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伴有鞘膜积液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华浩[1](2021)在《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三年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术前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具体表现、术中及术后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对比分析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表现,对小儿外科腹腔镜日间手术围术期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统计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完成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日间手术患儿566例(研究组)、未完成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日间手术患儿432例(对照组)共998例患儿临床资料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生长发育状况(BMI值)、性别、住院号、术中基础资料、出院诊断、术前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表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中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异常组部分患儿术前电解质及心肌酶学情况等。术中基础资料主要为:[手术方式、麻醉诱导-手术-苏醒流程时间、术中输液速度等,详见结果]。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1.1研究组患儿566例(男444例,78.45%;女122例,21.55%);对照组患儿432例(男360例,83.33%;女72例,16.67%);两组性别构成情况无差异。1.2研究组腹股沟斜疝患儿320例(56.54%),鞘膜积液患儿118例(20.85%),隐睾患儿128例(22.61%);对照组腹股沟斜疝患儿248例(57.40%),鞘膜积液患儿78例(18.06%),隐睾患儿106例(24.54%);两组病种构成情况无差异。1.3研究组患儿5-7岁280例(49.47%),7-10岁共194例(34.28%),10-14岁共92例(16.25%)。对照组患儿均为3-5岁,共432例(100.00%)。1.4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研究组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统计情况2.1研究组患儿566例中共有320例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为异常,具体异常结果:窦性心律不齐270项,窦性心动过速47项,偶发室性早搏4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项,偶发房性早搏2项,窦房结游走心律2项,WPW预激综合征A型2项,WPW预激综合征B型1项,窦性心动过缓1项,共计333项,其中13例患儿具有两项心电图异常结果。320例中有239例在术前完成了电解质及心肌酶学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且各种异常结果亚组之间电解质和心肌酶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2不同病种、年龄、性别组患儿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诊断结果统计情况3.1研究组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正常组246例患儿中共有65例在术中及术后期出现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65项(人均一项)结果包括:窦性心动过速48项,其余异常17项,具体如下:5项偶发室性早搏,5项窦性心律不齐,4项偶发房性早搏,2项窦性心动过缓,1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异常组320例患儿中有309例在术中及术后期出现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其中某些患儿出现两项及以上异常,共计412项异常结果,具体如下:窦性心律不齐276项,窦性心动过速105项,其余异常31项,具体如下:10项偶发室性早搏,6项偶发房性早搏,4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项窦性心动过缓,2项WPW预激综合征A型,2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项窦房结游走心律,1项WPW预激综合征B型。3.2研究组中不同性别组、不同病种组、不同年龄组患儿在术中术后期心电图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3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类型与术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对比显示,两者都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为主。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总体仍有差异(P<0.001),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项目中窦性心动过速明显增加,其他的类型没有明显增加。3.4术前心电图正常患儿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类型与术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对比结果显示,两者都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为主。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总体仍有差异(P<0.001),术前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律不齐占主要,术前心电图正常患儿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则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3.5术前心电图异常患儿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类型与术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对比显示,两者都以窦性心律不齐为主。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两者总体仍有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项目中窦性心动过速明显增加,其他的类型增加不明显。4.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诊断结果统计情况4.1对照组患儿432例中有345例在术中及术后期出现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其中某些患儿出现两项及以上异常,共375项异常结果,具体如下:窦性心律不齐202项,窦性心动过速159项,偶发室性早搏4项,偶发房性早搏3项,窦性心动过缓2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项,WPW预激综合征A型1项,WPW预激综合征B型1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项,窦房结游走心律1项。4.2对照组不同性别组、不同病种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表现未见明显差异(P>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表现对比分析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比例高于研究组(P<0.01),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只有窦性心动过速比例存在差异,且对照组比例高于研究组,其他异常诊断结果类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6.术中及术后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统计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共998例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在术中及术后期无一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1.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SA-PS)分级系统评估为Ⅰ级或Ⅱ级且无心肺疾病的日间手术患儿,术前心电图异常的比例仍然很高,且类型丰富,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2.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术中和术后期心电监测的应用,可以较术前单次常规心电图捕捉到更多的心电图异常信息,能及时反应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和手术操作等刺激对患儿心电活动的影响,具有比较强的应用必要性。3.术前心电图能发现较高比例的无症状心律失常,但其在预测术中及术后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方面价值不大。
王忠立,杜宗宾,李龙祖,胡静,李继如[2](2020)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120例男性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隐匿疝的发现情况;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阴囊肿胀、尿潴留、切口并发症、鞘膜积液以及疝气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使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均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经传统手术治疗后其发生尿潴留、鞘膜积液、瘢痕切口、阴囊肿胀的发生率占41.67%均高于观察组的总发生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1,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显着,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加倩[3](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李金东[4](2020)在《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本论文对青年腹股沟疝年龄划分的依据;探讨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青年患者中的术式、补片选择等治疗策略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复杂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方法】按每5年一个年龄段分组,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6220例(7415侧)患者资料,总结例数、性别比、疝类型、疝分型、手术方式、补片类型等临床资料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趋势。根据不同年龄分布特点,结合WHO对年龄的定义,将6220例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岁)三组(下同),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三组临床资料(单/双侧比、性别比、病程、疝类型、疝分型等)、治疗策略(术式选择、补片选择等)以及治疗效果(复发、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对复杂性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年龄分布趋势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段腹股沟疝比例呈上升趋势,65-69岁年龄段达到顶峰(17.7%)后出现下降。男女比例呈上升趋势。斜疝比例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疝分型以II型和III型为主,II型比例下降,III型比例上升。TAPP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高龄患者比例上升增高。轻量补片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重量补片呈上升趋势。从例数、性别比、疝类型、疝分型、术式选择、补片选择在各年龄段分布看,各趋势线在45岁呈改变状态。2.临床资料青年组女性比例为19.3%,高于中年组(8.4%)和老年组(4.4%),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双侧疝比例为7.0%,低于中年组(17.6%)和老年组(23.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病程时间为157.9±161.9月,高于中年组(50.1±120.4月)和老年组(36.2±93.8月),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BMI为22.8±3.3 kg/m2,低于中年组(23.4±2.6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22.8±2.8 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青年组以斜疝为主,比例为84.7%,高于中年组(61.5%)和老年组(54.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II型疝比例为45.8%,低于中年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型疝比例为45.2%,高于中年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情况青年组腹腔镜术式选择以TAPP为主(81.3%),高于中年组(39.4%)和老年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补片选择以轻量补片为主(83.6%),高于中年组(48.3%)和老年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情况手术时间,青年组单侧疝手术时间为29.2±8.5分钟,高于中年组(26.6±7.7分钟)和老年组(27.2±8.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双侧疝手术时间为45.9±9.2分钟,高于中年组(41.1±9.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老年组(44.1±11.2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术后出院时间为1.29±1.05天,低于老年组(1.38±1.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1.23±0.8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VAS方面(2018年609例患者),三组分别为2.49±0.9、2.31±0.9和2.3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三组复发侧数分别为1侧(0.1%)、1侧(0.1%)和12侧(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肿例数分别40例(4.7%)、107例(4.6%)、196例(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青年组尿潴留为4例(0.5%),与中年组19例(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老年组69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例数分别3例(0.4)、8例(0.4%)、19例(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青年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中老年组有术后严重并发症6例:补片感染3例、戳孔疝1例、肠管损伤1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均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1.青年腹股沟疝类型以斜疝为主,疝分型以II、III型为主。女性比例高,双侧疝比例低,病程时间长。病因以先天性因素为主。2.LIHR对于青年腹股沟疝是合理的术式选择。术式选择以TAPP为主,可探查并明确诊断,同时处理合并症。补片选择以轻量补片为主。3.青年腹股沟疝患者选择LIHR是安全有效的。在术后恢复、术后疼痛等方面略有优势。4.青年男性腹股沟疝多可合并隐睾、网膜卡顿、鞘膜积液和精索静脉曲张等复杂性疾病。青年女性患者可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可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效益。
李智雄[5](2020)在《小儿单侧斜疝及鞘膜积液合并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laparoscopy)手术中不同年龄段单侧腹股沟斜疝(unilateral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及单侧鞘膜积液(unilateral hydrocele)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患儿合并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contralateral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CPPV)的患病情况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自2014年6月2020年1月,因单侧腹股沟斜疝或单侧鞘膜积液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extraperitoneal closure,LPEC)的患儿共1 942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组(3岁)和学龄组(≥7岁)。统计并分别对比不同性别、不同术前患侧、不同疾病种类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CPPV患病率,分析患儿合并CPPV患病率与患儿年龄变化的关系。结果:总体CPPV患病率为46.14%。总体上,CPPV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Ρ<0.01),而CPPV患病率在性别(χ2=0.19,Ρ=0.66)、术前左/右患侧(χ2=3.46,Ρ=0.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鞘膜积液患儿合并CPPV患病率高于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51.16%vs 44.51%,χ2=6.38,Ρ=0.01)。在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CPPV患病率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Ρ=0.01),而与术前左/右患侧无关(χ2=0.93,Ρ=0.33)。在单侧鞘膜积液患儿,左侧鞘膜积液患儿CPPV患病率高于右侧鞘膜积液患儿(57.07%vs 47.42%,χ2=4.19,Ρ=0.04),CPPV患病率与年龄变化无关(Ρ=0.12)。结论: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诊疗过程中具备显着优势。总体CPPV患病率较高,建议对单侧腹股沟斜疝及单侧鞘膜积液的患儿在手术时常规探查CPPV。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以及左侧鞘膜积液患儿,CPPV的探查应更加仔细。
杨帆[6](2019)在《腹腔镜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疝囊旷置与剥离手术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术(TAPP)术中疝囊的两种处理方式(旷置疝囊和完整剥离疝囊)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明确诊断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并行TAPP手术的93名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疝囊旷置组(62)例,剥离组(31)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手术时间、术区出血量、术区术后24小时的疼痛VAS评分、血清肿、阴囊积液、疝复发)等指标。结果:1、旷置组62例,剥离组31例,年龄23-75岁,平均56.07±16.50岁。剥离组31例;年龄(56.0±18.1)岁,BMI(23.03±3.08),疝囊进入阴囊4例,6例2型糖尿病病史,2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横断组62例,年龄(56.2±15.4)岁,BMI(23.76±2.89),疝囊进入阴囊13例,1例2型糖尿病病史,7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治疗组完成,本次研究中的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旷置组手术时间:67.50(45.00-90.00)分钟,术中出血量:5.0(2.0-10.0)毫升,术区术后24小时术区疼痛VAS评分:2(1-3),术后住院天数:4(3-7)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旷置组血清肿共出现8例,发生率为12.9%,剥离组血清肿共1例,发生率为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生血清肿的患者均给予TDP物理治疗及穿刺抽吸治疗后治愈出院。旷置组阴囊积液共3例,发生率为4.8%,剥离组共发生4例,发生率为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组出现一例疝复发,剥离组无疝复发情况出现,疝复发患者经过再次手术,治愈出院,通过统计学分析,旷置疝囊组与剥离疝囊组在疝复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组62例中未发生精索肿胀,剥离组共发生5例,发生率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横断疝囊的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可明显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术区24小时疼痛,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比疝囊完整剥离组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完整剥离疝囊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姚红亮,安书强,孙伟,刘继攀[7](2019)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男性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两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排气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发现隐匿疝9例,传统手术组未发现隐匿疝病例。术前24 h,两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和48 h,两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均较术前24 h升高,单孔腹腔镜手术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仅并发尿潴留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传统手术组并发阴囊肿胀15例,鞘膜积液6例,尿潴留3例,瘢痕切口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 67%,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无疝复发病例,传统手术组1例出现疝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应激反应轻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吴静君[8](2018)在《243例小儿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阴囊切口及传统腹股沟切口三种睾丸固定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方面的临床特征,为小儿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43例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指标,腹股沟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囊切口手术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种术式术前患儿隐睾分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立位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部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出血、切口感染、阴囊血肿、患侧睾丸回缩等情况以分析临床特征。数据结果釆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43例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中,92例(37.9%)行腹股沟切口手术,126例(51.8%)行腹腔镜手术,25例(10.3%)行阴囊切口手术。2.患儿中位年龄3(1,7)岁,术前隐睾分布单侧191例(78.6%),双侧52例(21.4%)。3.比较腹股沟切口组(P50=40.0min,P25=35.0min,P75=45.0min)、腹腔镜组(P50=45.0mim,P25=40.0min,P75=50.0min)及阴囊切口组(P50=30.0mim,P25=30.0min,P75=40.0min)三组的手术时间,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三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发现腹股沟切口组(P50=10.0ml,P25=10.0ml,P75=15.0ml)术中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P50=5.0ml,P25=5.0ml,P75=5.0ml)及阴囊切口组(P50=5.0ml,P25=5.0ml,P75=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股沟切口组(P50=3.0天,P25=3.0天,P75=4.0天)与腹腔镜组(P50=1.0天,P25=1.0天,P75=2.0天)及阴囊切口组(P50=1.0天,P25=1.0天,P75=1.0天)术后立位活动时间相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与阴囊切口组术后立位活动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切口组(P50=7.0天,P25=6.0天,P75=7.0天)与腹腔镜组(P50=5.0天,P25=4.0天,P75=5.0天)及阴囊切口组(P50=3.0天,P25=3.0天,P75=3.0天)三组之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三种术式腹部切口长度,腹股沟切口组腹部切口长度(P50=3.0cm,P25=3.0cm,P75=5.8cm)长于腹腔镜组(P50=1.5cm,P25=1.5cm,P75=1.5cm)及阴囊切口组(P50=0.5cm,P25=0.5cm,P75=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4.9%)、阴囊血肿(4.1%)、患侧睾丸回缩(3.3%)、切口出血(2.1%)、睾丸萎缩(0.0%)及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0.0%)。比较发现,腹股沟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3%)明显高于腹腔镜组(2.4%)与阴囊切口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股沟切口组(29.3%)与阴囊切口组(1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2.4%)与阴囊切口组(1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6?12月进行随访,腹股沟切口组患儿术后发生睾丸回缩7例(7.6%),腹腔镜组术后无睾丸回缩,阴囊切口组术后发生睾丸回缩1例(4.0%);三组术后均无睾丸萎缩、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发生。结论:1.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分布多为单侧。2.三种术式中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患儿比例最高。3.阴囊切口手术在围手术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腹部切口长度短。4.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中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阴囊血肿次之;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王仲秋[9](2018)在《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突出所形成的疝。小儿多发生腹股沟斜疝,此为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有时可发生嵌顿,引起严重后果,手术方式分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根据手术戳孔数分为腹腔镜三孔法、两孔法、单孔法,总结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经验,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莱芜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7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表现为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不伴有疼痛,易还纳等症状,为典型腹股沟斜疝。选取42例行单孔腹腔镜,其中男孩39例,女孩3例,年龄在1岁至8岁,左侧8例,右侧20例,双侧14例(其中12例为术中探查对侧隐匿性斜疝);选取36例行双孔腹腔镜,其中男孩34例,女孩2例,年龄在1岁至7.5岁,左侧7例,右侧17例,双侧12例(其中11例为术中探查对侧隐匿性斜疝)。结果:单孔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失血量少于双孔腹腔镜组(t=-2.073,P=0.043;t=-10.191,P<0.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孔组中有5例患儿内环口处皱褶较多且深或瘢痕较多,输精管及伴行血管埋藏于皱褶内,手术用时较多,2例被迫增加辅助钳改为双孔才得以完成。单孔组与双孔组均无术后并发症出现,随访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相比双孔腹腔镜创伤更小、更美观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但若术中出现内环口皱褶较多且深时,疝气针难以顺利通过皱褶深部或瘢痕处腹膜,易损伤皱褶内或瘢痕处血管及输精管,手术时间较长,有时还会造成内环口腹膜结扎不全,有复发的潜在风险。而双孔腹腔镜组如出现内环口皱褶较多且深时,用辅助钳提起腹膜,牵拉皱褶,使皱褶平整规则,疝气针可以较容易在腹膜下潜行,可有效避免损伤血管及输精管,缩短手术时间。因此若行单孔腹腔镜术中探查发现内环口皱褶较多且深时,可改为双孔腹腔镜继续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焦晓波,尼吉[10](2017)在《成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先天性腹股沟疝嵌顿1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鞘状突未完全闭合,鞘膜囊的积液可经一小管与腹腔相通,为交通性鞘膜积液,有时肠管或大网膜进入鞘膜囊,导致先天性腹股沟疝,有时可致疝嵌顿,绞窄,往往需手术治疗。文章基于我科1例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实践经验,对术前准备、术中诊断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术后治疗、护理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与总结,为此类患者手术安全提供重要理论及临床安全。
二、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伴有鞘膜积液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伴有鞘膜积液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心电图在儿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价值与争议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相关指标 |
2.2 随访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4)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
前言 |
一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历史和现状 |
二 青年腹股沟疝的现状 |
三 青年腹股沟疝需关注的问题 |
1 青年腹股沟疝的年龄划分 |
2 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 |
3 青年腹股沟疝的术式选择 |
4 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术式选择 |
5 青年腹股沟疝的补片选择 |
6 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疗效 |
7 复杂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
四 研究目的 |
第一部分 青年腹股沟疝群体的年龄划分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临床资料 |
三 设计方案 |
四 手术方法 |
五 质量控制 |
六 术中术后评价指标 |
七 随访 |
八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一 临床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措施 |
四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腹股沟疝类型 |
3.腹股沟疝分型 |
4.手术方式 |
5.补片类型 |
6.手术评价指标 |
讨论 |
1.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 |
2.青年腹股沟疝的术式选择 |
3.青年腹股沟疝LIHR术式选择 |
4.青年腹股沟疝补片选择 |
5.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治疗效果 |
第三部分 复杂性青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操作方法 |
引言 |
复杂性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
复杂性青年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小儿单侧斜疝及鞘膜积液合并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 |
1.2 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病因 |
1.3 治疗方式 |
1.4 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与分组情况 |
2.2 手术方法与术后随访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总体情况 |
3.2 患儿CPPV患病率在性别方面的对比情况 |
3.3 不同术前患侧的患儿合并CPPV患病率的对比情况 |
3.4 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与单侧鞘膜积液患儿合并CPPV患病率的对比情况 |
3.5 两种疾病不同术前患侧的CPPV患病率的对比情况 |
3.6 患儿CPPV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
3.7 术后随访及治疗结局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腹腔镜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疝囊旷置与剥离手术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4 伦理学要求及知情同意 |
2.方法 |
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 手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术后随访 |
2.5 统计学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实验室指标比较 |
2.3 随访指标比较 |
3 讨论 |
(8)243例小儿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隐睾的发育及并发症 |
1.1.1 隐睾的发育过程 |
1.1.2 隐睾的并发症 |
1.2 隐睾的治疗现状 |
1.2.1 隐睾的激素治疗 |
1.2.2 隐睾的手术治疗 |
1.2.3 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手术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纳入标准 |
2.1.2 病例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 |
2.2.1 调查内容 |
2.2.2 收集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不同手术方式基本情况比较 |
3.2.1 不同手术方式年龄分布 |
3.2.2 不同手术方式隐睾分布 |
3.2.3 不同手术方式住院费用情况 |
3.2.4 不同手术方式医保情况 |
3.3 围手术期情况 |
3.3.1 基本情况 |
3.3.2 不同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情况 |
3.4 术后并发症 |
3.4.1 基本情况 |
3.4.2 术后并发症发生数量构成比 |
3.4.3 不同年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4.4 不同位置隐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4.5 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三种术式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
4.2.1 手术时间情况 |
4.2.2 术中出血量情况 |
4.2.3 术后立位活动时间情况 |
4.2.4 术后住院时间情况 |
4.2.5 腹部切口长度情况 |
4.3 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
4.3.1 术后切口出血情况 |
4.3.2 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
4.3.3 术后阴囊血肿情况 |
4.3.4 术后睾丸回缩情况 |
4.3.5 术后睾丸萎缩及发生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情况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实验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成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先天性腹股沟疝嵌顿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 |
1.2 术前诊断: |
1.3 治疗方案: |
1.4 手术方法: |
1.5 术中、术后诊断: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伴有鞘膜积液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的分析研究[D]. 谢华浩.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王忠立,杜宗宾,李龙祖,胡静,李继如.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9)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D]. 李金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小儿单侧斜疝及鞘膜积液合并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研究[D]. 李智雄. 兰州大学, 2020(01)
- [6]腹腔镜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疝囊旷置与剥离手术效果评价[D]. 杨帆.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7]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 姚红亮,安书强,孙伟,刘继攀. 临床误诊误治, 2019(02)
- [8]243例小儿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临床分析[D]. 吴静君. 吉林大学, 2018(04)
- [9]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王仲秋. 青岛大学, 2018(12)
- [10]成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先天性腹股沟疝嵌顿1例报道[J]. 焦晓波,尼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