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必须加强思维训练_发散思维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强化思维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思维训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篇好的作文取决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作文立意新颖、构思奇巧、富于文彩,说明初步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要在遵循思维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培养而形成的。

创造性思维由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类型组成。收敛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它要求在弄清各个事物的特点的前提下,朝着同一方向去探索其内在的同一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要求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由已知到未知,由知其一到知其二的思维方法叫做推理。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由于现代教育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语言能力,又要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占有材料,异中求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随着心理日趋成熟,知识面不断拓宽,他们开始具备初步的求同思维能力,也就是能够综合大量材料,全面地进行思考分析,然后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加以理论的阐述与概括。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狭窄,一时还难以从社会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借助课文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例如进行高三文言文复习时,可结合课文,设计以下几个作文思考题:

作文题一:丹心一片照汗青

——民族英雄的颂歌

材料范围:《屈原列传》《五人墓碑记》《梅花岭记》《〈指南录〉后序》《阎典史传》《谭嗣同》《与妻书》

作文题二:丝竹歌总关情

——同工异曲笔生花

材料范围:《琵琶行》《马伶传》《口技》《明湖居听书》《柳敬亭传》

作文题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阅读史论有感

材料范围:《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

设计以上作文思考题,意在对学生进行求同思维训练。首先要求学生熟悉每个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材料的共性因素并加以理论的概括和升华。“作文题一”所给七篇文章均属文言课文。尽管这些材料记叙了不同时代和不同事件中的不同人物,然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审视,这些材料都贯串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主人公作为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他们撼天动地的辉煌壮举成为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分析和使用这些材料,还应将其分类整理,以揭示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奸臣当道,君主昏庸,国家命运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如屈原一类的忠良贤士,居庙堂之高心系黎民百姓,处江湖之远而忧国忧君,虽九死而犹未悔。当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有文天祥、史可法、阎典史一类的忠烈志士挺身而出,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甘洒热血写春秋。当朝政腐败,社会黑暗,民怨沸腾之际,苏州五位义士奋起反抗,蹈死不顾,其浩然正气长留于天地之间。更有谭嗣同、林觉民等一批仁人志士,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变法图强,以死殉道,可谓骇世惊俗,灿若皓月。通过对材料如此归类比较,然后围绕作文题目主旨,合理选材组材,写出的文章就可以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

“作文题二”属于艺术鉴赏一类的写作练习。所涉及材料有口技表演,有琵琶演奏,有评书说唱,有戏剧表演艺术。这些艺术家从事的艺术门类各不相同,艺术风格和特点也不相同,然而,只要我们细心研读材料,就不能发现这些艺术家的两大共性,其一都是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使艺术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二由于他们大都出身寒微,饱经人情冷暖,世事沧桑,其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发于忧愤,吐之真情,因而才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以上异中求同的分析概括,把握了异曲同工的要旨所在,思维的发展必然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作文题三”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阅读材料是三篇文言“史论”。《过秦论》和《六国论》所取史料大致相同:秦统一六国而又迅速灭亡。贾谊运用史实为论据,论证了秦国由“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转而“一夫作难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从而推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苏洵的文章从六国相继被秦灭亡的史实,证明了“割地赂秦”的危害。贾谊和苏洵分别处于西汉与北宋两个不同朝代,他们撰写史论,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以史为鉴,讽谏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前人覆辙。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由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推究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目的也是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由此可见,史论大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写作宗旨:以史为鉴,借古讽今。把握了这一特征,写此类读后感就得其要领了。

大量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要写出立意深刻的高档次的文章,必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运用求同思维原理,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所占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从差异性中发现同一性,同一性就是内在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过程。

依据材料,多角度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依据某一材料,多角度展开联想,再加以提炼概括,确立多个观点,这样既可避免给材料作文容易出现千人一面,观点雷同化的通病,又可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多角度思维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渐进性原则,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大脑活跃起来。开始时,可以拟一些驰骋想象的作文题,如《"0"的断想》《“?”的联想》,还可以选用多意向的高考作文题,如《习惯》等,让学生开阔思路,放纵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确定作文观点。

第一阶段的思维训练只是诱发兴趣,不宜有任何限制,应最大限度地拓宽思维空间。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地进行规范化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借助教材,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比较,从同一材料中提炼出不同的有理论价值的观点。例如,讲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草拟一篇读后感的标题(含副标题)。经筛选整理,以下几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① 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

——从齐王悬赏纳谏想到的

② 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邹忌两次窥镜谈起

③ 推己知彼、引君就范

——提意见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④ 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由妻妾客皆美邹忌说开去

以上几种观点是从课文中提炼而来的,现实意义较强,而且标题也符合要求。观点③④尤其值得肯定,角度新颖,视点独特。再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可提炼的观点也很多。

① 任用人才不能论资排辈

——从蔺相如被破格提拔谈起

② 要提倡顾全大局

——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启示

③ 知错认错真丈夫

——赞廉颇“负荆请罪”

④ 时势造英雄

——蔺相如“完璧归赵”新解

⑤ 大智出大勇

——秦王蔺相如强弱辨

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举荐贤才,功不可没

以上观点的确立都是源于材料,只是角度和视点不同而已。应该指出:题目①②③概括的观点,由于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容易雷同。题④试图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论述挑战与机遇,难度比较大。题⑤则从辩证的观点出发,论证智勇强弱关系。题⑥从缪贤举荐舍人蔺相如生发出去,可谓独辟蹊径,立意新颖。

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辨析,使学生形成对材料深刻的认识,这样就能提炼出意义深远有理论价值的观点。

思维训练必须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思维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标签:;  ;  

作文教学必须加强思维训练_发散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