,研究了AS1.398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溶液的稳定性,揭示了酶活对时间及温度的稳定性变化规律,据此确定了酶溶液的使用方法。回归出自制冻力仪检测结果与勃卢姆冻力仪检测结果的转化方程,并验证其准确性。第叁,系统研究了AS1.398中性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对骨胶原的酶解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浓度、水/骨质量比等因素对明胶产率及凝冻强度、粘度、pH、色度、透明度等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找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并进行了放大实验及对产物明胶进行了质量(部分性能)评定。第四,对骨胶原酶解反应的终止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水洗法、pH调节法、温度调节法终止酶解反应的效果及对产物性能的影响,选择温度调节法作为酶解反应终止方法。最后,在对单酶的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复合酶对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单酶产物相比,可以获得透明度和色度更为优异的产物,复合酶的其它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是一种值得开发研究的制胶新方法。

宋小岩, 黄雅钦, 黄明智[2]2003年在《酶法制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AS1.398中性蛋白酶制取骨明胶的工艺,揭示了酶的用量、水/骨质量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凝冻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了AS1.398中性蛋白酶对牛骨进行酶解反应制取高凝冻强度明胶的合适反应条件。

吕坪, 杜玉枝, 魏立新[3]2006年在《酶法制备明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数码时代对照相明胶造成很大冲击的同时,医药、食品及新功能明胶的市场需求却在逐步扩大[1]。随着明胶市场的细分,对明胶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显现出高标准、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新特点。传统碱法生产明胶工艺由于周期长、卫生条件难以控制、设备改进困难,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

李佳[4]2011年在《酶法制备罗非鱼鱼皮明胶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胶是胶原蛋白经适度降解变性而得到的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广,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学等行业。酶法制备明胶相对于传统的方法,生产周期短,污染少,易于细化明胶品质,是比较理想的生产方法。本文以罗非鱼鱼皮为原料,研究酶法制备明胶的工艺及其明胶的性质。由于罗非鱼鱼皮脂肪含量高达13.6%,为了提高明胶的品质,本文采用脂肪酶脱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酶法脱脂的优化工艺为:pH值9,温度40℃,脱脂时间3h,酶用量2%,该工艺的脱脂率达67.5%。其次,系统研究了四种蛋白酶对鱼皮的酶解效果,探讨了酶用量、处理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明胶得率、白度、粘度、凝冻强度四项指标的影响,得出了各种酶的优化工艺条件分别为:胰蛋白酶处理,酶用量0.2%、pH值5、温度45℃、处理时间1h;木瓜蛋白酶处理,酶用量0.2%、pH值6、温度40℃、处理时间1h;中性蛋白酶处理,酶用量0.8%、pH值7、温度40℃、处理时间2h;胃蛋白酶处理,酶用量0.2%、pH值为3.5、温度40℃、处理时间1h。通过比较四种蛋白酶处理制备的明胶产品性质及得率,筛选出木瓜蛋白酶。第叁,采用NaClO-H_2C_2O_2法对鱼皮进行漂白,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的漂白工艺:NaClO用量15ml/100g、氧化漂白时间为3h、H_2C_2O_2用量为1.5%、还原漂白时间为30min。最后,通过研究熬胶过程的温度、时间、初始pH值和超声波辅助对熬胶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佳的熬胶工艺为:温度为50℃→55℃→60℃,叁次熬胶各2h,熬胶初始pH 5,超声波功率60W,超声波辅助熬胶效果优于传统的热水提胶。最优工艺制备的鱼皮明胶得率23.15%,白度40.5,粘度和凝冻强度分别为7.52 m Pa·S和252 Bloom g,达到国家食用明胶标准(GB6783-94)。

张兵, 史京京, 王颖, 郭燕川, 陈丽娟[5]2012年在《酸预处理对酶法骨明胶功能性质和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以牛骨粉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明胶,考察了骨粉预处理试剂——盐酸的浓度对明胶产品的冻力、粘度、分子量分布和等电点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骨粉预处理用的盐酸浓度的增大,明胶产率降低.骨粉经过盐酸预处理后,明胶产品的冻力大于300bloom g,高于原料未经盐酸处理得到的明胶产品.与传统的碱法工艺明胶相比,酶法明胶具有高冻力、高等电点和相对较低的粘度等特点.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明胶的分子质量分布,酶法明胶不但具有传统碱法明胶具有的96KDa、97KDa、193KDa和289KDa组分,而且具有165KDa和120KDa组分.酶法明胶的等电点在碱性范围内,随着预处理用盐酸浓度的增大,明胶产品的等电点升高.骨料的预处理工艺对明胶的产率、冻力、粘度、等电点和分子质量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明胶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控骨料预处理酸浓度可以调控明胶的技术指标.

张锋[6]2002年在《酶法制备明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胶是胶原蛋白经适度降解变性而得到的产物,分子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它被广泛应用于感光材料和医药食品等行业。生产明胶的传统方法是碱法、酸法、盐碱法等。其缺点是生产周期长,污染较大。酶法制备明胶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本课题旨在开发一种有效的酶法制备明胶的新工艺。 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几种制备明胶的工艺并对其中两种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酶法制胶工艺A的优化结果为:酶解过程胃蛋白酶处理的初始pH值为2~3,间断搅拌,反应时间为5~6h,胃蛋白酶的用量为0.28g/(kg生皮);溶胶过程的初始pH值为5,溶胶温度为70℃→75℃→85℃,搅拌速度n应取为20~40r/min。在此条件下,明胶产率可以达到20.37%,粘度可达9.53mPa·s。酶法制胶工艺B的优化结果为:酶解过程的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8~10h,中性蛋白酶用量M为2.0g/(kg生皮),间断搅拌;溶胶过程的溶胶温度为70℃→80℃→90℃,初始pH值为5。在此条件下,明胶产率可达23.05%,粘度可达7.26mPa·s。通过比较可以确定酶法制胶工艺B为最佳工艺。另外还测定了明胶的理化性质,所测项目达到食用明胶标准。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法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率高,环境污染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酶法制胶工艺研究[D]. 宋小岩. 北京化工大学. 2003

[2]. 酶法制胶工艺研究[J]. 宋小岩, 黄雅钦, 黄明智. 化工科技. 2003

[3]. 酶法制备明胶的研究进展[J]. 吕坪, 杜玉枝, 魏立新. 明胶科学与技术. 2006

[4]. 酶法制备罗非鱼鱼皮明胶的工艺研究[D]. 李佳.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5]. 酸预处理对酶法骨明胶功能性质和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J]. 张兵, 史京京, 王颖, 郭燕川, 陈丽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12

[6]. 酶法制备明胶的研究[D]. 张锋. 北京化工大学. 2002

标签:;  ;  ;  ;  

骨胶原的酶解反应与酶法制胶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