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论文_熊玉竹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论文_熊玉竹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了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发展。另外,装配式建筑的节能环保特点对于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有独特作用,改变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实际使用,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可以用于未来的生产。本文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制装配;施工技术;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在建设过程中,通用运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而完成整个主体结构建设的建筑。与此同时,装配式缓凝土构件施工技术则指的是通过工业化的生产与加工,将混凝土构件生产出来的方式。在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完成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的生产与制造,以便更加快速的在施工现场完成阳台、楼梯等结构的装配。随后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专用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吊车来将预制混凝土构件安放在图纸中的确切位置,随后对此进行灌浆浇筑等施工作业,最后组合连接单独使用的混凝土构件,以便其整体构件结构强度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而言,其不仅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质量,而且构件在工厂中完成生产制造,并到现场直接安装,所以可极大的提升施工效率,对于今后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技术

2.1預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设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时,应注意下述几点:(1)根据剪力墙所处的环境以及条件,来选择采用纵墙结构还是横墙结构,同时结合外部的动、静荷载对墙体所产生的作用,保证墙体所有的力学性能都能与正常情况下使用的需求相匹配;(2)在布置横墙时,要在两端的山墙结构处在安装相应的承重板。在布置内墙时,应根据抗侧力构件的实际承载水平,来计算内力,然后再安装对应数量的承重墙板与填充墙板;(3)在处理各剪力墙之间的连接部位时,应该根据它们的实际承受水平,在展开相应的构造设计工作。(4)在处理构件连接部位时,要保证所有的构建都能够长期处于弹性的工作状态之下,让所有构件间的浇筑部位都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缝,从而能够在遇到地震时仍然保持建筑的稳定性。

2.2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的使用方法较为简便,且运输起来十分便捷,加上本身的质量并不重,因此在许多建筑施工过程中都会采用这种框架结构,尤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这和目前我国的建设发展方向也相匹配。这种结构中所使用的预制叠合板与预制叠合梁是其关键所在,这两种构建都是直接由工厂负责生产,从工厂拿货之后只需要在现场再进行浇筑以及焊接,工序直接简单。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注意下述几点 :(1)一定要确保结构整体保持平整,所对应的内部支撑体系的强度与韧性都较为理想,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承载力。此外,对于任何一个梁柱来说,它的中轴线都一定要在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 ;(2)在处理梁与柱的交接部位时,使用刚接点的方式,同时框架的基础一定要足够强硬与稳定。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也均为C30级别以上;(3)在焊接内部构件时,必须选择适合的焊接方式,结合构件周边的环境,以及构件的实际承载情况,使用施焊方式来焊缝。在考虑承担剪力、弯矩以及扭矩等作用时,应分别计算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应用

3.1构件的性能要求

为了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对相应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加以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在控制预制构件质量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预制构件的抗震性能应与设计要求保持一致,以免地震所导致的灾害扩大化;此外,如果构件有着抗震方面的要求,则其必须存在一定弹性工作状态的要求,同时注意避免裂缝或者损伤问题在构件之间的浇筑部位有所存在。(2)构件本身应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以便在某种因素作用下而导致的开裂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加以修复;(3)为了避免火灾或者恶劣自然灾害等对构件产生连续性的破坏,预制构件必须具备抵抗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

3.2构件的运输环节

构件的运输环节也就是构件经过生产一直到使用,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相应的运输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设备,与此同时,还要对需要进行运输的构件进行相应的加工固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装卸过程; 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有着必要的缓冲材料,在运输中对构件进行相应的保护工作,按照事先计划的路线进行运输,在运输的环节中还需要尽量的避免紧急刹车的情况出现。

3.3预制构件的吊装操作

一般来说,对于预制构件的吊装一般主要分为两个系统:(1)湿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吊装环节主要为: 进行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相关外墙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最后一步就是楼板的灌浆工作。(2)干式系统。对于干式系统来说,它的吊装工序主要是: 选取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楼板的灌浆→完成相应的结构体→最后进行外墙的吊装工作。

3.4构件的连接

实际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阶段,用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及相关技术较多,本文选择较为常规的连接方式进行阐述,具体为机械式连接方式以及现浇式连接方式,其中机械式连接方式重点利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实施预制构件连续性灌浆作业,灌注大量高强度低收缩性混凝土,实现预制构件有效连接,其不仅加强连接位置稳固性,还可达到相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但上述连接方式针对预制构件使用的钢筋质量要求过高。现浇式连接方式应用较多,这种连接方法主要用于连接一些预制构件,并针对混凝土浇筑模型具有一定要求。具体预制构件连接阶段,施工团队根据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筛选适当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进而确保预制构件连接作业达到工程要求。

3.5构件的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工作开始前,应详尽的检查用于构件混凝土浇筑所用的模具质量情况,从而保证模具的质量与施工要求相符合。此外,对于构件内部所存在的钢筋而言,需要此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详细的查验,以便相关涂刷隔离剂的工作可以有效开展。随后,便可开始浇筑混凝土的工作,并且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持浇筑流量的均匀性。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全过程的监测构件的浇筑情况,如存在形变问题,则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待缓凝土浇筑完成后,注意积极做好平整与养护构件表面的工作,以便提升构件的浇筑质量。

结束语:

装配式结构施工能够有效的减少作业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且能节约资源,控制噪音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排放,缩短工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从业者一定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此技术,并为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陈新.建筑施工.2016(04)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建筑施工.2016(03)

[3]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新技术分析[J].徐燕.四川水泥.2016(02).

[4]安海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研究与展望[J].建筑科学,2017(08).

论文作者:熊玉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论文_熊玉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