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传统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是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与其它农业生产要素结合以及改造过程中各环节操作和彼此之间的转移都应由一定的组织来承担,改造的目标实现还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相应配套政治、经济政策和社会支持体系做保证。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而言,我国农业生产还处于人力、畜力为主的手工劳动阶段,地区之间、农户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农业科技应用较为广泛,有些地区还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不少的困难,有的地方还是半机械化、手工劳动的生产,有些不发达的地区则完全是手工劳动,甚至还存在原始落后的刀耕火种,劳动者素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农业生产力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必然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复合体。其中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存,先进的生产手段与落后的生产手段同时使用。而对同一种农产品,有可能是运用农业工程设施和生物高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组培技术生产的优质马铃薯),也有可能是传统农业技术的产物。这样特殊的技术结构,在我国其它的物质生产部门是难以看见的,也正是因为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手段同时存在,使得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复杂多样。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和农业高新技术使用特点,因地制宜,借鉴我国工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些经验,积极进行探索试验,为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摸索和积累经验,提供改造的模式,积极探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农业生产力转化。根据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的一些实践,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种运行模式。
1 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转化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在农业科研力量较强、技术人才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郊区,划出一定的区域,对农业高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使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科技转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做法是:
1.1 创办农业高新技术园
由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联合创办经济实体,以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试验应用、示范推广为特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积极引进、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成果,更换良种,进行优质饲养与栽培,针对各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大量优质、新颖、无污染、多样化的名优特稀产品及农业加工产品。如福建省厦门农业高新技术园,占地540亩, 由福建省农科院和厦门农科所联合主办,是具有研究、经营与科技开发三大功能的科研生产联合体。
1.2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积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 进行连片开发,整体提高
这一模式在海南省农业综合试验区运行较为完善和卓有成效,被称为“海南模式”。1990年8 月海南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运用新的农业管理体制加速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综合试验区的目标是大力发展热带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主的;以外向型和创汇型农业为先导的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农业。主要特征是重视科学技术投入,最大限度地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选择最优技术路线,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用现代化机械、电子、化工等设施装备农业试验区。试验区内大力推进新的股份制,按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适应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在试验区集中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业高新技术试验推广站、旅游点、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建立成片开发的农业新区。在农业新区内,建立“公司+农民”、农民办公司的新体制,通过企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和家业生产社会化。新区的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而是已经彻底地告别了“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形式,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企业的股东,同时也是雇员。可应聘从事种植业、加工业、经销业等,每月拿工资,年底可分红获息。如海南民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澄迈县美亭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991年创办之初,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不足430元,到1993年已突破了3400元。
1.3 建立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点的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集生产、科研、推广、旅游于一体,突出了现代农业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的特征。这一模式为上海嘉定区运行较为成功。被称为是“嘉定模式”。从1993年起,示范区就分别引进的滴灌、喷灌、避污、温室暖棚等农业设施。每1/15公顷建设费在6000元至8000元左右,以高投入确保高产出,示范区还通过农科结合,引进国内外名特果蔬、洁净蔬菜、观光果园、立体农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生态效益良好的农业项目,以高新技术促进农林牧水大农业的综合开发,示范区还以各种完备的农业专业化服务,实行产销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并探索建立农业专业集团。1994年嘉定区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进入运行阶段,占地40公顷的娄塘特种米生产示范区大部分产品直接进入上海市场,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朱家桥汇农肉鸽联合体示范区,已利用旱地建立年产2500吨的玉米、豌豆饲料生产基地。并以肉使生链作物为开发对象,将鸽饲料下脚和鸽粪喂养生猪,再以猪粪养鱼育蚌,用加工分割商品鸽的内脏喂养牛蛙和宠物,还在蛙场种葡萄建果园和用鱼塘淤泥作果园肥料。该示范区已形成了年产10万羽肉鸽的生产能力,并在上海市区与近百家宾馆饭店建立了固定供求关系,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 建立农村高新科技小区
所谓科技小区,就是在一定区域内,采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集约化经营,挖掘现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产出,就地加工,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农业科技小区是以高新技术运用作为先导,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具有较高的商品量和商品率,综合效益显著,并不以行政辖区划分的产业型经济区。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观点看,建立科技小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便于当地资源优势和现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高新技术的转化也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作为基础。建立了科技小区,才能以现代科技作为先导,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商品。使本地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②便于提供技术服务。发展高新技术农业要不断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问世,必须跟踪先进高新技术成果。在科技小区内可有针对性投入较多的农业科技力量,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各种难题,增强对市场的应变力。
③便于提供信息服务。高新技术农业生产是面向国内外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对每个生产农户来说,是无法进行预测和掌握。如果建立科技小区,可以有重点的及时向农户提供最新生产技术和产品加工销售信息,使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选择适应农业高新技术,并可在小区内培育建设专业市场。
④便于深度加工。农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经过科学就地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可成倍、十倍地提高价值,实现多层次增值。科技小区的建立为吸纳高新技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原料保障,有利于建立与资源产出基本相适应的加工经营体系。
在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小区试点中, 山东省已走在全国的前面。 从1992年起,山东省政府对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小区较为重视,并具体制定了建设山东农业高新技术小区的发展规划。1994年在山东省建立了10处农业高新科技小区。目前,已有果树、花卉、蔬菜脱毒快餐、无公害蔬菜、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良种加工、肉牛性控及胚胎移植、蛋鸡雌雄变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海珍品人工养殖,自控灌溉等3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进区开发,有40多个农、林、牧、渔优良品种进区繁育推广。在山东的农业高新科技小区内,已逐步实现了脱毒马铃薯、大蒜等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可以常年供应脱毒小薯,销往全省和外地,果树脱毒苗木繁育已建立10余处工厂化生产基地,每年向社会提供脱毒果树苗木700多万株。 所有这些项目的开发对全省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辐射示范的作用。
2 珠江三角洲的“两头洋, 中间土”的改造传统农业模式
所谓“两头洋,中间土”的转化模式是指建立“公司加农户”的经济载体,围绕一个大宗农产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名优品种和国内高新技术成果,办起一个精干的专业公司;由公司建立若干种苗基地和示范性生产基地,以这些基地为中心,向周围的农村技术辐射,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逐步以经济纽带把千家万户纳入专业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统一直接加工或经深加工后销往国内外市场。这是国家通过公司与农户直接结合,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洋”与“土”直接结合,计划与市场直接结合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模式。
顺德县北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个镇1988年建立了一个畜禽服务公司,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并招聘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起了两个良种鸡场、一个养鸡示范场、四间饲料及添加剂厂、一个购销服务部和一个技术服务部,形成了有综合服务功能、技术先进的中心基地;通过这个基地,按经济合同,每年把几百万只竹丝鸡、石岐杂鸡等良种鸡苗提供给全镇农户分散喂养,并提供全价饲料和防疫技术,实行配套服务;肉鸡出笼时,公司将部分活鸡直接收购销往国内各地,部分则送到镇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厂,进行加工,再销往欧、美、日本等地。这样,种苗及相应关键技术是“洋”的,加工包装也是“洋”的,保证了产品的优质高值;中间的饲养过程是千家万户利用经过改造的传统实用技术和简单的设备,可以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大批量商品;千家万户通过公司,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实现了产销的稳定、均衡和计划供应,公司和农户都得到较好的经济利益,商品生产大发展。1990年来,这个镇的优势鸡饲养量,以每年几十万只、百来万只的速度增长,近三年间每年增长200多万只。1991年全镇养鸡900万只,人均饲养100多只,其中竹丝鸡700多万只,成了全国最大的竹丝鸡生产基地。
这几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市县的大宗经济作物特别是出口农产品,比如中山的塘鱼、宝安县的瘦肉型猪、广州江高镇的家禽等,都是采取了这种“两头洋,中间土”的方式组织生产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象北滘镇的畜禽服务公司那样带动一批农户形成基地化商品生产的专业公司,眼下就有60多个;通过这种方式组织生产和大宗农产品,有20宗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
珠江三角洲地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践表明:“两头洋”,使农民直接跟国外高新科技成果结合,以最快的速度改造传统农业的品种结构和技术结构,生产出优质高值产品;并使国内农产品通过先进的加工包装,成功地进入国内外市场。“中间土”,则借助于农村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分散灵活的家庭经营和实用的传统技术,进行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发展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据广东宝安县畜牧公司提供材料来看,该公司花费300万元引进良种和设备, 办起一间瘦肉型种猪场,作为辐射中心,然后以“两头洋,中间土”的方式,用一年时间就在农户中发展了700头良种瘦肉型猪, 一年多后产猪苗一万多头。这等于不花国家分文投资,在农户中建起了同样质量和规模的种猪生产线。广州市江高镇的千家万户在“洋”的中心基地指导、带动、扶持下科学养鸡,产品质量不比机械化养鸡场差,而他们利用了分散的场地,简易实用的鸡舍和老弱劳动力,使农业生产成本大降,全镇一年生产约300万只活鸡,光鸡舍设备等基建投资就节省五六千万元。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克服了我国农村土地、资金、技术、能源等方面的短处,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充裕、家庭灵活经营的优势,填补了小规模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鸿沟,兼顾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因而这种模式是符合我国大多数农村实际情况,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较佳的模式。
3 院地联营型科技转化模式
这是以实验基地为基础,由科研单位和地方合作开发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前者把取得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直接植入后者的生产过程,形成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高新技术得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这种转化模式中,虽然研究和生产分属两个独立行为的主体,但由于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即对项目的开发研究和成果应用的共同投资,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从而保证了改造过程的正常进行。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与山东禹城市联合建立了农业科技园,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实验。根据对山东禹城县等地农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提供情况看,这种模式至少有三条优点;一是利用农业科技园密集的知识优势,承担培养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具有较强科技意识和商品经济观念的新型农民的职能,借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和农业生产率。二是依据密集的农业科技优势,在农业科技园及其辐射区域广泛引进、组织、示范和推广多种农业高新技术,如无土栽培、地膜覆盖、工厂化养殖、先进施肥、灌溉技术和农业机械、优良品种等,使农业高新技术直接进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园行政、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给农业科技园的科技投入体制注入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利于利用各项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
4 科研、生产、开发、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科技转化模式
这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生产企业(主要是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组建自己的科研机构,融科学技术的研究、试制、生产为一体,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从而实现高新技术向现实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如东莞市虎门镇金山实业发展总公司是1987年由虎门镇创办,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该公司以农业科研为后盾,以优稀品种引进、繁殖、生产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纽带而形成内外结合的大规模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到1995年为止,在建项目共投资近3亿多元,直接经营面积433公顷,其中高标准池塘养殖水鱼、加洲鲈、鳗鱼的面积350公顷,工厂化培苗地1万多平方米,形成了四季可控室温的鱼苗繁育生产线,建成万头瘦肉型猪场一个及鸽场一个。公司投入450万元建有2000 平方米四个研究室的科研楼两幢,招聘高中级科技人员38名,成功地开发了美国加洲鲈及鳜鱼的人工混合饲料、中华鳖精口服液、南瓜粉液系列保健品等:另外,还为专业农户提供猪鱼种苗饲料、技术培训、跟踪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预计该公司1995年总收入和出口创汇可达1亿元和300万美元。该公司已成为东莞市规模最大的一体化农业企业,它代表东莞市农业发展的方向,该公司已于1993年被列为国家的星火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广东省“一优二高”农业示范基地。二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把自己研制出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继续通过自身力量加以开发,使其产业化,从而实现高新技术的转化。如深圳市农业科研中心是农业部与深圳市合办的现代农业科研机构,又是一个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实体,于1985年建成,该中心立足于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难题,把科研课题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果树、蔬菜、花卉等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深圳农科中心已建立国内先进水平的兰花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工厂,大型无土栽培蔬菜绿色食品工厂,无公害生物农药工厂,农科中心洋兰引种技术也已获成功,现已形成30万株生产能力。年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玫瑰花种的种植基地已成为全国五大基地之一,每年靠出售玫瑰花种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上述可知,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实践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各有差异,因而采用的模式也有很大差别。即使那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模式,也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作出适当的变化,以适应农户经济的需要。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充分地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与农业经济结合的运行模式,为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提供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