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公民教育概述_公民教育论文

俄罗斯公民教育概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观论文,俄罗斯论文,公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3/57.51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3)11-0042-05

公民教育在俄罗斯的兴起与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变革印记。今天,它已经成为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的中心议题之一,并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公民教育的发展

苏联时期,对公民的教育是通过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教育的结合来进行的,当时的教育学中一直没有专门的“公民教育”概念。对公民教育思想体系的研究和制定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苏联后期。当时,在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的苏联教育在意识形态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1990年出版的《家庭教育词典》中出现了“公民意识”词条,意为个性发展的高级阶段[1]。苏联解体以后,随着激进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1993年出版的俄罗斯《教育百科全书》中首次出现了“公民教育”的词条。其主要指形成公民素质的教育,基本要素包括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并综合体现为人的自尊感、纪律性、对他人及国家政权的尊敬和信任、完成责任的能力、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教育内容是伦理、政治、经济、生态及其他知识的整合。

2000年之前的时间可以说是俄罗斯公民教育建设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俄罗斯教育部通过一系列决议和文件使公民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初步的确立,如《关于普通教育机构历史及社会学教育发展战略》、《对俄罗斯联邦宪法及公民教育的研究》、《关于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中的公民教育》等。其中《关于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中的公民教育》认为,公民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俄罗斯法制国家的建设及公民社会的形成,它将帮助克服国家危机、建立民主国家、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国家精神、道德,并将公民教育列为人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2]。此外,1996年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中规定:“……培养公民意识、对劳动的需求、对他人权利和自由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国家和家庭的热爱是任何国家教育措施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3],这“给公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4]。一些公民教育官方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创建,如许多地区设有公民教育中心,《教师报》报社等民间组织创办了“公民教育地区联合会”。这些机构、组织举办各种研讨、会议、教师培训班,同时也研制出版各种教科书、参考书,制定各种公民教育计划与活动方案。它们影响力强,与国际合作广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公民教育的社会地位,推动了它的发展。1999年,根据教育部令,专门成立了国家公民教育中心,对全国的公民教育进行指导与协调。正是在这种国家的推动和社会的响应中,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概念不仅在俄罗斯教育界确立起来,而且从形式到内容正逐步实现与世界性公民教育的同步。

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俄罗斯对公民教育的认同过程不只是受公民教育思潮全球化的影响,在更大程度上是俄罗斯社会转型在教育领域中的真实反映,因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也正因为如此,其公民教育的初期建设虽然如火如荼,但这一阶段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带有明显的激进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民主化浪潮经历了潮起潮落,初期激进的民主革命使人们将民主概念意识形态化、理想化、概念化、片面化,认为反共、瓦解苏联即意味民主,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意味着民主,政治上的绝对放松和自由就是民主。这就造成了公民教育在兴起的初期,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一味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西方一些政治和人权组织的左右。因此,这一阶段的公民教育由于“迷恋于与俄罗斯政治传统相背离的西方经验和自由主义模式,而与俄罗斯人对公民意识的理解不能达成完全一致”[4]。

进入21世纪的俄罗斯公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表现得更趋于理性化。公民教育成为公认的建设民主社会与法制国家的途径,因而它更致力于通过培养合格公民解决俄罗斯所面临的两大难题“贫穷与犯罪”[5](p.212),所以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并列在公民教育体制中的核心位置。正因为在民主与价值观问题上人们已认识到“俄罗斯不会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翻版”[5](p.76),所以公民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反省完全模仿西方的做法,认为“只是简单地、不加批判地照搬外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只能引起相反的效果,必须在兼顾国际经验与国家现实的基础上实行公民教育”[6]。为了使公民教育进一步走入正轨,统一标准,提高质量,公民教育标准的制定已提上了日程,其标准化方案正在讨论中。

二、公民教育的概念

(一)公民素质

俄罗斯教育界认为,公民教育必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而这种公民素质是多种素质的综合,它包括:1)社会—公民知识,即涵盖社会、伦理、经济、政治等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这些知识将使个人能够在公民社会的生活中辨清方向,正确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2)公民意识,即具有社会意义的精神价值体系,它维系着个人对国家的情感,决定个人是否乐于担负起对国家过去、现在、未来的道德责任,是否在道德和法律原则框架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加国家建设;3)公民参与,即积极参加旨在捍卫公民权利的公民组织、公民行动,并在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性活动中积累一个真正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经验,以维护法律规定的社会秩序[7]。围绕以上对公民素质的认识,形成了俄罗斯公民教育在公民教育概念、教育目的、任务、内容等方面的特色。

(二)公民教育

目前俄罗斯公民教育领域尚存在一些不同观点和见解,因此在概念界定方面存在分歧,但国家公民教育中心(负责俄罗斯公民教育的主要官方机构)在其制定的《公民教育理念》(草案)中对公民教育的表述还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它规定:公民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专门知识的过程,以形成基本的社会综合知识及有利于掌握积极的社会经验的技能和技巧。这是一个表现为多种教育教学及活动形式的综合体系,其核心是法制、政治和道德教育,它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及民主化、法制化的学校环境的影响来实现[8]。

三、公民教育的目的、任务、最低限度目标

公民教育的目的、目标等关系到整个公民教育教学的方向,所以俄罗斯的国家公民教育中心制定的《公民教育理念》(草案)对此作了详细的阐释。

(一)目的

首先,公民教育以培养拥有一定的知识(法律、政治、经济等知识)、技能(批判性思维、分析、综合等)、价值观(尊重人权、宽容、互让、自尊、公民自觉性等)以及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积极愿望的民主社会公民为首要目的。

其次,公民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人的内在自由。即:使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与其行为方式及人际关系相一致,并学会正确评价生活、社会、历史、文化及其他事物。

(二)任务

第一,使学生成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真正参与者,并培养他们的确定的公民理想,以指导个人与社会关系。

第二,促进个人道德品质发展,并使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发展建设的全权参与者角色给予认同。

第三,形成积极的法律意识。这种积极的意识是指将法律看作社会正义化身和维护个人、社会权利与自由的手段。公民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公正”、“平等”、“自由”、“尊严”、“人权”、“民主”以及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这种生活方式的技巧。

第四,学生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应是自觉的,并以经验和情感为基础,所以公民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对公民社会的积极且富于理性的情感。

第五,培养交际能力。要使学生尊重人权,形成宽容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和他人行为,并在容忍他人意见与坚持自己的观点之间谋求协调一致。这种认真负责的交际态度将会不断强化学生的公民自觉意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

(三)最低限度目标

在公民教育过程中,要求使学生掌握以下最基本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最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

1.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民主,人;权利;人的自由与权利及其构成与保护;儿童权利,关于未成年人的有关法律;关于人权的国际法常识;社会及社会生活的基本范围;公民社会;国家,国家政权及管理制度;地方自制机关的组织原则;政治;社会政治制度;政治自由;政治和法律文化;表决的原则;国家体制及管理形式;法制国家;权利分配;政治参与形式;选举和全民投票;选举制度;选举权;政党,社会组织;对外政策;公民,公民的国际法地位;违法和法律义务;经济,财产;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企业家活动及其法律调整;消费者权利及其法律保护;劳动,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道德;社会结构,社会团体,社会阶层;个人的社会作用;人际冲突及其消解;社会心理常识;生活道路的选择;家庭,家庭伦理;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种族,民族,族际关系;社会生态常识,人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法律保护;生态伦理;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教育及其在形成公民个人中的作用;教育在建设公民社会和民主制度中的作用;大众传媒工具;爱国主义;俄罗斯与世界;俄罗斯与欧洲;当代全球性问题。

2.要求形成的基本技能有:能够分析文章、事件、现象的涵义,并同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对比,即让学生形成个人的理性;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并能够批判地对待他人、社会、国家制定的准则;形成完整的个人和集体活动程序,即预设目标、分析情况、计划、设计、实施、得出结果、分析结果、反省和自我评价;善于同他人交际:能在小组中或两人中间进行交谈,能考虑到观点之间的异同,并为达成一致而相互理解;能够将过去的或当今的事件同某一时代或其他事件相互比较,并能够预测发展趋势;理解、创建、保持或革新小组、班级、学校、城市的民主生活制度;根据对情况的评估、个人价值观和目的而持相应的观点,充当相应的角色,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角色;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善于挑选、加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对公民活动的观点、角色、主题、目标做出选择;能够对个人知识、技能、努力程度、个人发展中的进步进行自我评价;善于做出决定,并对自己负责;能够实现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义务;能够运用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的人权保护机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团体中工作并参加讨论,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分辨不正确的意见、陈规和偏见;有参加讨论的能力(宽容,不管同意与否都能尊重对话者的理由)。

3.要求树立的基本价值观念有:个人自我决定;尊重他人权利和自由;尊重他人尊严;尊重公民社会制度;尊重现代民主原则与规范;公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财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及人类共同价值观;政治多样性的意义;爱国主义;愿意达成理智的折中;宽容;诚实等。

四、公民教育的内容

同公民素质相对应,俄罗斯公民教育内容在整体上是认知、价值观和实践活动三部分的有机统一,如图1所示[7]:

图1 俄罗斯公民教育内容

具体的公民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意识、法制、道德、爱国主义与族际、生态、社会及社会心理、经济及劳动教育等几方面。其中,前三者被认为是建设民主社会与法制国家的关键,所以位列公民教育内容核心。爱国主义与族际教育则因为关系着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大局,近年来更是受到高度重视。

(一)政治意识教育

学校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在教育非党化、非意识形态化的情况下,面对各种社会危机所造成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混乱,必须加强目的明确的政治意识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理解诸如民主、政权、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权利与义务、国家政策等基本政治生活要素,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并能够正确观察、评判社会政治现象。

(二)法制教育

俄罗斯教育界认为,法制教育应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因而其法制教育不是停滞在讲解法律知识与准则上,而是更多地同道德教育相结合,以使学生在各种违法行为面前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明确的社会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其主要内容涉及宪法、经济法、民法、刑法等。

(三)爱国主义和族际主义教育

其基本任务是在儿童、青少年中间培养自由、平等、统一、兄弟情谊的真实情感和族际交往文明,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并能够在民族和国际社会价值观之间寻求一种最适当的关系,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教育内容包括国家法律、体制、象征、家乡历史传统、国家杰出人物的生活与功绩、俄罗斯各族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成就及世界文明成就等。

(四)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从学前教育就开始的,主要包括行为礼仪规范、家庭伦理、人道主义伦理、生态伦理、劳动道德等。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准则,并通过认知、判断和体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五)生态教育

20世纪30年代后期,生态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内容的主题之一,所以俄罗斯学校也将原来的环境教育提高到生态教育的高度,并与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它主要通过基本社会生态知识、环境保护、全球性生态问题及生态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及生态价值目标,形成探究自然的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五)社会及社会心理教育

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发展史、个人的社会作用、人际关系、生活道路的选择及基本的社会心理知识。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变化。

(六)经济教育

内容包括经济学、经济与法律关系、消费知识、劳动及劳动关系等,以使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公正、公平的经济竞争意识和劳动需求,建设人道的市场经济关系。

五、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途径

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学校民主生活、课题设计活动、网上教育。

1.教学包括专门公民课和各学科渗透

俄罗斯各级学校的公民教育课程基本按先“公民学”后“社会学”的顺序安排课程,并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1)学前和小学(1-4年级)的公民教育。低年级主要通过道德知识入门、儿童权利、俄罗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个人安全、家庭关系等方面教育渗透公民教育内容,高年级开始每周设1小时的公民课;2)基础学校(5-9年级)的公民教育。必修课有“公民学”、“社会学入门”、“权利和政治”、“法律常识”等,选修课有“选举”、“经济常识”、“社会生态”、“宗教常识”等;3)完全中学(10-11年级)的公民教育。必修课有“社会学”、“法学基础”、“政治学基础”、“政治与法律”、“经济学基础”、“经济与法律”等,选修课有“选举法”、“选举权史”、“社会哲学”、“消费知识入门”等。

另外,公民教育内容还渗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包括历史、文学、外语、科学、艺术、安全常识、体育。社会人文类课程被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公民教育的基础,但这并不排斥将公民教育渗透在其他诸如地理、生物、解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因为公民教育工作者认为社会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公民知识的形成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与技能。

2.课外活动

主要包括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如,参观国家杜马、地方自治机关、法院等,并了解它们的工作;组织科学小组、学生团体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寻求解决办法。

3.学校民主生活

俄罗斯教育界认为,学校民主生活制度的形成是建立有效公民教育空间的第一步。如果学校不民主,任何公民或社会课程都不能独立地培养真正的公民。只有在民主的学校中,才能培养出民主社会的公民。学校民主生活的要素包括:教学过程民主化;鼓励自由、公开讨论学校的公共生活规则,并由学校集体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公开听取意见;公开选举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在学校内设立人权、儿童权利保护制度;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学校、地区乃至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4.课题设计活动

由学校、地区、各公民教育组织围绕公民教育内容设计活动主题,如“我的选择”、“总统”等。学校学生以集体设计方案的形式参加活动。该途径力求使学生不作社会的旁观者,将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在活动中增强参加者的公民意识,增长公民知识,积累公民生活与社会经验。如2000-2001学年中由俄罗斯教育部、《教师报》报社、公民教育地区联合会、萨马拉州公民教育中心组织的“我—俄罗斯公民”全国行动就成为公民教育中课题设计法的典范。参加活动的学生在自己的方案中不仅指出其所在城市、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且仔细研究了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并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其中许多方案都很“现实”、“有趣”。这个活动在全俄罗斯得到广泛响应。2001年有40个地区141个方案,2002年第二届时则增至50个加盟共和国、边区、州的500个方案[9]。

5.网上教育

俄罗斯有许多专门的公民教育网站,许多非专门网站则设有公民教育专栏。在这些网站可以看到各种公民知识,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等。另外,网站还介绍各种教科书、教育方法和活动方案,并举办专题讨论。

(二)方法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俄罗斯教育界认为,传统的知识传授或智力训练不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方法,真正的公民知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它要求以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主导,如讨论、辩论、竞答游戏、小型专题报告、作文、角色扮演、冲突情境、社会问题方案设计、集体完成创造性工作等。

标签:;  ;  ;  ;  ;  ;  ;  

俄罗斯公民教育概述_公民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