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56例,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具有多样化,应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于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和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手术室作为抢救或采取开放创伤性及感染高风险手术的场所,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水平要求高[1]。在临床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作为影响手术能否顺利开展、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此外,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具有多样化,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作为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认为,围术期护理操作不规范作为引起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此时,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和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本研究中,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2例,男患29例、女患23例;年龄范围26.5~67.7岁、平均年龄(48.7±5.5)岁;手术类型:外科手术23例、骨科手术12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5例;手术分类:乙类手术29例、丙类手术23例;观察组56例,男患31例、女患25例;年龄范围25.7~66.4岁、平均年龄(49.2±4.2)岁;手术类型:外科手术24例、骨科手术16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4例;手术分类:乙类手术32例、丙类手术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严格核对患者的基础信息、准备手术所需的用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体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在手术结束前,应清点手术纱布及器械、缝针等用品数量;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在手术室护理期间,成立不安全因素评估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和自身行为意向;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教育,进行操作业务的培训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操作过程中,认真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查对制度、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严格完成书写及整理护理记录,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明确分工,消除护理人员的疲劳感。
1.3观察指标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评分,每项包含4个条目,每项评分范围0~20分,共100分[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在手术室护理操作过程中,术前患者接送、器械、仪器准备不完善、消毒、灭菌不合格、手术体位选择不当、术中用药、输血错误、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术后标本处置不当、器械、纱布等清点不细均作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2.2两组患者的护理安生性、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安生性、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对比
3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等主观原因,导致围术期容易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3]。由本研究可知,术前患者接送、器械、仪器准备不完善、消毒、灭菌不合格、手术体位选择不当、术中用药、输血错误、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术后标本处置不当、器械、纱布等清点不细均作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为临床采取防范措施而提供依据。鉴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具有多样化,应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护理知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督促认真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等,对于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4,5]。此外,由本研究表1、表2可知,观察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亦进一步提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具有多样化,应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于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和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印.手术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J].重庆医学,2012,41(24):2559-2560.
[2]马运华.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3-115.
[3]凌丽娟.前馈控制在防范手术室安全隐患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25-26.
[4]胥娟,丁瑞芳,王春玲等.麻醉诱导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17(5):438-439.
[5]王雅文,傅金,毛静馥等.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2-63.
论文作者:程华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手术室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手术论文; 评分论文; 防范措施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