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加工病害综合防治技术_番茄论文

番茄加工病害综合防治技术_番茄论文

加工型番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防治论文,病害论文,番茄论文,加工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是一种由卵菌纲真菌引起的严重危害番茄生长的病害。该病只危害番茄和马铃薯,发病严重的田块,植株可在数日内死亡,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低温、阴雨、露水大、雾大等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

      番茄晚疫病可危害番茄苗、叶、茎和果实,以叶和青果受害重。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且呈黑褐色,致使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扩大后转主褐色。高湿时,叶背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霉。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渍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亩留苗2200株,加强田间管理;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开沟起垄育苗移栽并搭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对于番茄晚疫病的防治遵循预防为主,化防为辅的原则,番茄苗移栽后10天或定植后,每隔7~10天用70%代森锰锌WP500倍液或70%安泰生叶面喷雾,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选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或68.75%杜邦易保可湿性颗粒剂1500倍或7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或52.2%杜邦抑快净可湿性颗粒剂3000倍或68.75%银发利悬浮剂50~75毫升/亩,7~10天防治一次,即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番茄苗期立枯病

      此病是一种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田间病菌主要靠接触传染或带菌的农机具和堆肥等传播蔓延,扩大危害。种子中携带的病残碎片也可引起发病,是远距离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土壤过湿、土温低、管理不当、缺肥、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差等均有利于发病。

      幼茎基部受病菌侵染后产生暗黑色椭圆形病斑,发病初期白天中午叶片萎蔫,晚上和清晨又恢复。病斑逐渐凹陷,并向两侧扩展,最后绕基一周,皮层变色腐烂,茎干缩,叶片萎蔫不能复原,植株干枯,根部随之变色腐烂,病苗一般不倒伏。潮湿时,病斑表面和周围土壤形成蜘蛛网状淡褐色的菌丝体,后期形成菌核。

      防治方法:

      1.及时清理病残体,深翻土壤,破坏病菌的越冬场所。

      2.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番茄移栽前用72.2%普力克水剂或恶霉灵粉剂400~600倍浸根3~5分钟,田间发现病株时,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灌根。连续2次,每7~10天施药1次。

      三、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是一种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生产季的初侵染菌源。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条件适宜时2~3天可形成病斑,4~5天病斑上即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周而复始使得病害扩展蔓延,如不控制,严重发生。温度在20℃~25℃、田间湿度大、多雾阴雨,病情发展迅速,易造成病害流行。因此,要合理控制田间湿度对病害的防控有重要作用。此病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结果盛期进入发病高峰;老叶先发病,嫩叶发病轻;因而栽培管理不当,施肥不足,植株长势弱,抗病性差,发病重。

      防治方法:

      要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通过各个生产环节来预防病害发生的观念,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药剂保护,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1.清洁田园。拉秧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余植株、落叶、落果等,结合翻地整地,搞好田园卫生,以减少田间菌量。

      2.有条件的村户,实行轮作。要与玉米、向日葵、小麦、瓜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2~3年,防病效果显著。

      3.种子消毒。用53℃热水恒温浸种30分钟,或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20分钟。可以杀死种子上携带的多种病菌,起到预防病害发生的作用,尤其对预防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的新病害意义重大。

      4.加强栽培管理。①开沟起垄种植:垄背宽100厘米,沟宽45厘米,沟深25厘米,将垄背整成拱形,便于将雨水及时流至沟中,垄背上覆膜,在垄边种植2行。这样可以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②合理密植:每亩定植1800~2200株。③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生长期及时追肥,后期追施钾肥。坐果期叶面喷0.1%蔗糖加0.2%磷酸二氢钾再加0.3%尿素,有利于减少叶部病斑。

      5.药剂防治。做好田间调查工作,当发现底部叶片出现个别病斑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药剂保护。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雨水多的年份,决不能怠慢。选用的药剂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最好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四、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斑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常具黄色晕圈。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圆形斑点,水渍状,直径1~3毫米,小病斑逐步扩大连片,呈边缘不明显的大块病斑,上有白色菌脓。病部附近也现不定根突起,但植株未见枯萎。幼嫩绿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他细菌斑点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或称番茄细菌叶斑病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病菌在种子上、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染病。病苗定植后开始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飞溅或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或再侵染。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及喷灌有利发病,通常病情的扩展,叶面需保湿24小时,在采用喷灌技术的干旱地区易发病,滴灌或沟灌地区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防治方法: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种子;种子处理:56℃温汤浸种30分钟。

      2.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起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

      五、番茄脐腐病

      脐腐病为生理失调所致。不具有传染性。

      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水分供应不足,或在各器官中水分分配不均衡引起器官发育异常而诱发。降雨少,高温干旱,植株体内水分由叶片大量蒸腾散失,叶片细胞质浓度增高,细胞渗透压加大,使果实脐部细胞的水分向高渗透压的叶部细胞转移,又不能及时从根系补充水分,致使脐部组织坏死。

      土壤缺钙,或虽然土壤不缺钙但植株不能从土壤内吸收足够生长所需钙素,致使青果脐部细胞生理紊乱,细胞水分失调坏死。

      通常,土壤严重缺水或水分供应不均,忽干忽湿,植株根系发育不良,不能从土壤中得到所需水分易诱发脐腐病。施肥、浇水、中耕等操作和管理不当,使根系受伤,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也易诱发此病。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盐碱性土壤,土表层过浅的土壤种植番茄易发生脐腐病。管理粗放、结果期干旱缺水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2.改良砂质土、黏重土、盐碱土,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调节水分均衡供应。

      3.采用配方施肥,加强管理,合理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能力,控制病害发生。

      4.在番茄开始座果后30天内,适当增施钙素肥料,可用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进行根外追肥,每15天喷1次,连续2次,对脐腐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

      联系电话:0471-6939374

标签:;  ;  ;  ;  ;  ;  ;  

番茄加工病害综合防治技术_番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