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社会工作新探索论文

园艺疗法: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社会工作新探索论文

园艺疗法: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社会工作新探索

刘斌志,王李源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重庆,401331)

摘 要: 在迈向生态文明以及绿色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工作在人与环境互动的基本框架内,着重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拓展园艺疗法,不仅有利于个体身心灵以及社会关系的全人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以及社会功能的实现。基于不同服务群体的多元需要,园艺疗法发展出治疗性、职业性、社会性园艺模式等多元性介入策略,并通过活动设计、过程参与、成果收获、彼此分享、生命反思以及疗效评估六个具体过程,具体运用和演绎了扎根、植入以及隐喻等核心方法和技术,最终促进服务对象的身心疗愈与持续发展。基于历史经验与研究反思,社会工作者在实施园艺疗法过程中,需要坚持绿色疗愈的价值理念,持续发展专业能力,响应服务群体差异需求,坚守专业伦理并加强风险管控,促进园艺疗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 社会工作;园艺疗法;绿色疗愈

所谓园艺疗法,即是利用人与植物的和谐互动关系为推力,通过身体运动、精神投入、希望期待、收获与享受等一系列过程,在营造和谐的人与环境关系中实现对个体、团体以及社区的治疗、康复以及发展目标,最终促进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调整、改善并达致复原目的的一种技术和方法体系。[1]发展至今,面对多样性的服务对象,园艺疗法强调人在与植物相处过程中激发潜能,并有效地帮助其实现身心功能恢复、家庭关系维系、社会功能发展以及共建美好社区等目标,这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和功能具有高度同一性。因此,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开展园艺疗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体系的融合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本土园艺疗法技术的成熟与模式构建,更有利于促进“健康中国”和“绿色社会工作”理念的落地生根和蓬勃发展。

数字PCR只能同时分析两种荧光信号,选择较实时定量PCR局限,不能在单管中同时对多个位点进行分型;而在定量方面相较实时定量PCR准确度更高、检测阈值更低,可检测单个拷贝或单个目标分子,且在复杂的背景中或存在高浓度、高度同源序列的背景中检测出稀有的、单个碱基突变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数字PCR将单分子的模板分散到每个小的反应体系中,从而每个反应体系只扩增单一模板,减少了模板分子之间的竞争或抑制作用,减少了等位基因脱扣或母源非特异性扩增的发生。

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实践价值

(一) 园艺疗法的实践经验

自1699年《英国庭园》最早科学描述园艺的治疗效果以来,英美等国较早开始系统研究园艺疗法的意义与运用,先后利用园艺疗法促进低能者的智力改善、贫困导致的心理变态矫正、战后复员军人的PTSD康复等,并取得预期成效。[2]1953年,美国最早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提供园艺疗法服务的森林植物园;1973年,美国建立了园艺疗法协会;1977年,芝加哥植物园设立园艺疗法处,并为低能者、老人、精神病患者、问题青少年、退役军人等群体开设了一年期的园艺疗法课程。[3]作为渐趋成熟的专业疗法和技术,园艺疗法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迄今为止,全美有360多所植物园与树木园都提供园艺疗法服务,英国早在1978年就成立了园艺疗法协会,致力于相应的教学研究、实务应用以及宣传推广,而日本到1996年就有60%以上的残障疗养场所开展了园艺疗法的服务,并于1997年第一次举办了世界性园艺疗法大会。[4]已有实践证明园艺疗法的运用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老年痴呆、精神疾病患者等具有很好的疗效。Blake和Mitchell于2016年选取15篇主要研究文章进行综述发现,园艺疗法在微观层面提高了痴呆症患者的幸福感。[5]Johnson在1999年的文献研究发现,园艺疗法对被监禁者、儿童、老人以及职业康复者疗效明显。[6]Kamioka在2014年也发现园艺疗法是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癌症晚期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7]第二,对老年护理服务成效显著。《活动适应与老化》杂志1997年第22卷第3期专门发表了6篇论文,阐述了园艺疗法在老年人技能提升[8]、失语症患者服务[9]、康复治疗[10]、住院治疗长期护理服务[11]、老年机构照顾服务[12]、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服务[13]中的实践经验和重要意义。第三,在医疗保健中扮演着重要的积极角色。Mizuno-Matsumoto等2008年的研究证实园艺疗法可以加速“视觉和颜色处理区域”及“关联区域”活动的改善,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大脑的感觉运动区域,对于辅助常规的身体康复和帮助改善受损的大脑功能意义重大。[14]第四,对罪犯、儿童等其他人群的治疗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Richards等1999年在监狱内的行动研究证实了园艺治疗在罪犯补救措施中对罪犯易受成瘾症(VTA)和成瘾抵抗力(RTA)的积极影响。[15]Johnson于1999年的文献回顾也发现园艺疗法对学生、儿童、受训人员以及职业康复者均有积极的治疗意义。[6]

由此可知,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产程异常、产后感染以及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引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引进园艺疗法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也在21世纪初正式建立了园艺治疗中心。而中国(澳门地区除外)园艺疗法的引介始于1994年,并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在2013年之后得到快速发展,而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园艺疗法探索则始于2016年。《社会工作》发表的“国外园艺治疗的应用与启示”一文在系统回顾西方园艺疗法运用于社会服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园艺疗法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其具体策略;[16]黄丹和林少妆通过园艺疗法对八位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进行了小组干预和身心康复,发现园艺疗法有利于协助受欺凌青少年的身心压力舒缓和负面情绪调解,并可以促进其对自我的掌控、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生命意义的体会;[17]訾美玲通过社区“青菁乐园”项目的开展发现成长小组和系列园艺操作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18]张皖斌则通过S市P社区“青耕智造园”的行动研究认为,我国社区园艺疗法的运用可以包括治愈型、社交型和职能型三种模式,并强调园艺治疗这一新兴治疗方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运用价值。[19]另外,当前园艺疗法正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得到快速拓展。

多年来积累的咨询意见将是一笔丰富的资源。若能在文档归档、搜索、浏览方面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强数据挖掘,可产生审核工作的新模式。可以推出数字化知识库,除了对既有数据的整理归纳,平常遇到有值得参考的图片、文字,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审核后,传到系统中,从而逐渐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在需要的时候,应能从系统中快速搜索有用信息,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思路或参考方案。

(二) 社会工作中园艺疗法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园艺疗法的参与团队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医疗人员、教育工作者、营养保健人员、园林设计师等,更包括社会工作者、社区规划师等。相关的文献回顾和经验分析发现,将园艺疗法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具有两项重要功能。

三是有利于社会工作推动健康中国与绿色中国战略的实施。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一样,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焦点也由消除绝对贫困迈向实现平衡和充分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促进个体自然环境、生存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在关注社会环境改善的前提下优先重视其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改善,尤其是对于残障人士、老年群体以及儿童群体,而且要注重个人目标、专业目标以及社会目标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在不断提升个体园艺知识、栽培技能和环保意识的同时,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对绿水青山的追求以及营造健康的中国。

植入技术是社会工作者如何促进自身与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与植物之间达成心灵沟通与默契,从而能够协助服务对象去聆听、体会和感悟植物生长的节奏、韵律与意涵,从而实现服务对象从园艺活动和植物成长中得到复原的力量。园艺疗法的精髓就在于向植物学习,从参与大自然的活动中得到成长。所以,从心灵上敬畏自然,从活动中爱护植物,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自然万物,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包容性、忍耐力和成长节奏,对园艺疗法而言非常重要。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便是如何将植物成长的节奏和规律植入到服务对象的心思意念中去。就像电影《阿凡达》中纳美人都有长长的辫子,只要辫子末端和动物相连就能进行心灵沟通,和植物相连就能读取植物储存的信息,并从动植物中得到信息、感悟和力量,可见,促进服务对象与植物园艺的链接是植入的最终目的,也是园艺疗法的关键所在。

一是生理收益,即服务对象在与植物的接触过程中,通过植物的颜色、气味及其形态来促进个体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血压降低、肌肉放松以及减缓恐惧等,尤其是日常的园艺栽培活动可以有效帮助伤患以及肢体残障者协调神经与运动,诸如改善年长者的关节炎症以及控制血压和饮食等。二是心理收益,即协助服务对象在照料花草和等待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营造人与植物的亲密关系与依恋情感,从而促进其获得足够的归属感、责任感、依附感和安全感,更有研究支持园艺疗法有利于促进服务对象获得更好的自我尊重、自我效度、挫折忍受力、延迟满足、休闲技能等。[20]三是教育收益,即通过协助服务对象参与园艺栽培活动,促进其获得关于农业以及园艺的新词汇、新知识、新技巧以及新态度,从而促进其增进观察力、职能训练以及好奇心,并提高部分有特殊需要群体的园艺技能。四是社交收益,即通过无威胁性的植物媒介和安全的环境营造,透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之间以及服务对象与社会等三种交互作用间的社交与合作,协助服务对象在园艺及栽培经验中增进彼此的经验分享、彼此尊重、互相配合、分担责任、情感交流、积极互动和信心提升,从而促进其实现良性的社会互动。

结合园艺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具体问题的常见诊断、治疗重点和相应的服务策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园艺疗法可以采取三种模式。

一般而言,扎根技术至少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自我分析。社会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态度、感受、偏见、价值观和信念会对服务对象有深刻的影响,并致力于建立一种融洽、尊重、同理、真诚、信任和有耐心的专业关系,这是治疗的基础。二是自我表露。社会工作者愿意在探索过程中真实地展示自己,坦诚地开放内心,适度分享自我的感觉与经历,以增强对服务对象的同理心和共情力。[27]三是适度触摸。在尊重个人身体安全空间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活动合作和身体接触来建立安全和信任,打破心理的隔阂。四是自我孕育。社会工作者通过耐心的宽容和持续的等待激发服务对象未来的目标和期望,并加深其与植物成长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工作者的接纳。五是使用自我。社会工作者促进服务对象与自己一起投入到植物成长和园艺活动中去,并力所能及地发挥自我的想象、体能和精力,从而协助服务对象找到适合自己的植物和生活环境。这既是扎根技术的核心,也是最终的目的。六是自我保健。社会工作者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治愈服务对象的关键,而是致力于促进服务对象与植物之间的治疗关系,从而实现服务对象能够通过植物来自我保健以及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

在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通用的过程模式依然有一些指引性的步骤和程序,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活动设计,即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案和计划、园艺活动内容和植物种类、园艺疗法的程序设计;二是过程参与,即指服务对象在指导者的带领下参与园艺疗法活动的过程,是整个园艺疗法的核心阶段,包含了从知识学习、具体操作、植物陪伴到持续作用等多个环节;三是成果收获,即社会工作者通过活动中形成的作品、知识和技术等,促进服务对象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四是彼此分享,即社会工作者协助释放服务对象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他们获得安慰和个人的成长;五是生命反思,即社会工作者为了增强服务对象改变现状的动机,对主题进行升华,将现实反思上升到对生命的反思;六是疗效评估,即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在活动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估。在这些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使用扎根、植入、匹配、记录、日历、隐喻、生命语言等技术。[26]其中,扎根、植入、隐喻以及生命语言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

2.2.3 缺失冷却液或者润滑油。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使得气缸套所承受的机械应力及热应力过大,或者是当活塞出现熔顶现象引起拉缸问题,导致气缸套与活塞出现粘结,活塞在下行时会对气缸套产生较大拉力,进而导致凸肩发生断裂。

第一,园艺疗法有利于个体身心灵以及社会关系的全人发展。借助于植物所经历的自然发育与生长过程,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身的生命周期及其发展使命,通过维持生命的韵律以及成长的信心,最终实现对服务对象的生命教育以及生命更新。具体来说,园艺疗法对于服务对象的价值包括四个方面。

二、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模式应用

第二,园艺疗法有利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以及社会功能的实现。在整个社会迈向生活为本、经验为本以及绿色为本的历史进程中,[21]园艺疗法以其对个体身心灵的独特价值而被诸多专业加以运用。对于急需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园艺疗法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其对个体的身心疗愈,更重要的是其对专业理念、专业发展以及社会战略的促进意义。具体来说,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 治疗性园艺模式

作为园艺疗法的最初和主要形态,治疗性园艺模式基于医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方法,强调为有特殊身心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性园艺服务,重点是协助服务对象从精神或身体疾病或伤害中恢复,后来也逐渐发展为协助促进服务对象身心健康的策略。该模式的使用需要跨学科团队的合作,专业成员包括家庭治疗师、园艺治疗师、教师、医护人员、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等。该模式适用的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六个方面。[23]一是身体康复,主要面向康复中心、全程护理设施等,为那些遭受脑血管意外、髋部骨折、手部损伤、重复性损伤等问题的群体提供服务。二是儿童卫生保健,主要面向急性儿科医院单元、儿科康复中心等,为那些遭受烧伤、脊髓损伤、神经障碍等问题的群体提供服务。三是心理康复,主要是面向住院治疗行为健康组、社区精神健康中心、退伍军人医院等,为那些遭受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PTSD等问题的群体提供服务。四是疼痛管理,主要面向疼痛管理诊所、康复中心等,为那些遭受关节炎、癌症、术后疼痛、偏头痛等问题的群体提供服务。五是临终关怀,主要面向家庭临终关怀机构、家庭医疗中心等,为那些遭受晚期癌症、艾滋病等问题的群体提供服务。六是老年痴呆症康复,主要面向老年人日托计划、家庭托养中心等,为那些遭受痴呆症、创伤性脑损伤等问题的群体提供服务。

(二) 职业性园艺模式

作为园艺疗法的重要拓展内容,职业性园艺模式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是一种能力导向的策略,强调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活动,来促进其职业认知、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成就,提高工作水平和就业机会。在学校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参加园艺治疗课程,以提高工作习惯、社交技能或认知过程,而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也可以在花园中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沟通技巧和压力管理策略。该模式强调协助服务对象开展职业康复与辅导的重点是职业培训,涉及的专业人士包括职业康复专家、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资深护理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职业治疗师、治疗康乐专家等。[24]社会工作在运用该模式过程中,可以面向社会福利机构,为智力残疾/发育障碍客户提供庇护机构、创伤性脑损伤项目等场所,为那些遭受肢体残障、智力发育、精神发展方面面临特殊需求的人士提供服务。同时,有心理和行为风险的青少年、社会矫正机构、特殊教育机构、运动康复机构的人士也需要该模式为其提供服务。

(三) 社会性园艺模式

作为园艺疗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发展导向策略,社会性园艺模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全人健康的理念,强调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身体、心理、精神、职业和社会层面的服务,来促进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比如,在公共植物园,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参与园艺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的社会公德、和睦有爱的家庭美德、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以及爱护环境的个人美德等。由此可见,该模式强调在生态系统环境中为服务对象提供旨在促进社会福利和全人健康的服务内容,涉及的专业人士包括科普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社区设计师、建筑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以及教育学家等。社会工作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面向公共植物园、企事业单位的服务中心、社区健康中心、各类支持小组、各类患者组成的民间机构、组合团体家庭、日间治疗项目、长期护理中心等场所,为那些遭受人际关系、社会压力、家庭冲突、亲子关系、慢性疾病、心理和情绪、社会融合等问题的人士提供服务。同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以及退伍军人也适合通过该模式寻求服务。[25]

三、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核心技术

在社会服务中运用园艺疗法,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和遵循不同植物既有的生长规律,在与自然万物的交融中找到合适的节奏。我们首先要把服务对象带离其原本所处的痛苦环境,让其到疗愈花园与植物花草进行对话;其次是让服务对象沉浸在大自然中,与植物亲密接触,重新找回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连接;再次是让服务对象通过观察与栽种植物,让其内在的自愈力启动,开始真实面对遇到的问题;最后就到更深刻的觉察阶段,此时达到“人境合一”的境界,实现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在跨界融合中实现专业发展。在迈向多变的21世纪之后,社会工作不仅面临着日益破坏和恶化的自然环境,更面临着日益多变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还面临着自身专业发展和专业价值的悖论。因此,如何在新的时代实现新的发展、完成新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必然要面对的历史议题。而园艺疗法作为专业化和本土化发展的可选路径和模式之一,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正义到环境正义的转变,更有利于促进人从与自然断裂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过程,最终实现个体的绿色疗愈与社会的绿色发展。基于此,园艺疗法不断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论方法以及服务技术的绿色转向。[22]

(一) 扎根技术

扎根技术是社会工作者如何将自我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融入植物与自然本身,并以在地化的精神去理解服务对象的处境和需求,从而促进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与植物之间建立彼此融入、彼此影响和共同成长的关系。正如植物种植一样,种子如何被播散并与土地相互接纳和融入,是后续所有成长的基础。如果种子不能扎根于土壤,则成长、开花和结果都无从谈起。

一是有利于在人与自然环境互动中迈向人与社会环境互动。“人与环境互动”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分析框架,并表现为具体的生态系统分析视角。其中,“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是两个具体的分析指标,前者指的是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后者指的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而园艺疗法不仅具备安全温馨的自然环境和互动合作的社会环境,更能通过园艺栽培行为激发自然环境的疗愈元素和社会功能,在服务对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中,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这些疗愈元素包括自我实现、小组氛围、小组互动、社区归属、角色扮演以及社会责任等。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爱上了网购。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国网民规模高达7.72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中国已成为全球网上购物最为活跃的市场。庞大的网民数量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一线城市北京,像世纪金源,燕莎购物中心等以前非常火的商场已面临倒闭危机,时代的变迁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网上购物对实体店的冲击越来越大了,实体店未来该何去何从,网络冲击下实体经济未来如何发展,都值得我们深思。

扎根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的生命放在自然和植物成长的时空去思考,从而更自然地看到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环境,更可以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真正扎根于植物和园艺,并以合适的节奏和方式开展园艺活动,从而让自我感觉良好。因此,社会工作者并不会预先决定什么对服务对象最好,控制工作方向的唯一前提是其是否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险。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结合当代中国的改革实际,培养大学生在学术创作中的创新能力,增强学术批判意识。青年知识分子的创新能力是把握民族未来发展的咽喉,代表着民族前进的方向。因此,高校课堂应尽量放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术问题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发展。

(二) 植入技术

装订能够区隔不同的归档文件、保障档案的安全、方便管理,对于纸质文件来说意义重大。旧规则5.1主要从文件排序的角度对装订做出了要求,而新规则其内容更为充实、具体,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在3.4节中叙述。

具体来说,植入技术至少包括六点。一是阅读说明书。由扎根技术带来的融洽治疗关系为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但仍然需要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植物种类、植物习性、植物功效、园艺活动、规范流程以及各类注意事项进行更详细的沟通并对其进行培训,从而确保服务对象读懂植物栽培说明书。这就相当于服务对象必须使用植物可以识别的代码进行沟通。二是学习新技能。当服务对象不能自我很好地掌握植物栽培知识和园艺活动技能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其开展培训活动,促进其学习新的园艺技能并促进独立的动机和行为管理技术,从而将服务对象对于植物的兴趣和欣赏上升到具体操作的层面。浇水、施肥、修剪和修饰不仅会直接导致更健康的植物,更会带来服务对象身体机能和心理情绪的改观,或者带来社会生存技能的提升。三是开放式问题。在园艺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如果使用封闭式问题可能会切断许多有可能带来改变的沟通和链接,而心灵连接很多时候都是在多元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善于使用各类开放式问题,以便于能够给服务对象更多与植物链接和实现植入的机会和可能。正如社会工作基本技术所展示的,如何引导服务对象对植物和园艺有更多的想象、更长的回答、更具体的想法和感受,是成功实现植入的重要特征。四是幽默式活动。幽默不仅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更能够化解一些人生困境。对于一些难以沟通的情况以及难以掌握的植入技巧,幽默的园艺活动效果显著。比如,当服务对象在尝试新事物、学习新技能中感到焦虑和紧张的时候,幽默可以有效地化解压力。幽默还可以通过文字或种植项目本身来插入园艺疗法。比如考虑购买或制作带有人脸的容器,选择各种植物来作为头发生长,或者在植物或花盆中添加一个鼻子和眼镜。比如用原始的双关语制作种子包卡片是不错的选择。五是想象性延伸。植物的生长毕竟不是我们人体器官所能全部感知的,因此必须动用我们大脑的想象力。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服务对象把意识延伸到周围的植物上。当你呼气时,想象你正在给植物喂食。当你吸气时,想象植物正在喂你,通过类似的想象来实现服务对象与植物的成长共同体。六是暗示性拟人。暗示性比喻基于想象性延伸,但更为深入、具象和拟人。[28]此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让服务对象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作为化身,从而将自身的言行举止映射到植物身上,通过植物的表现反过来影响个体自身的言行举止。

4、盆土使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沙质土,将芒果种子放入土壤中,发出来嫩芽的一端朝上。最后浇透水放置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两个星期就能长到10~18厘米高了。

(三) 隐喻技术

隐喻是指利用植物与人的相似性,通过多层次的沟通手法,借由园艺活动中的各种隐喻以及由隐喻构成的故事,引导服务对象改变意识,充实正向的自我能量。[29]在运用园艺疗法的过程中,将植物或是自然的隐喻与服务对象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使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帮助来访者收获成长。相关学者将园艺疗法中的隐喻策略分为四类,包括来访者自己构建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隐喻关联、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构建植物隐喻故事、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构建植物隐喻关联、园艺体验构成的隐喻。[30]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大自然和植物中丰富的生命元素、艺术元素、操作和体验元素来构成隐喻,如繁盛与凋零、色彩与芳香、播种与嫁接、排列与组合,等等。

园艺疗法的活动不过分追求结果和作品的完美性,而强调服务对象在过程中经历的失败和困难。失败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这不仅能够引发服务对象对后面活动的期待,还可以激发起他们不断尝试的欲望,更可以透过失败,学会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植物的枯萎和死亡,是服务对象体会责任和义务的最好经历。在由天气、温度、他人干扰等形成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的困境时,鼓励服务对象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对,是园艺疗法中实现个体增能的重要途径。由于失败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社会工作者不需要去刻意造成失败,只需要敏感地关注这些失败的细节,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包括对失败原因的讨论,以及鼓励其再次尝试等方面的内容。

四、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实践反思

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自身独有的核心要素和理念,具体包括利他主义的价值、资质合格的社工、明确的服务对象、专业的理论方法以及助人自助的活动。社会工作所追求的这些核心要素,不仅指引着专业发展的方向,更指引着专业服务的实践。在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运用更需要坚持专业发展的五大要素,并在服务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一)社会工作实施园艺疗法需要坚持绿色社会疗愈的价值理念

在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专业社会工作不仅为社会弱势群体构建了较为完备而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还为不同群体的社会功能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平台和机会,更不断壮大和发展了自身的专业人才队伍、组织保障体系以及专业社会影响。但在反思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社会工作在借鉴不同专业服务技术和拓展服务空间领域的过程中,更需平衡个人自身利益、专业权威主义以及社会整体关怀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强社会工作运用园艺疗法的个体专业追求、群体发展目标以及社会利他主义;不仅要避免部分社会工作者或社会服务机构借用园艺疗法技术运用之名,行营利性商业服务活动之实,更要避免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工作服务技术拓展之名,行利己主义推销商品之实,从而陷专业社会工作不义于“背叛的天使”。

(二)社会工作实施园艺疗法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应专业资质

作为专门的职业和学科,社会工作服务一直强调其对专业规范和标准的坚守,并以此保证其服务的伦理和成效。在运用园艺疗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并获得专业资质认可,方可开展具体的服务活动。自1975年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H)开展园艺治疗从业人员认证和登陆以来,对园艺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资质认定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关于园艺疗法技师、正园艺疗法师或高级园艺疗法师资格认证的体系和要求:一是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二是具备相应学分的关于园艺学概论、园艺治疗理论、园艺治疗的评估方法、园艺治疗课程设计技巧、健康的室内环境设计方法、疗愈花园设计、园艺治疗辅助工具设计、景观维护管理、活动方案撰写等课程的专业教育;三是具备一定的专业实习经验;四是具备学术研究以及专业督导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和研究经验。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实践经历,运用园艺疗法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园艺知识、热忱的人文关怀、积极的人格特质、适当的沟通能力以及基础的医疗知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其他专门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

(三)社会工作实施园艺疗法需要充分敏感地找到服务群体差异需求

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有益补充和辅助方案,园艺疗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者,也未必适用于所有服务对象。因此,社会工作者运用园艺疗法一定要增强其服务适用的敏感度:一方面,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评估方法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开展专业预估,在确定其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将园艺疗法作为其备选服务方案之一,充分评估园艺疗法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后果,并做到知情同意;对于那些在短时间内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服务对象,如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具有自杀倾向的个体、具有严重家暴问题的家庭成员、伴有犯罪和吸毒行为的监狱或社区服刑人员等,在推荐使用园艺疗法的时候需要高度敏感,并进行专门的评估。另一方面,国内关于园艺疗法的理论研究和成功运用并不多,缺乏充分的循证实践和成熟模式,难以给社会工作者提供足够专业和规范的指引。这些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更深入学习园艺疗法的理论,尝试园艺治疗的服务实践,开展相关的循证实践,提升园艺疗法的专业水平。[31]

(四)社会工作实施园艺疗法需要坚守专业伦理并加强风险管控

在利他主义指导下,社会工作者运用园艺疗法依然需要遵循“尊重”“接纳”“保密”“个别化”“案主自决”“能力建设”的基本价值原则,从而确保在专业框架内开展服务和实践。另外,园艺疗法的实施会涉及诸多变量,在总体环境控制和空间安全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仍然需要考虑服务对象进入园艺环境可能产生的感官过敏、温度适应、光线调整以及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注意三种风险管理。一是物种的安全。在面向高密度人群、老年人、儿童以及行为风险的青少年开展园艺疗法时,需要注意使用无毒植物。对于来历不明和不清楚性状的植物,保险原则就是“当你有疑问时,不要让它长出来”。二是材料的安全。在园艺治疗过程中,有毒的肥料和杀虫剂、锋利的用具和材料、光敏性强的药物、刺激性气味的花卉草本、有过敏材料的食物都应该尽量避免被高危群体接触。比如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有体温调节问题,因此不宜进入温控大棚,在使用芳香的花朵、草本植物或混合物时必须尽量避开哮喘患者等,园艺活动间隙的食品也要尽量避免海鲜和花生等过敏源。三是活动场所的通道应照明良好,并清除障碍物,以方便残障人士的活动。而对于大多数服务对象而言,地面防水防滑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32]

参考文献

[1]SHOEMAKER C. Horticultural therapy[J]. Springer netherlands,2014(12): 1-5.

[2]林冬青, 金荷仙. 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1): 220-225.

[3]孙雨亮. 园艺治疗起源与发展概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 48-53.

[4]李树华. 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 2000(3): 15-17.

[5]BLAKE M, MITCHELL G.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dementia care: a literature review[J]. Nursing standard, 2016(21): 41-47.

[6]JOHNSON W T. Horticultural therapy: a bibliographic essay for today’s health care practitioner[J].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1999(3): 225-232.

[7]KAMIOKA H. Effectivenes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014(5): 930-943.

[8]SIMSOM SHARON, HALLER REBECCA. Horticultural therapy education and older adults[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1997(3): 125-139.

[9]SARNO MARTHA TAYLOR, CHAMBERS NANCY. A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for individuals with acquired aphasia[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1997(1-2): 81-91.

[10]HAZEN TERESIA M.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the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1997(1-2): 39-60.

[11]STEIN LOUISE K.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residential long-term care[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1997(1-2): 107-124.

[12]MCGUIRE DEE LIBERATORE. Implementing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to a geriatric long-term care facility[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1997(1-2): 61-80.

[13]SMITH DEBORAH J, MCCALLION PHILIP. Alleviating stress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frail elders using horticultural therapy[J].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1997(1-2): 93-105.

[14]MIZUNO-MATSUMOTO YUKO, KOBASHI SYOJI, HATA YUTAKA, et al. Horticultural therapy has beneficial effects on brain function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 medical sciences & image processing, 2008(3): 169-182.

[15]RICHARDS HENRY J, KAFAMI DEBRA M. Impac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vulne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substance abuse among incarcerated offenders[J]. Journal of offender rehabilitation, 1999(3-4): 183-193.

[16]傅琦. 国外园艺治疗的应用与启示[J]. 社会工作, 2016(6): 25-33, 124-125.

[17]黄丹, 林少妆. 园艺治疗之受欺凌青少年身心康复小组运用[J].社会工作, 2018(4): 48-54.

[18]訾美玲. 园艺治疗在亲子成长小组中的运用[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8: 36-37.

[19]张皖斌. 园艺治疗方法在社会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8: 20-21.

[20]MITCHELL L H. Horticulture as therapy: a practical guide to using horticulture as a therapeutic tool[J]. Ontario, Canada: greenmor printing, 1994: 231-232.

[21]徐选国. 从嵌入系统到嵌入生活: 我国社会工作的范式转向与时代选择[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3): 7-15.

[22]陈星星, 徐选国. 绿色社会工作: 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新论述——兼论对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1-10.

[23]梁广东, 石凌云. 园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 60-62.

[24]MATTSON R H, KIM E, MARLOWE G E. Horticultural therapy improves vocational skills, self-esteem,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criminal offenders in a community corrections setting[J].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2004(12): 1308-1317.

[25]黄瑜勤, 颜庆璋. 园艺疗法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现代园艺, 2017(23): 51-53.

[26]CIPRIANI J, BENZ A, HOLMGREN 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persons with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J].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mental health, 2017(1): 47-69.

[27]黄丹, 林少妆. 园艺治疗之受欺凌青少年身心康复小组运用[J].社会工作, 2018(4): 48-54.

[28]段丽君, 丁燕, 张津魁.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园艺疗法园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 2017(24): 149-150.

[29]MATHEWS W, EDGETTE J. Current thinking and research in brief therapy: solutions, strategies, narratives[M]. New York:Taylor & Francis, 1999: 7-8.

[30]李树华. 2015中国园艺疗法研究与实践论文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6: 221-226.

[31]陈仁兴. 园艺治疗: 概念、内涵与理论依据[J]. 残疾人研究,2017(3): 75-80.

[32]周林刚, 王阳. 公民参与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深圳X环境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例[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12-17.

Horticultural Therapy: A New Exploration of Social Work Facing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LIU Binzhi, WANG Liyuan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owa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reen China, social work focuses on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ithi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 Expanding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social work service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body, mind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valu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social work. Based on the multiple needs of different service groups, horticultural therapy has developed multipl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herapeutic, occupational and social horticultural models.Through six specific processes, namely activity design,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harvest, sharing, life reflec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it has applied and deduced the cor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such as rooting,implantation and metaphor, and finally promote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clients. Based 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reflection, social workers need to adhere to the value concept of green therapy, sustai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spond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service groups,adhere to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so a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localized developmen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Key words: social work; horticultural therapy; green healing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23X(2019)06-0048-08

收稿日期: 2018-07-04

基金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风险社会视域下青少年艾滋病易感机制及其防治的社会工作研究”(15 BSH052)。

作者简介: 刘斌志(1980— ),男,汉族,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疗法。

引文格式: 刘斌志,王李源. 园艺疗法: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社会工作新探索[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6):48-55.

(文字编辑:王香丽 责任校对:贾俊兰)

标签:;  ;  ;  ;  

园艺疗法: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社会工作新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