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quot;立交桥quot;模式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交桥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启示论文,模式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推动我国尽快在1995~2010年把"经济和社会协和发展"搞上去,我国高等教育今后要积极、快速搞好哪些问题?如何借鉴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经验和教训,是目前我国急需探讨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浅见如次:
一、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比较
总体来看,二战后50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已明显视为推动诸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性"动力之一。然而,从下表来看,我国目前每万人口高校生仅19人,适龄青年入学率仅1.7%。不仅远低于美国(599人,70.3%),还明显低于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
从上表看,我国"教育公费"还很低。"高校公费"中我国仅0.33。我国私立学校虽允许创办,但基本还靠国、公费负担,合格的入学率仍有难进高校的现象。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需求都不利。
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等除"高校公费"外,还有70~85%的私立大学、55~85%靠学费、10%靠国费"补助"。我国应认真研讨自身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现状、动向,加快我国高校公、私兼顾;质、量并举。
二、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调节方式
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调节方式概要如下:
1、美国 美国高等院校自由就业。高校设置权在各州及社区。因社区学院、州立学院等根据本地人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特点十分突出,以致美国高校被认为是靠"人才市场"调节的典型。但实际上,美国高校除注意"人才市场",不断地调整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外,同样还接受着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如社区学院都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规划、管理之下。州立高校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都由州教育委员会确定。私立高校的课程、目的等也要受到州政府的批准和监督。
另外,联邦政府也不断通过立法、教育拨款、提供研究资助、赠贷奖学金等方式把联邦政策渗透在各州的人才培养领域中。
美国的社区学院、专门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主要根据高校所在地的社区经济、社区生活需要而定,培养的大都是职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劳动者。
综合大学、文理学院、医学、教育、法、经、农业、艺术等专业学院的本科生阶段主要培养一般性专业人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级科技、学术、专业人才。
美国联邦政府为此除对公、私立大学提供补助外,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赠、贷奖学金。由下表可见,美国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靠国费培养着"社会整体、长远需要"的文、理、工、法、经、农、医、教育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而社会企、事、服务业"现实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性、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则大多依靠州及社区的力量。(表2)
2、英国 英国高等教育自1989年4月以来实行了"一元化"政策。即原来由地方政府经营管理的多科技术学院、高级教育学院"公共高等教育"部分也和大学一样赋予法人地位,由实业界、企业界、教育界人士新组建的"多科技大学院财政审议会"负责对各高校拨款的分配。另外,拨款的方式也由原来的"援助式"变为"合同式",即将对高校的财政拨款作为对其提供教育、研究服务的"等价报酬",鼓励各高校展开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竞争。英国高等教育的有关统计如下:(表3)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国高等教育既要面向"人才市场"又要接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现状。
另外,英国也是用国费培养文、理、工、医、法、教育等社会"长远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等。而各地"现实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性、中级技术人才等主要由地方公费来培养。
3、法国 法国高等院校除少数私立的教会大学外,均由中央政府部门集中领导。如全国的综合大学、短期技术大学等都由国家高等教育、研究部审定教学、科研、行政、财政计划。因而法国高等教育常被引为"政府调控"的典型。
但实际上法国还专门设有全国高等教育和研究审议会、全国公立高校机构评估委员会、部级高等教育预测及方向指导委员会、地方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等咨询机构。其成员由高校及高校有关的文化、科学、经济、社会各界代表组成,定期就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科研及各类专业培训的要点等提出政策性意见。因而,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市场"的调节实际上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90年代以来,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政策之一是"大学管理、经营的灵活化",即谋求经济界、地方公共团体人士参与大学的经营管理,根据地方和经济界的需要培养人才并导入资金等。1991年法国已在国内23所重点大学内设置了修业四年的"大学附设职业教育中心",专门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为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法国高等教育现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如法国的大学主要培养文、理、医、法、经等方面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着重基础和理论教学。
法国的"大学校"主要培养工业、国防、经济、管理、农林、畜牧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主要是从一门学科领域出发,达到多种工艺应用。而"高级技校"则着重一门技术的培训,达到对该门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精通。有关统计如下表:
4、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有"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两大部分。设置权在各州。由于高校毕业生实行自由就业制度,大学内学科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国家无统一规定。学校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需要,教师的专业等自行确定。因而该大学中相同的学科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同一专业方向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课程和内容。这反映出该国大学灵活适应"人才市场"的一面。而高等专科学校更具有根据各地职业人才的需要灵活设置专业及课程的特点。
然而,该国规定高校生要取得"专业资格"必须通过国家的考试,其内容由国家规定。这就使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包含国家考试的要求。另外,联邦德国政府还独立或与州政府共同资助扩建、新建大学,为高校生提供巨额经费,由其审核、资助高校的一般性研究、重点研究、特殊研究等,以实施对各州高校的间接、宏观调控。
80年代以来,该国实行高等教育"多样化"政策。即鼓励各高校分别在教育、科研、职业人才、科研人员的培养等方面各具特色,1990年度其高等教育的概况如表5。
5、日本 日本实行高等院校所有的国、公、私立毕业生都要通过与用人单位见面,双向选择,确定就职、录用与否。"人才市场"的需要对国、公、私立高校的设置、调整等有重要影响作用。尤其占总数75%左右的私立高校及时根据"人才市场"的动向设置调整专业课程等方面的特点较突出。
然而,为适应"人才市场"的种种需要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受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如国立、公立高校分别由文部省、地方政府管理并提供主要经费。对大量的私立高校则采取立法、设置基准,文部省审批、检查、监督、提供经常性补助金等间接方式调控。
日本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兼顾国家需要和地方需要、长期需要与现实需要、公共性需要与个人需要?总体来看,日本的国立高校主要顾及前者,而公立和大量私立高校多以后者为主。有关统计请看表6。
如上所示,虽然1992年日本国立高校生仅占总数的23.7%(54.5万人),而私立高校生占73.7%(168.1万人)左右,但国立大学博士生、修士(硕士)生、本科生分别在理学专业、工学专业、农学专业、医疗保健专业、教育专业、艺术专业中占较高比例。另外,专门培养中级工业技术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立的学生占总数的86.5%左右。私立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则多集中在经济学、经营学、商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外语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及家政专业领域等。这三个专业的学生数就占私立大学生总数的70%左右。而短期大学、专修学校绝大多数是私立,所学专业主要是工、农、商业技术、医疗护理、营养卫生、幼教保育、社会福利、公关社交、家政料理、文化教养等。
由此可见,日本国立高校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国家的长远需要、社会公共性等培养理、工、农、医、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人才,保持不同学科、不同地区学术的平衡发展,从事科研水平尖端技术的开发与教学。
而公立、私立高校则在适应地方需要、现实需要、个性需要,培养众多的企、事、服务业所需的实用性、职业性、中级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6、韩国、菲律宾 从亚洲的韩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来看,即使是私立高校比重很大,但其理、工、农、医、教育、行政等高级人才的培养都以国公费为保证。而经济学、经营学、商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培养,私费承担比例较大。尤其是农、工、商实用技术、医疗保健、营养卫生、幼教保育、社会福利、公关社交、家政料理、文化教养等各种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私费负担的情况较多。概要如下表: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在研讨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时,要深入分析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同时要考虑各国的政治问题和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性"、"一般性"特征。
1.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基本采取了"人才市场的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高校毕业生自由就业"制度,这有利于"提高人才供求的反馈速度",有利于提高高校生为增强就职竞争能力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
为保证高等教育能尽快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要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们应参考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亚洲主要国家采取的"人才市场的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验,对人文(文学、历史、哲学等)、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工学(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物理化学、核能利用、金属制造、纤维纺织、船舶航空、生产工艺)、农学(农、林、畜、牧)、医学(医、药、保健)、教育学、法学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应以国立、国费为主,大学的"计划性"要强些。
对工、农、商业技术、医疗护理、营养卫生、幼教保育、社会福利、家政料理、文化教养以及经济学、经营学、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实用性、职业性、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现实需要"为主要参照,由国家规定有关设置基准、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等,支持、鼓励允许省、市、自治区、民间团体及个体等根据本地"人才市场"的需求,灵活设置学校、专业、课程。经费可以考虑地方公费及私费为主。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的高校应以地方公费及私费为主。既为地方又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应以公费、国费共同负担。既为本地区又为外地区培养人才的高校经费应由各地区分担。
2、从世界主要国家来看,高校创收除校产运用、医院收入、民间捐款之外,高校教师参与创收也不明显。日本的国、公高校的青年讲师工资收入和支出持平。而教授、副教授的工资在国内上、中、下三个等级中持上、中之间水平。而泰国的国、公立高校工资类似,90%以上的留学生都积极回国从事教育、科研。
3、高等院校应按"立交桥"型模式综合发展。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私立高校在补充国、公立高等院校质量不足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大,也可以说,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采取公、私并存的途径发展高等教育则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反思来看,各国的私立高校功大于过。从各国的经济、社会背景来看,国、公立高等院校较适合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公共人员、教师、医生等公共性人才,促进不同地区学术水平的平衡发展,缩小各地学术不同的地区差别,保持研究领域的平衡和水平的提高,充实不同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并发展尖端科技。而私立高等院校则较灵活,适应企业、市场的人才需要,培养实用、应用等人才,面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特殊需要。在我国"十五大"提出"抓大放小"战略目标中,把高等院校"立交桥"型模式综合搞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协和发展,在国际上纵横驰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