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在成长阶段,虽能意识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但往往不能知行合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成长就尤为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初中生成长,要抓住教育契机,立足本土文化,依托互联网,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契机 本土文化 互联网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初中阶段的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青少年正确的三观建立,对整个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不仅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这个基本层面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现状
由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愈发重视学生的成长,当代中学生大部分展现出了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精神风貌。但中学生自身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网络信息高速发达带来的外界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爱国体现在不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情,遵守社会公德,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升旗时严肃认真对待等。一个南京学生在埃及神庙的浮雕上刻了“×××到此一游”就曾引起国人极大的关注,说明中学生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平时中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随意破坏公物、随手乱丢垃圾现象在校园或者公共场合中也是司空见惯,升国旗时打打闹闹、不唱国歌的中学生也大有人在。这些行为习惯都体现了爱国意识的淡薄。
而“敬业”这个词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在班里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梁启超说过:“敬业,即责任心,是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较多学生贪图安逸享受,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
诚信,虽然所有学生都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但往往知行不统一。考试作弊,作业不独立完成,诺言不守,编造瞎话,哄骗家长、老师、同学,慢慢地导致诚信逐渐缺失。
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友善具体体现在学生热爱集体,礼貌待人,与人为善,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但近年来,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在网络上曝光。校园欺凌事件恰恰说明了友善教育仍有待加强。
当代初中生虽然能够意识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性,但往往知行不合一,因此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的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使其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而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师长的管束,会产生厌烦情绪,其中一部分由此发展为厌学和逆反的行为。因此,我们要抓住合适的契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
无意中几次与学生和家长聊的时候知道班上学生A帮人搬箱子的时候要收6元的辛苦费,学生B帮人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要收1元一道题……当了解到这些信息时,我并没有直接找这两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先利用每天14∶05-14∶12分的这个时间段,每天表扬班上乐于助人的事迹:汪珈瑶同学每天利用放学的时间主动帮助数学成绩差的同学解答作业中的错题,语文、英语科代表中午牺牲休息时间辅导默写不过关的同学,黄丹从宿舍五楼背生病的同学到教室上课……通过连续两周表扬班上的这些友善事迹,第三周利用班会课开展了友善的主题班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保护学生A和B的自尊心,班会课通过类似的情景剧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这些行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重新让学生去判断友善的意义在哪儿,学生A和学生B也通过周记主动反省了自己的不足。抓住教育契机,少一点说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立足本土文化历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每个地区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旗帜,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共鸣。
以我们中山为例,孙中山精神启迪着无数中山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数中山人爱国爱乡的深情早已融化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为支持家乡建设出钱出力的华人华侨,有为挽救病人生命而不顾自身安危坚持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广大中山医务工作者,有为支援汶川灾区救援和重建工作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的中山志愿者……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通过《中山的名人》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从古至今都有爱国爱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名人:孙中山、容闳、杨仙逸、郑观应、阮玲玉、吕文成、容国团……这些让学生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这种自豪感能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依托互联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了广泛、复杂、繁琐的思想信息,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科书。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就得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作为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第二课堂、综合实践课观看网络平台的有用资源,这比教师讲授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
比如CCTV的《国魂》,它用小故事讲大道理,鲜活、生动、接地气,穿插着十多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娓娓道来,有的鼓人奋进,有的引人深思,有的催人泪下,不同故事之间又环环相扣,让人可感、可亲、可敬、可信,能唤起观众的心灵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价值观的力量,激荡起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又如CCTV的《感动中国》节目,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能让学生见贤思齐。学生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慢慢地把他们当作一面镜子,认识不足,看到差距,启示他们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鼓舞他们以行动缩小差距。
除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还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社会的一些投票或者网络上的一些活动,如“中山市美德好少年”、“寻找身边好教师”等全民投票活动,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等。通过这些投票,让学生感受来自身边的榜样,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见,互联网时代,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真正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
[2]教育部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基础教育论坛,2014,(23),59-61。
[3]黄荣生 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7,30。
[4]赵果 创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论文作者:钟苑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学生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友善论文; 爱国论文; 互联网论文; 中学生论文; 敬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