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塔山实验小学 32390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则是语言的内核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开展深度对话来追求思维对话,在深度对话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渐逼近数学知识的核心,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年纪较小,思维体系没有完全成型,很难启动自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组织对话的策略引领学生深度对话,助推其思维成长。
一、借助有效引领,把握思维方向
学生由于思维体系不完善,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方向偏离、条理性不明的情况,而且看问题也只停留在表象。很多数学课堂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有的学生别人说什么他都点头,这些极端现象都是不正常的。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对话,但也不能放任其随意表达,而是应该“掌好舵”,一旦发现学生偏离航向,要及时给与提醒并帮助他们调整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我想了解我家用水量是偏高还是偏低,所以调查了我们小区6户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将其做成了图表。但是从图中我发现每家的用水量都不一致,我要跟谁比呢?生1:与7吨比,比7吨少就说明用水量少,比7吨多就说明用水量多,与7吨相近就说明中等。生2:与8吨比才对,8吨才是中等用水量。生4:应该与13相比,如果比13多,就说明用水量很高。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的导入对话,教师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谁比较的问题来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大家意识到平均数这一概念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但从对话我们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平均数”意识,只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并没有进行引导,导致讨论偏离了方向。在案例1中,教师反复提问两个关于能不能称为规律的问题:“只有在加或减0这两种特殊情况下商不变,这能不能称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这能不能称为规律?”通过这样节点式叩问,学生的思维才能被疏通,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在案例2中,教师没有进行方向性引导,学生的讨论看似热烈,实则有效性不高。
二、借助倾听思辨,点拨思维困惑
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要教会他们倾听和思辨。只有三者结合,才能让学生思维形态更好地暴露出来,课堂对话更加有效,学生的思维也会越辨越清晰、明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解答:96÷20=?待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将某位学生计算比较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错误的原因。
生1:16除以20除不够,商8。(教师顺势将第二种比较典型的错误写出来。)生2:不对,这个4应该写在个位上。生3:4还是应该写在十位上吧,因为是4是十位上的9除以十位上的2得到的,应该写在十位上。生3:商代表被除数中有几个除数,如果4写在十位上,就说明96里面有40多个20,显然是不对的。师:那到底是十位的9除以十位的2,还是96除以20呢?生5:当然是96除以20,可以理解成9个10除以2个10,所以得到4。生6:我们可以将20看成一个整体,先用十位上的9来除以20,除不够,所以十位上不写数字,然后用96来除以20,得到4,所以应将4写在个位上。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位数除法,两位数除法在试商时与一位数除法有本质上的不同,二位数除法需要将除数当作一个整体来试商,这与学生以往的认知有些不同,因而部分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围绕错题的深入对话,将学生错误的根源找出来进行讨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对话中既表达了自己的观念,也倾听别人的观点,同时进行思辨,最终走出认知误区,并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通过有效追问,推进思维深度
教师在学生思考粗浅处提问,能够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而且有效的追问还能将问题进一步延伸,这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学生们自行演算、填空,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规律?生1:这些结果的商相同但余数不同。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余数有什么规律?生2:在算商的时候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掉0,但是在算余数时,仍然需要将划掉的0补上,一个都不能掉。生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2,商没有发生变化,但余数也乘以了2。生4:被除数和余数发生了变化,余数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通过这些算式的计算和比较,学生们逐渐掌握了余数变化的规律,并在教师的追问下将这些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随着对话的推进,学生们对余数变化中“划0与补0”展开了思考。大家发现,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划掉一个0,也就是除以10,那么余数就要乘以10,也就是要补上一个0;再结合200÷30和400÷60的计算结果,发现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2,那么余数的结果也变为原来的2倍。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逐渐完善了对余数的认识。追问让教学性质由原本的告知式教学转变为发现式教学,课堂主体逐步实现了由教师向学生的过渡。
论文作者:刘君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余数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除数论文; 思维论文; 被除数论文; 用水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