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山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 239300
摘 要:本文从“挖掘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拓展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生活 探究 体验 发展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体验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挖掘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教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前关注值得体验的内容。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对有些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这些知识之前,应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数学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我在教“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之前,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例子,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学生们有的找实物,有的查资料,找到了许多例子,如羊毛衫含羊毛80%、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20%、氮气体积约占80%等。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打开了,畅所欲言,热情高涨,轻松而深刻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情境,改变的不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学生在观察中十分投入,有的说是“房子”,有的说是“树叶”,有的说是“车子”……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到的但又没有意识到是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出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开放式的学习活动,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认识视野,拓宽了思维空间,又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的需要,使他们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就在生活中成长、提高,体验了数学的生活价值。
二、拓展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性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1.在玩耍中体验“玩数学”。“玩中学,学中玩”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基础教育追求的全新境界。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创造数学好“玩”的环境和心理方面的条件,千方百计地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动机、智力等多种因素,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好“玩”性、实用性,促进个性的发展。
例如,我曾经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来测试学生爱好数学的程度:你是否真的喜欢数学?如果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你选择哪个数?请说明理由。如果小明选择了“3”,说明什么?如果小东比较喜欢数学,他最可能选几?……学生们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使他们身体力行有感而发——“数学好‘玩’、想‘玩’数学”。让学生对数学情有独中,我“形”我“数”,心中有“数”,从而不由得对数学产生亲近感,缩短与“枯燥”数学的心理距离,进而达到与趣味数学零距离的接触,使他们的精神生命真正地成长于“数学好‘玩’”的快乐人生里。
2.在操作中体验“做数学”。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课堂上我们应努力将不易物化的应用题、计算题和立体图形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进而在“做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个性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沙子、水和空心圆柱体,还有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也不等高的空心圆锥体。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学生在不断的测量、比较、猜测和验证中,创造性地发现了“只有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种选择性和探索性的操作思维是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后建构,更好地体现了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操作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了学生生命的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体验”是一条认知线,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还学生一片蓝天,为他们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数学素养的提升、人格素质的积淀!
论文作者:马大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在论文; 生活中论文; 体积论文; 圆锥论文; 使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