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法”辨析论文

“抛锚式教学法”辨析论文

“抛锚式教学法”辨析

许 静,孔令平

(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抛锚式教学法(Anchored Instruction)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受到我国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其中“抛锚”一词由英文直译而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抛锚”的概念,并着重辨析了其与教学实际的关系。认为“抛锚”的本义与教学目的不契合,不仅无法涵盖纷繁复杂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而且难以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本文认为“镶嵌”一词与教学实际更为贴切,以“镶嵌式教学”取代“抛锚式教学”的提法更加合理。

关键词 :抛锚式教学;沉锚效应;镶嵌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法是为了克服惰性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的领导下于1992年开发并提出的。GTGV先后开展了惰性知识项目、LOGO项目和动态评估项目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抛锚式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是由英文“Anchored Instruction”直接翻译而来,其“Anchored”指的是抛锚或者固定。笔者认为,这种直译过来的“抛锚”与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技巧以及教学艺术比拟不当,“抛锚式教学”提法值得商榷。

一、“抛锚式教学”概念与我国的相关教学研究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比喻为“抛锚”,因为这类事件或问题一旦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即被确定,如同轮船被抛锚固定[2]。这种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感受与体验的学习方法,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经过多次科学分析论证,认为岸堤水库蓄水量大,水质好,余水量多,较适合作为临沂城市的主水源。经分析岸堤水库灌溉用水约需0.83亿m3,尚可余水 2.6亿m3,平均日可供71万m3。如果对农田灌溉设施进行改进,加强水库调蓄,还可增加可供水量。在此基础上,临沂市编制了《临沂城饮用水水源地岸堤水库环境保护规划报告》,对岸堤水库进行了水源地的规划保护,以保证城区的供水、饮水安全。

何克抗在1997年对“抛锚式教学法”进行了介绍[2],拉开我国学者对“抛锚式教学法”进行研究的序幕,次年高文和王海燕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述[3,4]。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教研人员有意识地将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中小学各门课程教学相结合,进行实践研究,同时此教学法也渗透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教学研究中去[5-8]。可见,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都能够利用抛锚式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也拓展教学研究的深度并加以推广。然而对“抛锚”一词进行深入探讨后发现,将其运用到教学法的名称上存在一定的歧义。

CBCT是目前头部恶性肿瘤放疗位置验证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摆位精度[11-12]。本研究在行CBCT验证之时,CBCT扫描系统的CTDIw是0.003 2 Gy,增加了患者额外辐射剂量,头颈部重要器官如晶状体、脑干和腮腺等均会受到一定剂量辐射[13],也增加了再生肿瘤风险[7-8]。

二、“抛锚”本义与教学方法不契合

心理学中恰好有个名词叫“沉锚效应”,也称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判断与决策中,人们的某种数值估计会受到最先呈现的数值信息,即初始锚的影响,以初始锚作为参照点进行调整做出估计,但是这种调整往往不充分,使得其最后的估计结果偏向该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锚定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随时会导致人们在日常决策中产生判断偏差,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学中的“沉锚效应”是先入为主、因循守旧、画地为牢、患得患失等思维定式的代名词。在生活交往尤其是商务活动中,如果一方处理不慎,受到别人诱导,有可能跌入对方的“沉锚”陷阱中,故“抛锚式教学”容易让人产生褒词结果贬义化的联想。而且我国教研人员在引入“抛锚式教学”时,由于此方法是由外国学者率先提出,如果机械地照搬照抄,就可能已经被“锚定”,难以进行突破性研究,在教学研究时也难免有“照猫画虎、不敢跨越雷池一步”之嫌疑。

反观锚设备,它是不可或缺的操纵船舶的重要设备。“抛锚”,原指投锚至水中使船舶或其他水上浮动工具泊定,如《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讲:“吩咐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现在“抛锚”甚至已经扩展到用来表示陆地上机动车发生故障而不能行驶。在较新版本的《辞海》中,“抛锚”的定义就是比喻进行中的事情因故中止[9]。可见,“抛锚”一词本无褒贬义之分。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BMI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BMI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第四,刚才提到了陈祖望和胡一敏这一对断掉了,不止这段戏,很多人物关系都是这样,包括陆浩然和冯春宁其实也是这样。导演思路很敏捷,想得很多,但是怎么把这些做得更加好?有些东西得做点减法,减掉以后可能有更多的空间笔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仅仅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不能过度关注抽象化、理性化的客观知识。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生活,学生与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与媒体不能拘泥于书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着眼于生活,发掘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加工、运用与艺术家对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类似,而经过教师精心加工的教学素材,其作用与意义也与镶嵌在艺术品上的珠宝具有一样的价值和艺术性。

“沉锚”是指将锚垂直沉入水下淤泥或河床(海床)上,“抛锚”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沉锚”。“抛”与“沉”的动作具有连贯性,“抛锚”是“沉锚”的前提,“沉锚”是“抛锚”必然结果。

例11 标准状况下,往100 mL0.2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三、“抛锚”与“沉锚”的关联性

3.“锚”种类的单一性与实际教学可嵌入的丰富内容不对应。有的论文中,对教学技巧论述中有“怎么抛锚?抛什么锚”的说法,似乎一艘船有多种抛锚方式和锚的种类可供选择[11,12]。然而从船舶知识了解到,“锚”一共有四大种类:杆锚用于小船或帆船;无杆锚用于商船;大抓力锚用于工程作业船舶或水上面积较大的滚装船舶;特种锚是浮筒、浮标、灯船、浮船坞及浮船码头等永久性系泊用锚,每种锚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每一艘船都只能有一种锚,锚不能混用和乱用[13]。其次,“锚”的应用方式也是受限制的,如系泊用锚、辅助船舶操控用锚和应急用锚,在特定的状况下只能使用规定的方式,否则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在“抛锚”时,“锚”的种类和“抛锚”方式固定,船员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反观在教学过程中,可嵌入的内容及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学技术手段,也可以是某种问题情境或真实背景,甚至是教师的鼓励或者评价,而且这些内容都可以互相结合使用,不受其他条件所局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可见,教学嵌入的内容和教学人员所提出的“锚”非原意的“锚”所能比拟和涵盖。

然而现代,船舶作为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取而代之的汽车使用越来越广泛便捷,现代流行将“抛锚”延伸至贬义“出故障、坏了、停滞”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在将汉语翻译成英文时,通常会将汉语中“抛锚”翻译成“break down”,即“坏了、出故障”的意思。然而将“break down”翻译成汉语时并没有“抛锚”的意思,英语里没有将“抛锚”和“出故障”联系起来,“抛锚”中英文含义并不是互相对应,因此不能将中英文直接对等翻译。早期把“抛锚式教学”引入我国的学者,可能没有考虑新时代汉语语言环境,而是将带有贬义的汉语直接运用在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学法的名称上,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歧义。退而言之,不管是前一种中性原意还是当今引申的贬义,“抛锚”一词在汉语与英语中的意思都是停止前行或被困不能前行乃至进退维谷,这种现象恐怕也与约翰·布朗斯福特的本意即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加快学生的理解及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相悖。

1.“抛锚”原意与教学目的相违背。从抛锚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可见,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引入相关真实问题与情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推动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此教学法运用后应该获得解决问题、合作互助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成果。教师要想利用此教学法进行教学,应该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挑战,比如课程设计、教材的研判、教学评价的升级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最终得到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利用“抛锚式教学法”,在课堂对任何教材外内容的引入都是对教学的助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镶嵌”替代“抛锚”的可行性

2.“抛锚”与教学环节比拟不恰当。我国学者将“抛锚式教学法”的环节总结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10]。“创设情境”和“确定问题”勉强可以形容成“抛锚”,然而确定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并不代表教学活动局限于或者固定于某个范围,尤其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两个环节上。在基于情境与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目标重点引导学生的思维与逻辑方向,但是并不能束缚学生的思考,教学进程和内容也因此不能称作“被固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本教学内容不甚相关但是很有研究意义的问题,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是对我们教师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抛锚原意是指航行休息,暂告一个段落,有点类似于一节课的结束。

此外,在船舶上“锚”和船舶是一个整体,“锚”是船舶与生俱来的,并不能根据船员或船长的个人好恶进行选择或自备。如果按照我国很多教学研究者的理解,相关的代表教辅素材的“锚”是需要教师经过备课、查找资料再结合学生的学情、兴趣精细地挑选的,它是教师从教材外面引入的,并非教材自备或课标指定。可见特定船上的“锚”具有单一性的特点而实际教学材料具有多样性。

1.镶嵌含义具有艺术性。《辞海》中将镶嵌解释为将一物嵌于另一物中。采用镶嵌工艺制作的艺术品、装饰品、实用器具别具一格,它通过两种或多种不同物体的形状和色泽的配合而取得特有的视觉艺术效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就类似于艺术品制作过程的艺术处理、艺术加工和艺术对接,教师对即将嵌入课堂的相关材料的选择与打磨相当于艺术处理和艺术加工,而最后的嵌入过程也与艺术对接类似,因此将镶嵌引入到教育学领域里来,更能体现教育的艺术性,其中教学的艺术之美有待更多的人开发、挖掘以及研究,更能寄予人们对教育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2.实物镶嵌种类丰富多彩。和“锚”的种类相比,镶嵌工艺可镶嵌的内容更多,例如金属、宝石、珍珠、贵重木材、兽骨、螺钿等。其中仅是宝石一类就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祖母绿、碧玺、水晶、玛瑙、彩玉、夜明珠等。珠宝是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综合载体,寄托着中国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把它与“镶嵌式教学”的镶嵌内容联系在一起,凸显在教学中教师引入的内容更有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入的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大概将其分成真实生活情境、热点事件、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渗透、实验及结果介绍、实物演示、历史故事、案例事件、图画、音乐、相关幽默段子及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质量、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师的感染力等作用,其价值就近似于工艺品中所镶嵌的珠宝玉石。

3.艺术品制作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加工过程相似。在工艺品制作过程中,雕刻大师会选取适合的材质和石料进行因势利导地精雕细琢,并将该珠宝成品镶嵌进载体(如钻戒的戒托)中。镶嵌的珠宝既提高了艺术品的品位和鉴赏价值,不会在尺寸上喧宾夺主,又使两者有机结合成一体,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其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往往远高于其载体价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时需要对准备的教学材料进行加工和打磨,确定最佳的切入点,而不能原样照用。教师有目的嵌入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更能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能让学生终生难忘,是教学的闪光点,是教师的神来之笔,体现教师的品位和智慧。可见,教师的有效拓展与艺术大师的镶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本文认为将“抛锚”式教学改为“镶嵌”式教学更为适宜。

与“镶嵌”一词的近义词是“嵌入”,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牢固地或深深地固定或树立。图书馆及情报学界广泛使用“嵌入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法是指把图书馆及其资源的利用教学作为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既要教授专业学科内容,又要培养成功完成与图书馆有关的专业能力,而且对两方面的学习结果都要进行测试。受“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启发,建议我国教育学界应与教育技巧的艺术性对接,对“抛锚式教学”进行重新命名。“镶嵌”与“嵌入”是一对近义词,一个是具有提升艺术效果的褒义词,一个是中性词,相比“抛锚”有着引申的贬义词性,“镶嵌式教学法”的名称更加贴切。

参考文献 :

[1]Cognition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The Jasper Series as an Example of Anchored Instruction:Theory,program description,and assessment data[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2,27(3).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3]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外国教育资料,1998,(03):68-71.

[4]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二)[J].外国教育资料,1998,(04):31-35+78.

[5]郭福云.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抛锚式教学[J].文教资料,2006,(07):148-149.

[6]徐斌艳.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旅游情境的数学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36-38.

[7]宋坤.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4.

[8]魏有莲.“抛锚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中学数学,2008,(10):17-19.

[9]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709.

[10]石柱乾.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J].广西教育,2002,(17):24-25.

[11]付红周.物理教学中抛锚式教学中的“锚”该怎么抛[J].物理教师,2008,29(6):62-63.

[12]沈峥.化学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怎么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19-20.

[13]魏丽洁.船舶常识[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Analysis and Debates of Anchored Instruction

XU Jing,KONG Ling-ping
(School of Geography Geomatics and Planning,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 :Anchored Instruction Approach is a effective method which could improve self-learn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and is widely applied and heatedly researched in China.The definition of"anchor",named by foreign educators,was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review and logic analysis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inition of"anchor"and practice of"instruction"was researched,demonstrating that"anchor"can neither describe the purposes,methods and skills of instruction completely nor reflect the artistry of instruction.Nevertheless,the word"embed"was believ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aim of instruction.Therefore,"Embedded Instruction",other than"Anchored Instruction",may b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is effective approach.

Key words :Anchored Instruction;Anchoring Effect;Embedded I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10-0160-03

收稿日期 :2018-06-27

作者简介 :许静(1992-),女(汉族),江苏盱眙人,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地理教师。

通讯作者 :孔令平,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标签:;  ;  ;  ;  

“抛锚式教学法”辨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