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领域论文,环境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脱钩(decoupling)被广泛应用于学术领域,在不同学科领域,脱钩一词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OECD将脱钩概念应用于农业政策领域分析农业政策与贸易和市场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一项政策对于生产或者贸易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影响则称为是“脱钩”(decoupled)的[1],后来,“脱钩”一词被世界银行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具有资源环境领域特色的脱钩分析[2],并与农业政策领域的脱钩分析有显著区别。目前,脱钩一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资源环境使用进程的评估[3],因此,本文对资源环境领域有关脱钩分析的研究进行梳理。
1 脱钩概念的界定
世界银行的“脱钩”概念(delinking)既包括去物质化也包括去污染化(dematerialisation and depollution),是指经济活动的环境冲击逐步减少的过程[4],但是,目前被较为广泛引用的是OECD的脱钩概念,OECD认为“脱钩”(decoupling)就是打破环境危害(environmental bads)和经济财富(economic goods)之间的联系[5],或者说打破环境压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6-7]。世行和OECD的研究都认为脱钩是一个过程,因此,从时间角度来考察脱钩是合适的。就去物质化而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类型,即弱去物质化和强去物质化,脱钩就有强脱钩和弱脱钩之分,随着时间推移总物质消耗逐步减少称为强脱钩,而物质使用密度(物质投入/GDP)的减小大于经济增长速度时则称为弱脱钩[4]。在OECD的报告《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or economic growth》中也使用了类似的定义,把脱钩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absolute decoupling and relative decoupling),认为脱钩就是在一定时期环境压力的增长率小于它的经济驱动增长率,绝对脱钩就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压力保持稳定甚至下降,相对脱钩则指环境压力以正的速度增长但其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8-9],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绝对脱钩、相对脱钩与强脱钩、弱脱钩事实上没有区别,只是研究人员的词语使用偏好不同。一项有关埃及交通与GDP脱钩分析的研究采用了类似的脱钩定义,认为交通与GDP增长脱钩可以表达为弹性值小于等于1[10]。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脱钩现象,相反的现象也可能常出现,因此有研究提出了复钩(也有称为耦合)假设[4]。正因为如此,将脱钩与复钩结合在一起理解脱钩的定义可能更合适,Vehmas等即是如此,在其研究报告中划分为强脱钩、弱脱钩、强复钩、弱复钩和扩张性复钩,并考虑到经济衰退的情形,提出了衰退性脱钩的概念[11]。在Vehmas等的研究报告中,对于强脱钩和弱脱钩采用了de Bruyn的有关定义[12],相关定义具体见图1。将环境压力和CDP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强脱钩、弱脱钩、强复钩、弱复钩和扩张性复钩对于分析两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并非意味着这样的划分和定义完美无缺,例如当满足条件ΔES(Environmental Stress,环境压力)>0、ΔGDP>0和Δ(ES/GDP)>0时,按照这一定义,属于扩张性复钩。然而,如果在这现象之前并没有出现脱钩现象而是持续出现ΔES>0、ΔGDP>0和Δ(ES/GDP)>0时,用复钩(re- linking或者re- coupling)都不太贴切,耦合(coupling)才能更为准确地表述这一现象,事实上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例如西班牙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即是如此[13]。
图1 Vehmas等的脱钩与复钩的概念[11]
Fig.1 Definitions of the de- linking and re- linking concepts in Vehmas's research
一项有关芬兰道路交通的脱钩分析的研究认为因为目前还没有很多证据表明已出现交通或者交通二氧化碳脱钩现象,使用复钩概念有误导之嫌,因此,采用负脱钩替代复钩这一词,并把脱钩划分为强脱钩、弱脱钩、衰退性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扩张性负脱钩,以及扩张性耦合(expansive coupling)和衰退性耦合(recessive coupling)[10]。该项研究在vehmas等的脱钩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了扩张性耦合和衰退性耦合两个类型,具体定义见3.3弹性分析法部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大多数研究把脱钩区分成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但也有研究给出了更为严格的脱钩定义,认为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与GDP增长“脱钩”就是指无论GDP怎样增长,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也不会上升[14-15]。该脱钩概念与前面提到的强脱钩或者说绝对脱钩的概念是一致的。但该脱钩概念更为严格,认为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不增长才算脱钩,尽管严格意义上的脱钩要比相对脱钩困难,但有关报道表明在1990—2002年期间捷克经历了严格意义上的脱钩[16]。
概括来说,有关脱钩的定义和类型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两分法,即划分为脱钩和未脱钩,这又有两类不同的定义,一类脱钩为严格意义的脱钩或者说绝对脱钩,另一类脱钩包括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在内;②三分法,即划分为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未脱钩,将脱钩分成绝对和相对;③六分法,即划分为强脱钩、弱脱钩、衰退性脱钩、强复钩、弱复钩和扩张性复钩;④八分法,即划分为强脱钩、弱脱钩、衰退性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扩张性负脱钩,以及扩张性耦合和衰退性耦合。不同的脱钩定义以及类型划分在不同研究目的和研究环境下各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足。
2 脱钩分析的主要关注领域
从已掌握的文献来看,目前在资源环境学科的脱钩分析关注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或者国家)经济增长与污染气体排放[17、物质流[17]、废弃物[9]、能源[18]等与经济增长(通常以GDP或者人均GDP来衡量)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脱钩关系的分析[19-20]。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一定区域的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关系,判断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否出现脱钩等现象以及脱钩的程度等。
(2)某些特定部门产出或经济增长与其相应环境冲击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主要有能源[21-23]、交通[24]、农业[25]以及制造业[9]等领域的脱钩分析。
(3)除了对能源、交通、环境、物质流等领域之外,在我国,脱钩分析也被应用到土地资源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城乡建设用地的脱钩分析,分析一定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两者之间的脱钩关系[26];②耕地占用与GDP的脱钩分析[27-31];③应用脱钩分析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合理性的研究[32]。
(4)对不同区域脱钩情况的比较研究,比如,对欧盟15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变化的脱钩情况的比较分析[11]。
(5)脱钩干预政策的研究,即对实现脱钩所能采取的政策的探讨[33],如对中国碳排放脱钩政策的探讨[34]等。
(6)有研究深入到微观尺度,从住户(household)层次分析幸福感(happiness)与排放的脱钩情况[35]。
(7)脱钩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即将脱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某些领域以解决该领域的某些问题,例如将脱钩分析方法应用于循环经济规划,确定规划中某些控制或者计划目标[14,36]。
从已掌握的文献来看。目前有关脱钩分析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脱钩程度的测量与评价分析,评价固然极为重要,但加强脱钩政策的分析和微观层次的脱钩分析以及将脱钩分析加以改进应用于相关的规划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3 脱钩的测度方法
不同研究采用了不同方法来判断脱钩状态,概括来说,目前在判断脱钩状态或测度脱钩程度时,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变化量综合分析法、脱钩指数法、弹性分析法、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方法、IPAT模型法、描述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和差分回归系数法,其中采用脱钩指数法的报道相对要多一些。
3.1 变化量综合分析法
变化量综合分析法主要是综合环境压力(environmental stress,ES)、经济增长以及单位GDP环境压力等变量的变化量来判定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11],对于脱钩类型或脱钩程度的判定方法可见表1。对于脱钩程度的评价判断而言,该方法简单明了,对于脱钩和复钩的判断与对脱钩和复钩的定义一致。但是,该测度体系没有把两种脱钩或复钩类型之间的临界状态加以考虑,另外,该评价体系方便判断脱钩状态,但从规划或者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还不能直接用于相关控制目标的计算。
3.2 脱钩指数法
脱钩指数法具有广泛影响,OECD的报告《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economic growth》中详细阐述了脱钩指数分析方法。首先,计算脱钩率,然后计算脱钩指数[9],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P为环境压力,DF为驱动因素,Ratio为脱钩率,t为报告期。
脱钩指数Decoupling factors=1-Ratio。脱钩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当脱钩指数的值∈(-∞,0]时便可以认为处于非脱钩状态,而脱钩指数∈(0,1]时,则认为在分析期内发生了脱钩[9]。OECD在资源环境领域的脱钩分析的测度方法与其在农业政策领域的脱钩分析的测度公式在形式上一样,但含义有差别。从脱钩指数的取值范围可以知道,尽管OECD在其报告中区分了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但是根据其定义的脱钩指数只能分辨出脱钩与非脱钩,而无法分辨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另外,在经济衰退时期,也有可能出现脱钩指数在(0,1)之间,这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同样结果是无法区分的,即不像变化量综合分析法一样可以把衰退性脱钩区分出来。尽管如此,OECD脱钩指数法仍然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广泛采用,例如应用到温室气体排放与GDP脱钩分析[6]、土壤退化与人类活动的脱钩分析[37]和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使用的脱钩分析等[9]。
3.3 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弹性来测度脱钩程度,这是在一项有关交通与GDP脱钩的分析中提出来的一种脱钩测度方法[10,38],其有关弹性的定义如下:
交通的GDP弹性=交通量变化的百分比/GDP变化的百分比=%ΔVOL/%Δ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弹性=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百分比/交通量变化的百分比=%Δ/%ΔVOL
上述两式相乘,可以得到: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GDP弹性=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百分比/GDP变化的百分比=%Δ/%ΔGDP
脱钩程度的判断准则见图2。
图2 经济增长与交通量的耦合与脱钩[10]
Fig.2 The degrees Of coupling and decoupling of transport volume growth(VOL)from economic growth(GDP)
该脱钩分析方法的判断准则是根据Vehmas等的脱钩分析判断准则加以改进得到的,与Vehmas等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用弹性(%ΔVOL/%ΔGDP)替代Δ(VOL/GDP);②划分出衰退性耦合和扩张性耦合区间。之所以要将弹性在0.8~1.2之间的区域独立划出,该项研究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将轻微变化过度解释(overinterpret)为显著变化,因此将弹性值为1处上下浮动20%的区间仍然看做是耦合(coupling)[10]。然而0.8~1.2的弹性区间事实上包含了扩张性负脱钩和弱脱钩或者衰退性脱钩和弱负脱钩,这样的划分看似更为精细却反而可能导致混乱。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另外一个脱钩指数定义,该研究将脱钩指数(DI)定义为一定时期内某种资源消耗量变化的速度,或某种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速度与经济规模变化的速度之比,其判断准则:DI>1为绝对挂钩,DI=1为绝对挂钩与相对脱钩的临界点,0<DI<1时为相对脱钩,DI<1时为绝对脱钩[39]。
3.4 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
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方法是由一项对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与制造业产值的脱钩分析的研究所提出的,该研究的脱钩测量思路如下[40]:
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量可以按照下式分解:
与脱钩指数法相比,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方法在对脱钩类型的划分上是一致的,且不同脱钩类型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但该方法在判断准则上更为精确,能够将强脱钩和弱脱钩区分开来。
3.5 IPAT模型法
尽管有关脱钩分析的文献中经常会提到IPAT方程,但基本上是以IPAT方程这一核算公式出发去论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理论关系,而以此开发出脱钩分析方法不多见。一项对经济增长过程环境负荷上升和下降分析的研究基于IPAT推导出了一个脱钩评价的判断方法[15],其推导过程如下:
IPAT方程可以表达为GDP与技术T的关系式,即I=GDP×T。分别以i、g和t表示I、GDP和T的年变化率。经过推导得到单位GDP环境负荷年降低率的临界值为:
3.6 描述统计分析法
在进行脱钩分析时,描述统计分析也会被采用,例如OECD对交通与GDP的脱钩分析就是通过比较和描述交通相关的变量值与GDP之间的相对变化情况,对交通与GDP的脱钩情况加以判断[24]。瑞典环境部环境咨询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Decoupling—Past trend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也是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瑞典等国家的二氧化碳、能源消耗以及物质流与GDP之间的脱钩状况进行分析[41],对新西兰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的一项脱钩分析也采取了描述统计分析方法[22]。在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中,大多采用资源环境变量及其相关驱动因素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资源环境变量的变化趋势与其驱动因素变化之间的相对走势,如资源环境变量与驱动变量的总量同时增加,但驱动变量的总量增加量大于资源环境变量的总量增加,或者驱动变量的总量增加,同时资源环境变量的总量保持稳定甚至下降的现象通常被认为是脱钩。
3.7 计量分析法
有研究采用计量分析手段进行脱钩分析,如有研究采用经验数据分别检验了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re)和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s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脱钩分析[3];一项有关经济增长与物质流相互关系的研究在对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的GDP与物质流之间相互关系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对GDP增长与物质投入的脱钩程度进行了分析[17];一项有关收入变化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分析也采用了计量经济分析方法[4]。部分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不仅对脱钩程度进行判断还对脱钩原因进行分析,如对斯堪的纳维亚的一项脱钩分析即是如此[7]。在使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脱钩分析时,通常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环境压力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有关的系数来判定是否发生了脱钩,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分析确定脱钩程度,这比前面所提到的弹性分析法更为精细,因为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时往往可以将其他因素考虑在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但采取这一方法对数据量的要求比较高,在统计数据缺乏的情况下,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会受到很大限制。
3.8差分回归系数法
差分回归系数法就是利用差分方法和回归分析等对前面提到的脱钩指数法的脱钩指数加以改进,计算思路[42]如下:
与脱钩指数法相比,差分回归系数法在判断准则上更为精确,能够将强脱钩和弱脱钩区分开来,与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方法相比较,差分回归系数并没有对不同驱动因素的作用加以区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变化量综合分析法、脱钩指数法、弹性分析法、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方法、IPAT模型法、描述统计法、计量分析方法和差分回归系数法8种测度方法中,脱钩指数法、弹性分析法、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方法和差分回归系数法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一个指数,然后根据该指数对脱钩程度加以判断;计量分析方法是根据模型估计结果,以估计得到的参数为依据对脱钩程度加以判断;变化量综合分析法则综合相关变量变化量的信息判断脱钩程度;IPAT模型法是在IPAT方程基础上推导出脱钩(强脱钩)的临界值,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脱钩程度;描述统计法则主要是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环境压力变量和其驱动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确定是否发生脱钩。不同测度方法的比较见表2。
4 有关脱钩指标的研究
用于测量物质和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程度的脱钩指标(decoupling indicators)被认为是由英国政府所建立的[43]。OECD在2002年开发的一套有关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和脱钩指标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其脱钩指标主要分为宏观层次和部门层次,部门指标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别部门例如能源、交通运输、农业和制造业等部门[5]。OECD的脱钩指标体系包括31个指标,其中宏观指标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质量、废弃物管理、物质使用和自然资源6类16个指标,部门指标包括能源、交通、农业和制造业4类15个指标[9]。也有将环境指标、能源消耗和人口指标作为脱钩分析的指标[44],在有关脱钩分析的指标中大致可以分为总量指标和强度指标。总量指标通常指相关分析变量的总量,例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GDP。强度指标就是使用相关变量的比值,通过分析比值的变动来确定脱钩是否发生。因此,有研究把当前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划分为两种模式,即物质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关系研究和物质消耗强度的IU曲线研究[45]。有关物质流的一些指标被认为有助于脱钩分析的实施[46],欧盟委员会的报告《Policy Review on Decoupling: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decoupl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the EU-25 and AC-3 countries》即把单位GDP的国内物质消耗(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作为脱钩评价指标[47],欧洲议会的环境、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其报告《Assessment of the EU Thematic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中也把总物质需求(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TMR)和国内直接物质投入(Domestic Material Input,DMI)作为脱钩评价的指标[47]。这说明物质流分析方法也被应用到脱钩分析。目前脱钩分析还处于发展之中,因此,已有的脱钩指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其未能考虑环境容量、资源再生价格因素以及环境外部性等[9]。
不同研究所采取的脱钩指标有所区别,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另外,因不同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同领域之间的指标也理应有区别。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不管采用哪些指标,在脱钩指标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脱钩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各类有关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的指标被应用到脱钩分析作为脱钩指标。
5 主要特点与启示
从掌握的文献来看,目前有关脱钩分析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不同研究对于脱钩的定义和类型划分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所包含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衰退性脱钩中的类型不同;②目前脱钩分析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以及部分行业(产业)层面的环境(资源)压力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脱钩分析;③不同研究所采用的脱钩测度方法有很大差别,目前大致有8类不同的脱钩测度方法;④脱钩指标也是脱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各类有关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的指标应用到脱钩分析作为脱钩指标。已有的研究在对资源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的脱钩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还值得进一步深入:①在更为深入开展宏观层次脱钩分析的同时,加强微观层次的脱钩分析研究,这对于制定脱钩政策尤其是有助于实现脱钩的微观规制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②更为细致地划分脱钩类型,将脱钩、耦合和复钩加以区分,这有助于进行更为精细的脱钩分析;③将脱钩分析与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规划相结合,对有关脱钩分析方法加以改进,使之能够应用到相关资源环境保护利用规划指标的测算工作中,例如,将脱钩分析方法加以延伸用于循环经济规划指标值的计算和土地集约利用控制目标的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