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第S39标段石渠段不稳定体工程地质分析论文_兰景岩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第S39标石渠段(桩号为165+202.4~165+426.4)为深挖方段。渠道开挖以来,渠道右侧边坡发现多条裂缝,不稳定体影响渠坡长度近100m,危及了工程安全,需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总干渠;石渠段;断层;裂缝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第S39标段(桩号165+202.40~166+616.40)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以南,石渠段与大型建筑物瀑河渠道倒虹吸进口相连,总长224.0m。本段为深挖方段,设计渠底高程59.877m~59.868m,最大挖方深度33.0m,渠底宽度11.0m,过水断面边坡坡比1:1,一级马道以上边坡比1:0.75~1:1.5。

该渠道2006年9月施工,在渠道右侧边坡发现4条裂缝,最大缝长近50m,最大缝宽约6cm,不稳定体影响渠坡长度近100m。

1.地质概况

⑴地形地貌

石渠段地貌为低山丘陵区,总干渠在该部位轴线方向为NW346o,从山体鞍部穿过,该处山体为瀑河右岸孤丘,靠近河床一侧岩壁陡立,原地面最大高程约100.0m左右,鞍部最低高程约75.0m左右,地形起伏不平。

⑵地层岩性

石渠段地层主要为:①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nx)砂质页岩夹薄层页岩,局部为中厚层夹薄层石英砂岩。本层分布于渠道右坡及左坡下游部分。②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Qnc)紫红色中厚层~薄层石英砂岩。本层分布于渠道左坡上游部分。③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段坡残积(dl+elQ2 2)含壤土碎石或含碎石壤土。本层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于右坡坡顶处。

⑶地质构造

石渠段构造型式以断层为主,节理次之,受构造影响鞍部地形以总干渠轴线为分界,两侧岩层形成近似缓倾向斜构造,影响两侧岩层层面,倾向渠底方向。

岩体完整性受断层、构造节理影响较大,从开挖出的现场看,岩体破碎,呈强风化状。本渠段共揭露规模不等的断层8条,分述如下:

F1断层:本断层为压性断层,出露于右坡桩号165+446处,揭露长度约21m,走向NE80o,近直立。

F2断层:本断层为平移断层,出露于右坡桩号165+380~165+395处,揭露长度约70m,走向NE60o,倾向SE,倾角61o,上盘东移、下盘西移。

F3断层:本断层为压性断层,出露于右坡桩号165+325~165+365处,揭露长度约35m,走向南北,倾向西,倾角68o。

F4断层:本断层为顺层断层,出露于右坡桩号165+220~165+280处,揭露长度约65m,该部位岩层产状受褶曲影响较大,大致为走向NE26o,倾向SE,倾角13o。

F5断层:本断层为压性断层,出露于右坡桩号165+410~165+425处,揭露长度约10m,断层走向NE10o,倾向NW,倾角64o。

F6断层:本断层为压性断层,出露于左坡桩号165+325~165+350处,揭露长度约27m,断层走向NE22o,倾向SE,倾角76o。

F7断层:本断层为压性断层,出露于左坡桩号165+380~165+400处,揭露长度约18m,断层走向NE26o,倾向SE,倾角68o。

F8断层:本断层为压性断层,出露于左坡桩号165+415处,揭露长度约12m,断层走向NE26o,倾向SE,倾角13o。小范围内断层发育,构造节理相对密集。各断层分布详见图1。本渠段未见地下水位。

图1.石渠段内断层分布位置图

2.不稳定体形态及构造分布特征

渠道右侧共出现4条裂缝,其中L1、L2、L3三条裂缝先产生,半月后发现新产生裂缝L4,均位于一级马道以上。L1延伸长度50m,裂缝的最大宽度6cm;L2延伸长度8m,裂缝的最大宽度2cm;L3延伸长度40m,裂缝的最大宽度2cm;L4延伸长度20m,裂缝的最大宽度1cm。

L1裂缝:走向大致为NE4o,表层揭露的裂缝局部具有弯曲。该裂缝位于三级马道以上,表层被全风化页岩覆盖。总体发育在F2、F3断层之间,走向大致与F2、F3断层形成并列。

L2裂缝:走向大致为NW337o。该裂缝西端紧临F5断层构造岩,裂缝的走向在平面图上与断层的走向大致相同。L1裂缝与L2裂缝走向接近,推测这两条裂缝为同一条。

L3裂缝:走向大致为NE13o。该裂缝位于一级马道以上,向上延伸至征地边界线,在顶部有一个小分支。裂缝整体位于F3断层构造岩内。

L4裂缝:走向大致为NE30o。该裂缝位于一级马道至三级马道上部2m处。裂缝整体位于F2断层构造岩内。

裂缝形成以来没有较大降雨过程,短期观测成果反应,裂缝长度及宽度无明显变化。

受以上4条裂缝及F2、F3、F5断层的控制,形成的不稳定体范围为:边坡长度影响范围为桩号165+320~165+420,高程上控制边界下部为一级马道,上部为L1、L2、L3裂缝的端部。裂缝的分布及不稳定体的范围详见图2。

图2.石渠段裂缝的分布及不稳定体的范围分布图

3.不稳定体机理分析

L2、L3、L4三条裂缝分别位于F5、F3、F2断层构造岩中,L1裂缝发育在F2、F3两条断层之间。断层走向与总干渠轴线夹角大致为30o,倾向总干渠轴线下游方向,倾角大致为60o~70o。

受地质构造影响,不稳定区域岩层产状变化较大。从整体上看岩层层面顺坡倾斜,走向与总干渠轴线夹角大致为39o,岩层倾角一般为12o~25o,局部受断层及褶曲影响可达40o。

分析认为,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渠道开挖后,不同部位受结构面影响(主要为顺坡向的层面),岩体应力在调整过程中,局部产生下滑力,岩体蠕动变形过程中,局部地段产生拉裂现象。

上述3条断层均倾向总干渠轴线方向,断层倾角大于坡面角度,且断层面倾角多为高倾角(68o~85o),断层带本身对边坡的稳定不会造成很大威胁。但受断层影响,岩层层面大部倾向渠道方向,倾角25o~40o,层面走向与总干渠轴线方向夹角较小。现开挖的坡度大部为1:0.75,开挖边坡过陡,提供了岩体应力释放及变形的空间,是岩体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

4.结语

⑴本石渠段现地面揭露的裂缝展示清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F2、F3断层的控制范围之内、一级马道以上,现开挖边坡角度偏陡,岩层层面与总干渠轴线夹角较小,岩层倾角25o~40o,岩体变形有发展的空间,因此产生局部裂缝。目前,岩体仅是蠕动变形阶段,在岩体侧壁及下部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形及错动现象。

⑵经过观测,裂缝发展趋向稳定。L1、L3、L4裂缝其总体下滑力方向应倾向下游方向,倾角约为60o~70o。

⑶建议采取固坡措施:F2、F3断层之间,一级马道上部可适当放坡,F2断层下游局部也可考虑放坡措施,除此之外,建议采取锚固措施,建议锚杆长度在一级、二级马道之间适当加长。

⑷建议现边坡已开挖出的岩体坡面采取混凝土喷层保护措施,避免大气降雨的入渗,恶化边坡稳定条件。

⑸L1裂缝上部的碎石土及全风化岩建议挖除,以达到卸荷及放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士骠等.工程地质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兰景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第S39标段石渠段不稳定体工程地质分析论文_兰景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