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张岱年论文

追忆张岱年

吴 霖

采访张岱年的时间是1993年的8月,他当时对我说,希望能活到90岁,完成自己再写两部哲学专著的愿望。我写的张岱年的宏愿,即指此。那一年,他84岁。张先生逝世于2004年,活到了95岁的高龄,也即在我采访后的第十一年才去世。遗憾的是当初未能追问一句,他希望假以天年想完成的是哪两部著作。但愿张先生心心念念的宏愿已经达成。

记忆虽然模糊,但印象还是依稀有的。比如,张先生有河北口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小心木讷,讲话稍有口吃,基本是一问一答,并不擅自展开话题。我记得在讲述到自己早年(1954年)在琉璃厂偶得《王氏家藏集》时,他才表现出比较特别的兴奋。现在回头看,依然有一点小遗憾,就是对此书的信息没有展开,比如版本缘何珍贵,再比如购书的价格,等等。我当时对张先生爱书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他为什么对这一部书如此情有独钟?!如今,不知道这一部曾让张先生拱之如璧的家藏在何处安身。念之,惘然;思之,怆然……

10月18日,北京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城管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消防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网点布局”、“加大资金支持,降低经营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简化注册流程”、“改革经营许可,创新监管模式”、“规范执法检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提升,培育品牌优势”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9条创新举措。未来北京将按照每千人10-20平方米的标准在居住项目规划中预留便利店业态空间。未来三年左右,全市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将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每个社区有2个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1.并列关系。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两句在表意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分句是偏句,引出或补充中心句,中心句是表意的重点所在。例如:

长兄张申府

在那篇短短的采访记中,我只是蜻蜒点水似的提了一下他的长兄张申府先生,并未铺排。一是宥于字数、体例所限,二可能也是稍有踌躇。印象中张先生在采访中,也并未强调和刻意提及他这位兄长。记忆中,似乎提到时,也是直呼其名。我之所以还知道张申府的大名和不多的事迹,还是在盛成先生的回忆中曾多次提到。

虽然CP粉之间有着相似的审美和价值观,但是不同组CP粉之间对于偶像CP发展占有性的差别,使得冲突也常常上演。TF boys内部的CP组合形式有三种,三家CP粉大多情况下也都是出于圈地自萌状态,一旦有人出来招惹是非,也都是水火不容的状态。当其中二人CP跑到对家的微博、站子、MV安利自己的CP,就会引发群起而攻之,本来只是个别人的行为,最终还是会演化成两家CP的互撕,而在此类突发事件中,由于粉丝事先没有想到应对方案,这个时候粉丝群体中的个别人采取行动,很多人便会进行效仿,因为这一群体有共同的目的和兴趣,因此他们对彼此有很高的身份认同感,也更容易协调一致。

张申府比张岱年大16岁,在过去,可以是两代人的年龄。或许是因为都是哲学家,都善于对情感的把控?张申府在1986年6月去世后,张岱年于8月写了一篇《学识渊博风范长存——悼念张申府同志》的文章,从体例判断,应该是给某家报纸的稿子。此文被收入1993年出版的张申府著《所忆》一书中。内容和题目一样,基本平铺直叙,并不见鲜明的情感涌动。最后一段:“申府原名崧年,是我的长兄。我青年时期钻研哲学,深受吾兄的启迪。追念往昔,感念尤深!”除了这一段,此文若冠以别人的名字,大约也是念的通的。

张岱年的夫人冯让兰是冯友兰的堂妹。当年(1935年)的介绍人正是冯友兰和张申府。因此,无论是在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或是日常生活中,两家一定会有各种交集。另,冯友兰同胞3人,弟冯景兰(地质学家,1898-1976)、妹冯沅君(作家,1900-1974)。其中,冯景兰的女儿冯钟芸嫁给了任继愈(哲学家,1916-2009),任氏也是研究中国哲学的高人。

当年采访记中还有一处没有点明的,是张岱年和冯友兰的关系,其实也蛮有意思。

张申府一生最大的癖好就是书,曾经给自己的书斋起了个“名女人许罗斋”的斋名,一望而知,也是典型的文人气质。这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斋名是什么意思呢?他本人解释过:“名”就是名学,就是逻辑学。“女”就是《列女传》,“人”就是《人物志》,“许”就是许梿,“罗”就是罗素。斋名中,他把自己毕生的追求和喜好高度概括,组成了一个逗趣的“名女人许罗”。

至交冯友兰

张申府的一生,可以说在每个重大历史的节点上都及时赶到了,没有缺席,也没有迟到,但他的表现,却往往是文人的,迥异于政治家。如今时过境迁,但愿我们能孰是孰非问之,允许见仁见智也是一种美德。

张申府同胞五人,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弟张崇年(物理学家,1904-1994),幼弟即张岱年。张氏兄弟的父亲张濂,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王寿彭榜进士。

1988年,冯友兰在医院里写成《张岱年文集》序。文中写道:“张先生之学生有习篆刻者,欲治一闲章以相赠,请示印文,张先生命刻‘直道而行’四字。余闻之曰:‘此张先生立身之道也,非闲章也!’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直道而行则‘刚毅’矣。‘近仁’之言,其意当哉。”冯与张的关系,在师、友之间,且是姻亲,更是多年的同事,相知可谓极深。

冯友兰(1895-1990)与金岳霖(1895-1984)同庚。1983年,两位老先生88岁时,冯友兰写了两副对联,一给己,一赠金。给自己的一副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胸怀四化,意寄三松。”给金岳霖的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论高白马,道超青牛。”88岁雅称“米寿”(米字拆开是八十八),“茶寿”者,108岁也(盖“茶”字上面为“廿”,下面可拆为八十八)。冯友兰、金岳霖、张氏兄弟,都是研究哲学的,且是至交,均得享高寿。

学者眼中的世态炎凉

1957年,张申府、张岱年昆仲同陷“丁酉罗网”。张岱年因此受到种种屈辱,感受了世态炎凉。他曾多次提到并感念的是,冯氏在当年的批判会上总是三缄其口,并未落井下石。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北大哲学系教授陈来《燕园问学记》中曾记录导师张岱年回忆:“清华有两个才子:张荫麟和钱钟书。钱钟书说自己在清华最得力的老师是张申府。在张申府家我和他见过多次。解放后他请张申府吃饭,要我作陪,所以我还欠他一顿饭。我和钱钟书本来是有交谊的,1957年出事后,路上见面,我和他打招呼,他不理,以后我也不理他了,不高攀。他太太还客气,1957年后见面还点头。”

“Objective”表明该测试是一种客观评量,体现在各站测试目标明确,得分标准清楚;“Structured”意为测试的各站内容经过详尽的规划、非随机的测验,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即考查临床技能的某一特定部分,设计考试一定要有蓝图,见表1);“Clinical”意为测验的是临床技能,而且使用真实的临床案例;“Examination”包含3层涵义,该测试同时可作为回馈性测验、总结性测验和执照考试。据此,OSCE可运用于教学、毕业生或新进人员评鉴及执照考试。

张岱年曾在1997年(时年89岁)写过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短文,生前收入在2002年出版的《晚思集》中。此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为:“张岱年自选集。”可见这个“最喜欢”的选出,决不应该是敷衍的。那么,我们都会好奇,一位研究了一辈子哲学的哲学家,到底是哪一本书能得到他的青眼相看呢?

答案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结束》。

(摘自《法治周末》)

标签:;  ;  

追忆张岱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