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研究论文_王国红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省 410007

【摘 要】目的:对脑性瘫痪的患儿采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治疗的78例脑性瘫痪儿童分为两组进行干预,将年龄≦6个月分为研究组,将年龄>6个月的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分析治疗前后患儿GMFM的评分变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Gesell测试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Gesell测试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GMFM的评分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GMFM的评分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性瘫痪对儿童的影响较大,给予早期运动疗法干预后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运动疗法;早期干预;脑性瘫痪;临床效果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在治疗中辅助运动疗法早期干预能够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减少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本文选取78例脑性瘫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78例脑性瘫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5月-2017年3月,年龄≦6个月分为研究组,将年龄>6个月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38例,男女比例为18:20,年龄0-6个月,平均年龄(2.5±0.5)个月,体重2.6-7.4kg,平均体重(3.5±1.5)kg,对照组患儿40例,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7-9个月,平均年龄(6.5±2.5)个月,体重3.5-10.5kg,平均体重(5.5±2.5)kg,分析其基础资料显示,资料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由专业的康复师根据运动学、神经心理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同时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牵张运动等。用Vojta法对患儿进行诱导,诱发其进行反射性翻身和腹爬,被动运动和主动训练交替进行,30min/次,1次/d[1]。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静脉滴注10ml的脑蛋白水解物,给予高压氧1次/d,每治疗10d后休息10d,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给予针灸疗法,对患儿的脑部神经进行刺激,促进脑神经的恢复和发育。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分析治疗前后患儿GMFM的评分变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Gesell测试结果。疗效标准:患儿发育顺序基本正常,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显著改善,肢体可以对称运动,活动自如为显效;患儿发育顺序有一定的提高,肌张力逐渐改善,肢体运动程度和姿势异常情况有明显改善为有效;患儿治疗后无改变为无效。粗大运动功能评价标准(GMFM):GMFM总分=各功能区得分之和/检查功能区总数,GMFM评分越高,表示粗大运动功能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配对t值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值检验,若P小于0.05,则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脑性瘫痪又叫做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者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大脑尚未发育完整,但受到损伤的一种症状。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肌张力障碍,会出现手舞足蹈、肌张力失调、震颤等,还会容易并发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脑性瘫痪由于其发病部位在脑部,临床用药起效缓慢,且儿童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需要长期治疗,因此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在孕期应做好健康检查,避免新生儿出现脑瘫。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大多选用运动疗法,我国大多运用传统医学进行诊治,运动疗法通过患儿与浓浓模式还未固定时采用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等方法俩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患儿的肌力,提高肢体的协调运动能力,对患儿的预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经本文研究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均给予与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不同,年龄小于等于6个月的患儿治疗有效率94.74%明显好于年龄大于6个月的患儿的有效率75%,且GMFM的评分研究组也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实行运动疗法对于年龄越小的患儿效果越好。主要特点为:婴幼儿脑部组织尚未发育完善,且脑皮质较薄。脑细胞数目虽然固定,但是神经髓鞘化尚未完全形成,运动发育障碍还是初级阶段,姿势异常尚未固化,因此通过运动疗法干预还可以有到患儿进行改善[3]。对于6个月以内患儿,其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大脑发育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因素的影响,在早期进行干预能够促进大脑细胞不断分化和成熟,病变细胞可以在分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代偿,促进发恼功能的正常发育。进行早期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大脑功能的发育,使得受损的大脑细胞得到有效的代偿,从而增强患儿肢体协调及运动能力,对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脑瘫对患儿的影响较大,早期给予运动疗法干预,患儿年龄较小,肢体运动和神经等尚未定型,通过运动疗法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肌力和运动,提高其预后效果,对于脑瘫的患儿实施运动疗法早期干预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庆安,曾晓楠,杨杰,等.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27-28.

[2]张奇.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7):1235-1236.

[3]魏红芳.小儿脑性瘫痪经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24):188-189.

论文作者:王国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研究论文_王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