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语用研究
刘钐钐,李宏强
(陕西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摘 要: 本文采用内省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沉默语的差异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沉默语可以表达交际双方的态度、情感和调节会话进程,并且,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话语编码方式影响沉默的意义读取。
关键词: 沉默语;跨文化交际;语用意义
一 引言
沉默是一种能够传达信息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它既不是停顿,也不是空白,而是带有一定暗示意义。西方国家的沉默研究起步较早。195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沉默理论和沉默模型。Bruneau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了三种沉默,即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沉默。Tannen.D认为沉默是具有高意义和复杂性的人类行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沉默语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左岩从英语会话的角度对沉默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类;龚卫东和吴雪燕对于英语话轮中的沉默进行了认知解释;宋莉从跨文化和语言观的角度分析了在不同文化中沉默语的差异。这些研究还没有从沉默的交际语用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拟从这个视角探讨沉默语的言外之意和影响沉默的解读因素。
二 沉默语的语用解读
沉默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文化交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言外之意。沉默的表达和应用直接影响交际双方的态度、情感和会话的进程。
(一) 表达态度
在同一文化背景的交流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交际行为都能体现交际者的社会关系、地位、职业等因素。通常,在某一社会群体中,交际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差异会导致对沉默的态度或理解不同。在一些东方国家,女性传统上被认为是沉默寡言的。在很多情况下,当一个说话者提出建议或要求时,如果听者保持沉默,那么这个潜在的信息可能被认为是同意或默许。尤其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听证会上,甲方完成了一个项目的演讲和展示,在座的人既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也没有表达新的见解,这种沉默意味着甲方的项目规划是可行的。当然,听众通常会伴随一些其它肢体语言如如点头、竖起大拇指和拍手等动作表达认可。
“实践锻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检验人的思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锻炼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职业以及思想状况来确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形成的认识与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发展。
有的时候,人们倾向于使用沉默来表达拒绝。例如,如果有人说了一些让你不开心甚至生气的话,但你并不打算直接反对他,而是用沉默来表达你的愤怒或拒绝,使对方能理解这种语言交际中断的的话外之意。
(二) 表达情感
在语言交际中,除了传递信息外,还伴随着情感的交流。人们往往能依据对方的沉默来判断别人的内心感受或情绪。例如,在对方回忆过去痛苦经历时,沉默是同情和安慰的表达,而在面对分歧时,沉默是愤怒或沮丧情绪的传递,在面对质询的谈话中,沉默是懦弱、不自信、让人产生失望。语言交际中,不说话并不等于说话人的意义和情感消失。说话者常常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使用沉默来传达更丰富的情感含义。例如,新婚夫妇长时间的“冷战”,反映了双方用沉默的方式向彼此表达或失望、或矜持、或郁闷等复杂的情感。
如图1所示,该线路为全高架车站线路,全线利用高架桥轨道梁结构中的钢筋设置了杂散电流收集网,并在收集网测量端子1 m内设置参比电极,采用杂散电流监测装置负责实现对杂散电流的数据监测,变电所负极通过回流电缆与钢轨相连,全线未设置排流柜。
在某些语境中,沉默表示愤怒、不满、郁闷等情绪,这些情绪通常被解释为消极情绪。当人们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一部分人会选择保持沉默。这与Verschueren对人们保持沉默的原因的分析有些不一致的。其中之一是说话者由于惊讶、痛苦或其他强烈的情绪而无法说话。并且,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发生。当人们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时,就气得说不出话来。此外,为了平息愤怒,或者为了防御下一次攻击或惩罚攻击者,人们倾向于选择沉默。在这种情况下,沉默可以被看作是说话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的直接方式,而这正是沉默的基本言外之意。
(三) 会话调整
可变尺度池化的思想就是把不同输入特征尺寸,通过池化函数以不同大小的滑动窗口和步长来提取特征,把不同尺寸的输入映射到固定尺寸的输出。可变尺度池化层运算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渊源将使人们对于语言和默语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道家创始人老子是第一个提出语言观念的思想家,其观念为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观奠定了基础。老子认为,人同自然的关系仅靠语言是实现不了的,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也表明老子对于语言的重视程度不高,他提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还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意为宁可不说也不愿说错,以受他人的非议。观之现代,中国人对于不确定的事物保持沉默的现象广泛存在,这也是受古代语言思想观念影响的一种特有语言定势现象。在西方,基督教是西方人信仰的主体,他们认为是上帝运用神奇的力量使世界诞生于混沌之中,上帝用语言下达指令,造就了宇宙万物。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语言在西方人眼里是维系人和世界万物关系的纽带,具有神圣的作用。西方人对于语言的强调反映在《新约》中,其谈到语言与上帝同在,语言就是上帝。因而这种语言创世观一直影响着西方人在言语交际中的思想,他们侃侃而谈,极少出现沉默。
三 影响沉默解读的因素
沉默是一种特殊的非语言交流。不同的文化情景对沉默的理解有不同解读。其中,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话语编码方式影响沉默的意义读取。
在日常的会话交流中,交际双方常用沉默来调整谈话的内容和话题,有时也用沉默调节交际中出现的某些尴尬或不快,以保证交谈在一个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际中,说话者有时在话题思考或在如何措辞表达时会保持沉默,特别在回答较为复杂的问题,沉默的时间比较长,这种沉默可以使谈话者进行话语的自我修正,当遇到对方因不满或疑惑才沉默不语时,说话者会进行自我反思,并及时调整话语模式促进谈话进行。例如,在访谈中,当嘉宾听了主持人的访谈问题后,沉默了好久不说话,这时,主持人为了保证访谈的流畅应答,会对嘉宾的沉默进行快速地解读和分析,是否是对访谈的问题不理解还是不便言说,是不是需要调整提问的方式。这种沉默能促进交际双方的良好互动。
(一) 文化背景
沉默还可以缓解交际中的一些尴尬,由于会话双方在交谈中难免会涉及到社会禁忌和个人隐私方面的话语内容,这样,会致对方于尴尬境地,面对这种状况,有的人用很多的解释来圆场,导致谈话越来越僵,而有的人选择沉默来应对,能顺利绕过僵局。所以,沉默也一种舒缓和调整交际气氛的有效策略。
(二) 价值观念
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使其关注个人意识和个人利益,并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提倡自由放任的人格和个性化发展,这种价值观在交际方面体现的是:更倾向于使用对抗策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信奉言论自由,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于西方人而言,语言是表达信息、传递思想和说服他人的工具。Dumb在英语中表“沉默”和“哑”,但它也意味着“愚笨”。Dumb一词中沉默和愚笨之间的联系反映了西方人对沉默持消极、否定的态度。而中国社会主张集体主义,注重族群内关系,个体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和融洽,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会直接表达出来。霍夫斯泰德指出在人际交往上,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个体面对不同观点,通常会采用回避、沉默等方式。这种价值观在交际中体现为谨慎、含蓄和沉默。“沉默是金”等说法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沉默的认可,中国人认为影响力并不主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语言主要是维护集体和谐的工具。
(三) 编码方式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将“沉默”作为划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一种标准。个体在交往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对话双方对语言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而在不同的文化下,个体对于沉默语编解码的方式存在差异。根据霍尔的观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的交际信息要么嵌于在社会语境和文化中,要么内化于个体内心深处,只有很少的语言信息存在于信息的传递部分。在交流过程中,中国式沉默可能蕴含了说话的时间、场合及说话者的年龄、性别、地位等信息,在这时,沉默语的重要性超过了语言,沉默语编解码方式的难度也大大的超出了语言。反观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语言交换的信息属于显式代码,而交流的环境和语境只起了很小的作用。因此美国人在交流时往往不采用沉默的方式,语言才是他们用来传递信息的真正的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将沉默理解为冷漠、无视。
四 结语
本文从社会文化和语言学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沉默语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如何解读沉默语在交际中的语言意义以及造成其在不同文化中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从沉默在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的种种意义可以看出,沉默并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缺失,它具有表达个体在交际中的情感和态度的作用,沉默还是调整谈话的一种方式。虽然交际中的沉默语具有很多言外之意,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沉默语有不同的使用规则,个体对于沉默语的理解和认识受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文化依附性。这些差异要求交际双方加强学习并增进彼此的文化了解,提高解读沉默语的表达方式和识解能力,以促进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
供应链金融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可以保证供应链金融所使用的大批资金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为供应链内部核心金融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采购成本、库房成本、销售成本从而提高其整体工作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Tannen.D. Perspectives on Silence[M]. Norwood.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5:11-12.
[2] Thomas. J. Bruneau. Communicative Silence: forms and functions[J]. Oulu Finlan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73(23):17-46.
[3] Verschueren, J. What People Say They Do with Words [M].Norwood, Ablex,1985.77-79.
[4]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左岩. 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J]. 国外语言学, 1996(2): 13-21.
[6] 龚卫东, 吴雪燕. 英语会话语篇中话伦沉默的认知解读[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2).
[7] 宋莉. 沉默中不同的“声音”[J]. 外语学刊, 1998(1): 56-59.
[8] 钱连冠. 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引用格式: 刘钐钐,等.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语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3):184-185,20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3.077
作者简介: 刘钐钐,女,浙江温州人,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本1602班学生。
通讯作者: 李宏强,陕西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
标签:沉默语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 语用意义论文; 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