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马五星

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马五星

河南方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关键,转换层施工对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发挥着纽带的作用,同时转换层的发展促使建筑行业也有发展产生。在施工过程中,转换层施工会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存在,也导致较多建筑无法顺利开展。所以,对于房屋建筑转换层技术而言,仍需进一步完善及分析,促使房屋建筑的多功能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1 房屋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

就目前的房屋建筑来说,房屋建筑越来越向高层建筑发展。而高层建筑更是多功能结构发展的,比如商业用房很多都是上部为小开间下部为大空间,这一类的建筑必需在设计上设置转换层来承托上部的框架结构或者剪力墙的重量,其中转换层的结构有梁式、板式、桁架式以及空腹桁架式等多种形式。就我国目前建造的有转换层的统计,采用梁式结构的建筑比例达到87%。转换层结构的材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泥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多种混凝土组合材料,其中大多数都以第一种钢筋混凝土为主。

2 转换层结构的主要作用

2.1 扩大建筑室内空间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中室内的实际空间都是固定而有限的,这种现实情况会使建筑中剪力墙之间的间距必须逐渐缩小,所以在现实情况中,建筑的内部空间仅可满足居住,实际空间不支持大型会议或者是购物商场,为此,相关人员通常会将现阶段主流的转化层结构理念引入至此,通过进一步的施工和改建,增加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从而扩大建筑室内空间。

2.2 扩大建筑出入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出入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出入口无论从大小还是美观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建筑物出入口应尽可能地宽广。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按照实际要求改变柱距,从而扩大建筑出入口。

3 转换层的分类

建筑物转换层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本身的质量。目前而言,高层建筑转换层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第一,梁式转换层。它是目前高层建筑转换层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受力性能好等优点。第二,箱式转换层。所谓箱式转换层就是将单向和双向托梁与楼板浇筑成一个整体,楼板要选择托梁上下层较厚的楼板,这样通过浇筑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箱式转换层。第三,板式转换层。所谓板式转换层就是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的错位,不方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就会改为用板式转换层。板的厚度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具有下层柱可以灵活布置的优点。

4 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

4.1 转换层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钢管脚手架用作模板支撑和满堂脚手架时,应根据荷载搭设高度、使用面积做出结构、构造设计,并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脚手架搭设、验收、使用及拆模等环节中应满足:安装前应在楼面或地面弹出门架纵、横方向位置线,并进行抄平;模板高支撑及满堂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使用时应避免产生偏心荷载等。

4.2 制作钢筋以及绑扎的工艺

在高层房屋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钢筋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在施工技术方面主要表现为钢筋制作以及绑扎工艺。一方面应在钢筋四周以相同的距离对相应的U形钢支架进行安置,这不仅可以保证钢筋整体的垂直度和外部保护层厚度,还可以确保所绑扎的转换梁钢筋的稳定性。在进行转换梁钢筋绑扎时,必须要严格执行施工技术的相关标准以及相应要求,捆绑钢筋是应遵循以下次序:首先是架设U形支架,然后设置外围开口底箍,并绑扎牢固,最后进行内开口箍的放置,从中间到两段分层放置水平主筋,牢固绑扎,从两侧插入水平开口箍。在转换层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钢筋制作和绑扎工艺的要求进行,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水平。

4.3 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进行钢筋安装时,应设计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及制作尺寸等,钢筋工程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装:先分层铺设暗梁下部纵向钢筋,然后铺放板底双向钢筋,再把钢管支架搭好,在暗梁上部分层吊挂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绑扎、固定,然后铺放板面双层双向钢筋。在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套筒冷挤压及锥螺纹进行钢筋的连接。绑扎钢筋时,先按顺序抽走下一排筋支撑面,把下一排钢筋下落到梁底部位,然后绑扎。然后放置横向间距为1500mm,直径为20的分隔筋,抽走下二排支撑面,把第二排钢筋下落至设计要求部位,并绑扎,按此方法直至下落完钢筋。绑扎上部钢筋时应首先绑扎上第一排钢筋,然后抽走第一排钢筋的支撑面,从梁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

4.4 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4.4.1 混凝土的配合比由于转换厚板一般厚度较大,根据要求需要分层浇注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到了第二、三层,水化热较高,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上需要做研究和分析。通常可以采用掺入矿渣、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化热。

4.4.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应做好:混凝土浇筑必须满足每层整体连续性的要求,浇筑时采用从转换板中心开始向两侧行进的对称浇筑路线,保证两侧施工速度一致,使下部脚手架对称受力,防止发生侧向位移;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连续浇筑到顶的方法;慎重选择振捣器;进行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需作处理。在初凝前 1h~2h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在终凝以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闭合收缩裂缝。

4.4.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主要有:蓄热保温法,主要需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升高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然后进行蓄水养护。

4.5 预应力施工技术

转换厚板内通常需要配置双层双向预应力筋。预应力施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波纹管的敷设。波纹管的规格应符合要求,不得有凹痕破裂,接头处均用套管连接,并用防水带裹缠严密。②穿预应力筋。为防止波纹管内漏浆造成封堵事故,一方面采用先穿束法,即在波纹管安装就位后,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应力筋穿入。另外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断地轻微拉动钢筋,保障孔道通畅。为了张拉时便于识别,每孔内的4 束预应力筋均需在两端对称编号。穿筋结束后,再对波纹管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灌水试验。③预应力筋张拉。张拉时采用从中间向两边顺序两端张拉,张拉采用控制应力和张拉伸长值双重校核。转换板 X向Y向预应力筋应采用多台千斤顶分别从两端同时集束张拉。④孔道灌浆。采用普通 42.5 硅酸盐水泥,水灰比 0.35~0.4,水泥浆的流动度控制在160~180mm 之间,采用机械搅拌,UBJ 挤压泵泵送,从一端的灌浆孔打入浆液,待另一端垫板浆孔冒出浆液后用木塞塞紧,10min 后进行二次压浆,再加压到 0.5MPa~0.6MPa 停止,并维持压力 3min 结束,灌浆完毕后割除外露筋并封头。

5 结语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中,变换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加强变换浇筑的施工技术需求,最终达到改善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变换层的施工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毛用舟.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知识,2016,1:58.

[2]杨占玺.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6,4:191,194.

论文作者:马五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马五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