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云梦县供电公司 湖北省云梦县 4325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力能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我国用电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电能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电力资源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必备资源。在此背景下,本文简单探讨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智能电网因具有实用性强、经济价值高、自愈能力突出、稳定好等特点,在提升我国电网智能水平,促进国家电网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电力工程技术作为构建智能电网体系的基础技术,其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电网输电的稳定性,为智能电网设备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
一、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运用
1电源部分的运用
电力工程技术对于智能电网来说,最明显的作用是为其提供充足电能,主要供电方式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类型。其中交流电又根据电流频率分为恒频交流和变频交流。因此,实际变电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中,可以对直流及交流电源不加约束,这样有助于借助计算机工具加强对高频开关电源的控制。
2电力工程技术在输电过程的应用
智能电网因其对发电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故在建设智能电网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电网的架设和审查环节,以便于提高电网输电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升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等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水平,积极发挥这两种技术对智能电网的促进作用。
3智能发电过程的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本质是在一定的电子期限内,通过降低机电设备的使用频率等形式,来达到电耗减少的目的,进而增加电网输出功率。该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系统的基础技术,随着其相关技术服务的完善和发展,在智能发电中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二、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1保护装置环节
传统电力系统在实现电力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个体的信息共享模型,而后经过电力信息翻译环节才能实现区域电力信息共享。这种传统的电力共享模式限制较多,操作复杂,极易产生数据涵盖不全面的情形。本文在传统电力系统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保护装置的方式,简化了数据传输流程,省略了数据模型翻译环节,有效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这样可以加强各信息子系统的边界控制,形成时效性强、自动化水平高的电力自动化标准系统,有助于利用数据保护装置提升电力数据传输效果。且该自动化标准系统操作流程简单,便于后期变电站进行推广和使用。
2变、配电环节
在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时,因智能电网本身技术层次较高,因此在变电、配电环节其技术处理和应用流程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会比较繁琐。尽管现今我国发电站均已实现了变配电管理的数据化,但因数字变电站功能较少,很难对变配电传输环节实时全天候监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字变电站的使用效能。在我国电力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电网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例如,在对某500kV变电站进行智能化建设时,已经初步实现在变电环节自动收集相关电力传输信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同时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依靠智能电网的数字化优势也提高了对继电环节的保护水平。随着智能电网的构建,我国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会逐渐提升,相关电网施工技术也会持续跟进发展,以满足我国智能电网的用工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用电环节
智能电网运行的终端即是用电环节,在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下,智能电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计量服务,在确保计量数据精准性的同时,还能够确保用电的稳定性。在某500kV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中,相关人员将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电网电网的高度融合,促使电力调度管理工作也逐渐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避免了不平衡供电现象的存在,加强了电能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此可见,借助电力工程技术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能够确保电能的稳定性,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4工程中智能设备的应用
在某500kV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中,借助电力工程技术,促使智能变电站将智能设备和信息平台结合,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等,对变电站的设备设施远程监控,运行控制、状态检修、分析决策等,在试用中发现,此类智能设备平台还在出现网络故障后,还能够实现自动构建、同时与调度中心灵活交互信息,提升了智能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5电流输送方式
智能电网建设,在电流输送上采用的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直流输送,同时也能够实现逆流输送,这类技术能够提升电流输送的稳定性,相比传统的电流输送方式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同时,高压直流运输技术还能够应用于山区供电,目前在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我国电网未来发展的主要输电技术。在本电力工程建设中严格遵从绿色发展理念,将传统的高耗能污染型能源朝着低碳能源发展。通过实践证明,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很大程度对能源配比进行优化,因此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能够适应当前的需求。电力工程技术对电能输送实现了创新,从源头解决了输送中的污染程度,确保了电网的可持续化发展。
6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在直流输电系统方面,我国电网一般采用岗位作业的方式,通过直流电输送来实现整个直流输电系统运行。一般来说,可以利用换流器方法来进行。因该方法采用的是管段作用元件构成模式,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换流器的使用性能,有助于降低电流输送成本,提高电流输送的稳定性。这项输送技术适应能力较强,可以满足海岛、边陲等复杂电力作业环境。随着我国电力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相信输送距离更远、输送容量更大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会很快得到应用与发展。
7交流柔性输电技术
交流柔性输电技术是融合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有效平台。该技术充分整合了微电子、电子、电力等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交流供电过程的便捷性和系统性。在智能知网应用方面,交流柔性输电技术可以发挥能源分割优势,消除和避免电网控制系统的技术隐患,增强国家电网的电流输送效能。
8、能源转换技术
能源转换技术的关键是通过应用相关设备来实现电能转换,以便在转换的过程中达到能耗减少的目的。太阳能和风能是能源转换技术应用典型,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顺应了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结论
我国的智能电网筹建工作,还属于新兴事物,智能电网的发展必然日趋成熟。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推动电网的发展,国家电网运用通信、发电、自动化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智能电网的应用水平,满足我国不断扩大的电力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邵勇。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7(24):331.
[2]刘荣会。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J].电子制作,2017(10):34+36.
[3]覃一峻。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4):94-95.
论文作者:刘培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变电站论文; 环节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论文;